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文化常识
古文中的“时间”
古文中常见表“时间”的词:
无日:①没有多少日子,不久。亡无日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②没有一天,表示时间不间断。余一人无日忘之,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即日:①当天。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史记·项羽本纪》)②近日,最近几天。又闻寻已痊损,不知即日何如?(苏轼《与范元长书》)
翌日/翼日:次日,第二天。松母过于哀痛,年衰弗能胜,其翌日溘然长往。(叶圣陶《穷愁》)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蒲松龄《促织》)
旦日:明天,第二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司马迁《鸿门宴》)
后日:日后,今后。为后日衣食之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后日当甚贫。(林觉民《与妻书》)
异日:①将来的日子,将来。吾今特解公之危,异日得志,不可相忘。(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六回》) ②往日,从前。“五年国穀之重,什倍异日。”(《管子·山权数》)
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暮:晚上。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旦旦:①天天。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柳宗元《捕蛇者说》)②至诚恳切的样子。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诗经·卫风·氓》)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汉东门外柳新栽,拂晓长堤露眼开。(杨慎《杨柳枝》)
昧爽:拂晓,黎明。昧爽夙兴,正其衣冠。(《孔子家语·五仪》)
晓:天刚亮的时候。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侵晨:天快亮的时候,早晨。忽一日侵晨,小吏头须叩宫门求见。(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郑风·女曰鸡鸣》)
夙:①早晨。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②早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③旧,平素。淑哉夫人,夙有多誉。(韩愈《扶风郡夫人墓志铭》)
曙:天刚亮。日入于虞渊之氾,曙于蒙谷之浦。(《淮南子·天文》)
平旦/平明:天亮的时候。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白居易《郡亭》)/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质明:天刚亮。质明,避哨竹林中。(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东隅:①东方;日出东方,借指早晨。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②比喻青年时代。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隅中:将午之时。隅中已,耶娘渐觉无牙齿。(《敦煌歌辞总编·十二时·天下传孝》)
晌午/亭午/日中:中午。过了晌午,便摆开桌子吃酒。(曹雪芹《红楼梦》)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日昳:太阳偏西。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汉书·原涉传》)
日暮/薄暮:傍晚。吴王叹息,点头称善。两人促膝谈到日暮。(吴敬梓《儒林外史》)/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王维《桃源行》) ;薄暮冥冥。(范仲淹《岳阳楼记》)
日将暮:天快黑了。日将暮,取儿藁(gǎo)葬[用草席裹着尸体埋葬]。(蒲松龄《促织》)
桑榆 :①落日的余辉照在桑树、榆树上,指日暮、傍晚。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后汉书·冯异传》)②比喻人的老年时光。桑榆晚景。桑榆晚景,忽蒙收录之恩。(苏轼《罢登州谢杜宿州启》)
暝:日落;天黑。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昏:天刚黑的时候。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诗经·东门之杨》)
莫夜:晚上,“莫”通“暮”。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苏轼《石钟山记》)
夕:①日落的时候,傍晚。偕偕士子,朝夕从事。(《诗经·小雅·北山》)②晚上。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即夕:当天晚上。即夕行步如平常。(方苞《狱中杂记》)
宵:晚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夜阑:夜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夜/夜中/夜分:半夜。祖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起床舞剑。(司马光《资治通鉴·祖逖》)/ 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狱中杂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居数月:过了几个月。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刘安《塞翁失马》)
期年:满一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
经年:一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终岁:一年。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不终岁:不到一年。不终岁,薄产累尽。(蒲松龄《促织》)
旧岁:过去的一年,去年。旧岁客云南,日暮失道,入大山中。(蒲松龄《聊斋志异·大人》)
岁余:一年多的时间。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促织》)
不数岁:不到几年,近年。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qiào)各千计。(蒲松龄《促织》)
迩年:近年。迩年粮户米色,迥胜于前。(龚炜《巢林笔谈·漕粮新弊》)
初阳岁:农历冬至以后,立春之前。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明年:第二年。明年,齐有乱。(《左传·僖公十六年》)/ 他死了的明年,同盟会才成立。(鲁迅《三闲集》)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积年:好几年,多年。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张衡传》)
累年:年年,连年。密来太学,举明经,累年不获选。(韩愈《送陈密序》)
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杜甫《岁暮》)
久之/良久:很久。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感我此言良久立。(白居易《琵琶行》)
俄/俄而/俄尔/俄顷:片刻,不久,一会儿。俄而日出,光照海上;俄而雪骤。(刘义庆《世说新语》)/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寻/已而/既而:不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顷之/少顷/顷刻:不久,一会儿。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林嗣环《口技》)/ 顷刻两毙。(蒲松龄《狼》)
旋:一会儿,不久。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蒲松龄《促织》)
食顷:一顿饭的工夫,形容时间很短。食顷,帘动,片纸抛落。(蒲松龄《促织》)
少焉/少间:少刻,不多时,一会儿。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有间:片刻,有一会儿。有间,秦王复请。(《范雎说秦王》)
斯须:一会儿。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蒲松龄《促织》)
移时:一会,历一段时间(一般其时间不长)。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笻。(王周《会哙岑山人》)
须臾:片刻,短时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遽:立刻、马上。遽契其舟。(《吕氏春秋·察今》)
瞬息:一眨眼。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沈括《活板》)
卒:同“猝”,突然。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倏尔/倏而/倏闪/倏忽/倏瞬:忽然,一眨眼,一瞬间,顷刻,霎那间。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周密《观潮》)/
倏闪之间,云阵四合。(牛僧孺《玄怪录·岑顺》)/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杜甫《百忧集行》)/
三界迴沉,诸天倏瞬。(谢灵运《昙隆法师诔》)
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
今者:现在。今者,有人语此,力足以举千钧。(《齐桓晋文之事》)
失时:过时,错过时机。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贾谊《论积贮疏》)
无何:没有多久。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蒲松龄《促织》)
尔来:从那时以来。尔来四万八干岁。(李白《蜀道难》)
尝:曾经。吾尝终日而思矣。(《荀子·劝学》)
素:一向,平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左传·曹刿论战》)
适:刚才。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几:将近,接近。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论积贮疏》)
初:刚开始,一开始。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赤壁之战》)
昔:以前,从前,过去。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黄鹤楼》)
往昔/畴昔/畴日:往日,从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感平生于畴日。(丘迟《与陈伯之书》)
素昔/平昔:素来,往常,往日。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三叹酒食旁,何由似平昔。(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古昔:①往昔,古时候。则宋世汴京方音,已大变於古昔矣。(章炳麟《辨诗》)②古人,指去世的人。一病不能支,旦暮成古昔。(李贽《哭承庵》)
曩nǎng/曩者/曩昔:从前,以往,往日,过去。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司马迁《报任安书》)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向秀《思旧赋》)
曩日:往日,以前。曩日西川,元不是臣要杀降卒。(丁谓《丁晋公谈录》)
曩年:往年,以前。内一女郎,即曩年车中人也。(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
曩时:往时,从前。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上》)
向时:先前。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陆机《辩亡论上》)“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向前:先前,从前。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白居易《琵琶行》)
乱余:战乱之后。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礼记·月令》)
朔:农历每月初一。初,公为宰相时,五月朔会朝,天子在位,公卿百执事在廷。(韩愈《故金紫光禄大夫董公行状》)
望/望日:农历每月十五。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岁三月望日,宰相过东省看牡丹。(钱易《南部新书》)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周密《观潮》)/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姚鼐《登泰山记》)
旬:①十天。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杜甫《彭衙行》)②十年。且喜同年满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贫。(白居易《偶吟自慰兼呈梦得》)
旬日:十天。道复请乘胜遂下,争之旬日,乃从。(《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
弥旬:满十天。弥旬苦凌乱,揆景候阡陌。(何逊《和刘谘议守风》)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孟月涉初旬,吉日惟上酉。(潘尼《皇太子社》) 元旬:上旬,每月的前十天。历元旬,律首吉。(颜延之《飨神歌》)
兼旬:二十天。今足下居无尺土之地,守无兼旬之粮。(《旧唐书·王及善传》)
连旬:接连数旬。是月,州郡十六奏大雨连旬不止。(《旧五代史·周书·恭帝纪》)
十 天 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可纪年、纪月、纪日)
天干地支搭配,60年一个轮回,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
十二时辰制、天色纪时法
古代有一纪时仪器叫“日晷”,上面往往刻有“十二地支”。
子时 夜半 23:00-01:00
丑时 鸡鸣 01:00-03:00
寅时 平旦 03:00-05:00
卯时 日出 05:00-07:00
辰时 食时 07:00-09:00
巳时 隅中 09:00-11:00
午时 日中 11:00-13:00
未时 日昳 13:00-15:00
申时 晡时 15:00-17:00
酉时 日入 17:00-19:00
戌时 黄昏 19:00-21:00
亥时 人定 21:00-23:00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五更纪时法
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古时五更时间:五段 五夜 五更 时间 黄昏 甲夜 一更 19:00—21:00人定 乙夜 二更 21:00—23:00 夜半 丙夜 三更 23:00—01:00 鸡鸣 丁夜 四更 01:00—03:00 平旦 戊夜 五更 03:00—05:00
孟仲季(时节纪月法)
春季
孟春:春季第一个月,阴历正月。
仲春:春季第二个月,阴历二月。
季春:春季最后一个月,阴历三月。
夏季
孟夏:夏季第一个月,阴历四月。
仲夏:夏季第二个月,阴历五月。
季夏:夏季最后一个月,阴历六月。
秋季
孟秋:秋季第一个月,阴历七月。
仲秋:秋季第二个月,阴历八月。
季秋:秋季最后一个月,阴历七九月。
冬季
孟冬:冬季第一个月,阴历十月。
仲冬:冬季第二个月,阴历十一月。
季冬:冬季最后一个月,阴历的十二月。
孟(伯)仲叔季:
指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孟"为最长,"季"为最幼。
在先秦,姓不但是女子能否与男方婚配的重要标志,而且还具有区别女子结婚与否的重要作用。那时的女子虽有名字,但限于周礼“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规定,女子的姓于是担负社会通用名的作用。未婚姑娘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么这种排行。如古书所记孟姜、仲子、叔姬、季某,意即姜家的大女儿,子家的二女儿,姬家的三姑娘,某家的么姑。女子嫁出去以后,一般用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并列称某某氏,如一位姬姓女子嫁给卫国大夫孔圉做妻子后,就叫孔姬,若是李姓女子嫁给张姓男子,婚后只能称为“张李氏”或“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