3.1《百合花》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5 19: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解语百合花
1伟大的爱,纯洁高雅
人性纯善+理想高贵
2.爱的祝愿,百年好合美好幸福
百 合 花
茹志娟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
2.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3.体味诗化小说的特点。
  
一、关于百合花的那些事(故事情节)
开端→通讯员带“我”去包扎所。 (开头——P14“这都怪我了”)
发展→通讯员跟我去借被,新媳妇借给我们百合花被子。(“我们到包扎所”——P16“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高潮结局→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
结尾→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 )
总结情节梳理的方法:
什么是叙事
某一事件从某一点开始,经过一道规定的时间流程,而到某一点结束。因此我们可把它们看成是一个充满动态的过程,亦即人生许多经验的一段一段的拼接。
叙述动作:谁在讲故事?(视角——关注我” )
叙述内容:讲什么故事?(情节)
①“我”次要人物叙述视角
②主人公的叙述视角
③某人干(尽量从原文提取动词)某事
④线索(情感 、事物、 人物、 地点转换、 时间先后)
叙述话语:怎么讲故事?(情节安排手法)
视角 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常见情节技巧 悬念、伏笔、铺垫、照应、突转、对比、衬托、抑扬、突转
常见情节构思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线索、一波三折(波澜)
开头方式——悬念、倒叙、谈话、写景、议论
结尾方式——欧亨利式(突转)、大团圆、悲剧、戛然而止、写景
特殊情节构思 对话式;心理(意识流);冰山理论;真实与幻觉交织;历史和现实交织;叙事中穿插写景;科学与幻想;故事新编;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等
谁讲
怎么讲
《百合花》在情节安排上有哪些巧妙之处?
(请找出小说中的伏笔与照应)
衣服破洞
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情节:伏笔
人物:通讯员腼腆、执拗、朴实;新媳妇善良、热情、关切
衣服破洞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情节:伏笔
人物:通讯员可爱、可敬;“我”自责
衣服破洞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情节:照应前文。“大洞”和“一片布”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
人物:“我”更加悲痛
衣服破洞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情节:照应前文
人物:新媳妇的庄重、严肃,对通讯员的崇敬、歉疚与悲痛
百合花新被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情节:点出新媳妇不肯借被子的原因(全新、美丽,珍贵),
照应标题;伏笔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百合花新被
情节:照应前文。
有利于揭示主旨,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总结:情节的作用
思考角度 作用
情节对情节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的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③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情节对人物 ①塑造了……的人物形象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
情节对环境 ①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②渲染气氛③奠定基调
情节对主题 ①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②凸显、深化、丰富主题等
情节对读者 设置悬念,营造神秘氛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二、关于百合花的那些人(人物形象)
小说中,哪个人物最让你感动?
美丽、羞涩、淳朴、善良、高洁
新媳妇形象特点
天真纯洁,质朴羞涩,充满朝气(青年)
忠于革命,英勇无畏,舍己为人(小战士)
通讯员形象特点

善解人意、温柔善良、活泼大方、热情开朗
“我”的作用:
1.故事叙述者,增强“真实性”(叙述效果)
2.线索人物,贯穿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情节结构)
3.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我”是否可以去掉?
三、关于百合的那些景(环境描写)
1中秋之夜… …
2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3(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长长的拖在他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响……
4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 ……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 ……
《百合花》的故事发生的环境安排?
1946年的中秋之夜(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人物形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主题:有利于凸显主旨。
效果:增添悲剧气氛。
四、关于百合花的那些情(主题)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几个画面,刻画了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高尚的军民鱼水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五、解语百合(战地百合格外香)(标题的内涵——象征)
1百合花被:战争即将过去,美好的田园诗意终会到来。
2主人公心灵的纯洁,战士的高尚情操,新媳妇超越爱情的伟大的爱,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那样纯洁美好(人性的美好,人情的美好)
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歌颂军民鱼水情,展现人性美人情美;怀念人与人之间纯洁无私的感情
战争是血雨腥风,这篇战争中的青春却给人美的享受?(题材选择、人物选择、细节、语言特色、景物描写等)
1.故事情节淡化 情节舒缓、平淡,没有完整的情节发展脉络,缺少戏剧性冲突;选取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片段特写的形式呈现。
2.虚化人物 散文化小说不追求塑造典型人物,而是非常简单地勾画人物,重在描写人物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将人物融入到小说所描写的环境、渲染的氛围中,呈现人物本真的原貌。散文化小说中少有对人物性格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缺少丰富化和个性化的鲜明特征。而且一般都是普通平凡的人物,常常无主次之分。
性的复杂多变等。
文体特征
★总结:诗化小说
3.营造意境 散文化或诗话小说主要是表现气氛,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人间百态、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也包括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
4.散文化小说一般不选取具有重大社会时代意义的题材,大多表现的是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在一幅幅风俗画中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主旨较多反映人物自然、人与生存状态,突出人与人的感情纠葛、人性的复杂多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