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老子》四章 课件(共4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老子》四章 课件(共44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5 19: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老子出生
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据《史记正义》:“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
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
《老子》四章
老子,姓()名(),字(),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
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然后,老子就骑着大青牛走了。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老子(李耳)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德经》、《道经》。
老子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其思想的核心是朴素辩证法。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在修身方面,老子强调“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在历史观上,《老子》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老子思想
统一: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转变: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
量(质)变: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
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
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
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
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埏埴:和泥(huò ní)
当其无,有器之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户牖:门窗。
当其无,有室之用: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车子、器皿、房屋)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空间)起了作用。
“有”和“无”是怎样的关系?
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
你能否找出不符合“无之以为用”的例子吗?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企者:踮起脚的人
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自是者不彰:自己为是的不能彰显
自伐、自矜:自我夸耀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其在道也:用道的观点来看
余食赘行:成语,意为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物:代词,这里指常人。
或:常常。
处:做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写了哪几种人?
急功近利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写了哪几种人?
自以为是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写了哪几种人?
自我夸耀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
排比,比喻
你有怎样的人生启示?
脚踏实地、谦虚、谦让
三十二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强(qiǎ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三十二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找出其中的对立关系?
知人者vs自知者
胜人者vs自胜者
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
知人者:知人不知己,是一般之智。
自知者:反省自身,把握自己。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
胜人者:战胜别人
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
2.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3.其脆易泮: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泮,同“判”分离。
4.其微易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治之于未乱:要在祸乱没有产生前就处理妥当。
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纂”,土筐。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①安→未兆→脆→微→乱
事物在安定时发现苗头,发现苗头立干预。
②量变引起质变,做事要坚持,从一而终
六十四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为者败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
执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
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几(jī):接近。
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贵:看重
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复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复,弥补,补救。
如何理解“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过分干预会导致有规律的内部系统紊乱,执着于此导致彻头彻尾失去它。
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慎终如始是让事物从一开始保持安的状态,之后一直保持安的状态至结束,预防大于干预。一贯保持谨慎,民就是在最后关头不够谨慎把持不住才失败。
研读文本——第六十四章
(生于乱世的老子的思考)物→欲望→争夺(竞、盗、欺、伪)→天下大乱
如何理解圣人的追求?
所以圣人追求:
“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即不干扰不妄为
思考
《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者有什么不同?
明确:结论不同。
①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主张。
②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探讨
从“儒道互补”看“钗黛合一”
宝钗似乎是一个儒家人物,谨言慎行、积极进取,近乎“圣人”;而黛玉则更像一个道家人物,自然率真、灵动飘逸,婉若“仙子”。前者是主流、正统,因此为“(蘅芜)君”;后者为辅助,因此为“(潇湘)妃(子)”。
湘云最初受宝钗影响,倾向于儒家,如她向宝玉所说的仕途经济;后来,与黛玉也颇为知心,如凹晶馆联诗。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常走的一条路:最初总是希望能够“学而优则仕”,有一番作为;当理想受挫、四顾茫然时,便思退隐,寄情山水。
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其未兆易谋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我世世为洴澼絖
【答案】B
A.“累”通“蔂”,土筐。
C.“龟”通“皲”,皮肤冻裂。
D.“絖”通“纩”,丝绵絮。
课堂练习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治之于未乱
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答案】A
A.定语后置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即“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
B.状语后置句,“治之于未乱”即“于未乱治之”。
C.状语后置句,“起于累土”即“于累土起”。
D.状语后置句,“始于足下”即“于足下始”。
3.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见者不明 ②其脆易泮
③小学而大遗 ④学不学
⑤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⑥赢粮而景从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①④/⑤/⑥
C、①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明察。②脆: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脆弱的时候。③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④学: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学。⑤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⑥景:名词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故选C。
课堂练习
4.下列各项中,含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凿户牖以为室 B.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C.世世以洴澼絖 D.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D
A.没有词类活用,句意:“建造房屋,墙上必须留出空洞装门窗。”
B.没有词类活用,句意:“踮起脚跟难以站立,迈开脚步反而不能远行。”
C.没有词类活用,句意:“世世代代都是做漂洗棉絮这样一个工作。”
D.“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培植;“实”,名词活用为动词,容纳、盛装;“五石”,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企者不立 企:踮起脚跟
②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③自是者不彰 彰:明显
④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
⑤复众人之所过 复:恢复
⑥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⑦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拙:不善于
⑧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实:充实,填塞
【答案】C
②句意: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伐”,夸耀;
③句意:自以为是的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彰”,清楚,指明辨是非;
⑤句意:弥补众人犯下的过失。“复”,弥补、补救。
6.下列各项中对《庄子》其人其书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姓庄,名周,宋国蒙人,是东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B.《庄子》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代表先秦小说最高成就。
C.《庄子》是道家著作,为庄子和他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又名《南华真经》。
D.鲁迅先生曾称赞《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答案:B
B.“代表先秦小说最高成就”说法错误,《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1、《老子》四章中写到,器物实体的“有”,只是提供了便利条件;器物中空的“无”才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从而得出“ , ”辩证观点。
2、《老子》四章中用“ , ”来批评那些自我显露、自以为是的人。
3、《老子》四章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来批评那些自我夸耀的人会距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的句子是:“ , ”。
4、《老子》四章中用“ , ”作比,来警告批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人最终结局都不好。
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5、《老子》四章中用器皿为例来说明“有”和“无”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 , , 。
6、《老子》四章中用车子为例来说明“有”和“无”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 , , 。
7、《老子》四章中用房屋为例来说明“有”和“无”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 , , 。
8、人贵有自知之明,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正确地认识自我更是难能可贵,《老子》四章中“ , ”恰好说明了这一深刻的道理。
5、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7、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老子》四章中“ , ”说明了人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10、知足者常乐才能拥有精神上的富足,将思想付诸于行动才是真正的有志者,《老子》四章中“ , ”就包含了这样的哲理。
11、《老子》四章中阐明无论处理事情,还是管理国家都要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 , 。
12、《老子》四章中用参天大树都是从细小萌芽长成的作比喻,来说明事物的发展也具有从小到大的规律的句子是: , 。
9、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0、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1、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3、《老子》四章中用无论多么高大的楼台都是从一筐土开始筑起的作比喻,来说明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小到大逐步形成的句子是: , 。
14、荀子在《劝学》中用“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来阐明做事情要有坚定的毅力,积少成多,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伟大事业的道理。与《老子》四章中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
1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14、千里之行,至于足下
15、《老子》四章中,老子强调做人不失去生存的根基才能长久,躯体虽死但是精神长存的就是长寿的人,这两句话是: , 。
16、学习和工作要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谨慎、善始善终,那样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老子》四章中阐明这个道理的两个句子是: , 。
17、圣人以不言之教来教化民众,学习众人所不具备的知识,默默地补救众人所犯下的过错。《老子》四章中老子用“ , ”阐明这个道理。
15、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7、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