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基础集训
知识点一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2023届江西百校10月联考,20—22)鱼塘水体溶解氧是水产养殖者十分关注的指标,其含量高低受气温、光照、气压及浮游植物等多种因子影响。水体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光合作用,其次才是空气中溶解到水体中的氧气。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关于鱼塘溶解氧的时空分布正确的是 ( )
A.表层大于底层,白天大于夜间
B.表层大于底层,白天小于夜间
C.表层小于底层,白天小于夜间
D.表层小于底层,白天大于夜间
答案 A
2.下列情形可能会造成鱼塘溶解氧显著下降的是 ( )
①气温下降 ②光照增强
③养殖密度增大 ④气压骤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3.水体富营养化极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
A.误食有毒藻类
B.藻类降解耗氧过多
C.藻类遮蔽光照
D.阻碍鱼类浮上水面呼吸
答案 D
(2022梅州二模,6—7)细微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浓度的变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季节性特征,呈现出夏季小于冬季的特点。研究表明,近几年长三角PM2.5年均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平均浓度空间重心发生了变化。下图为2013年至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年平均浓度的空间重心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影响长三角PM2.5浓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覆盖 B.日照长短
C.雨量多少 D.水域面积
答案 C
5.导致长三角平均浓度空间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区域年降水量变化大
B.西部经济的快速崛起
C.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D.大气治理的区域联动
答案 C
(2021浙江6月选考,5,2分)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6.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 (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渔业资源枯竭
③森林面积减少 ④两极冰川消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D
(2021全国乙,9,4分)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题。
7.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答案 D
8.(2022清远期末,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叶尔羌河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约3 339m,流域内发育有丰富的冰川。叶尔羌河流域内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中下游地区尤其适合早熟长绒棉和瓜果的生产。图1示意叶尔羌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图2示意叶尔羌河流域积雪覆盖率的年内变化。
图1
图2
(1)简述叶尔羌河流域积雪面积的时间变化特征。
(2)推测a、b两处积雪覆盖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近年来,该流域内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试列举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 (1)积雪从9月开始积累,面积逐渐增大,至次年2月面积达到最大值(峰值);2月以后冰雪开始消融,面积逐渐缩小,至8月面积降至最小值。
(2)推测:a处积雪日数比b处多。原因:a、b两处所在区域海拔较高,受西风带的影响;a处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气流上升,降水(雪)量大,地面积雪厚,积雪保存时间长;b处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雪)量小,地面积雪少,积雪保存时间短;a处海拔高于b处,冬季气温更低,低温时间更长,积雪保存时间长。
(3)问题:河道断流、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
人类活动:部分林草地转化成了耕地;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剧草地退化程度。
知识点二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2023届山东名校联盟联合检测,20—22)牛背梁位于秦岭东段,海拔1 000~2 802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羚牛栖息地遭到破坏,极大地威胁着羚牛的生息繁衍。1988年成立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下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沙柞公路自然保护区段的拟选方案。下表为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措施。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区域 措施
a 严禁一切干扰活动。封山育林,自然恢复为主
b 只准进行科研观测活动。封山育林,自然恢复为主
c 可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退耕还林,人工恢复为主
1.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是 ( )
A.古生物遗迹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B.野生动物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C.地质遗迹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D.野生动物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答案 B
2.表中a、b、c区依次是 ( )
A.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B.实验区、缓冲区、核心区
C.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
D.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
答案 A
3.沙柞公路①②③④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2022浙江6月选考,13—14,4分)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4.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
A.原料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答案 A
5.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 )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
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
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答案 C
6.(2021山东,17,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都”之称。近年来,大同市多措并举,实现了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的转型。在此过程中,大同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把太阳能、风能、煤炭资源富集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并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7年以来,大同市相继建设能源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城,培育和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先导、储能蓄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光伏全产业链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五大产业集群。下图示意大同市新能源产业链。
(1)指出与太阳能和风能相比,氢能的优点。(4分)
(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大同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6分)
(3)简述大同市打造“新能源产业之都”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意义。(4分)
答案 (1)氢能的生产受时空限制小;利用方式灵活多样。
(2)改变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
(3)为京津冀地区提供清洁能源,助力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巩固“大同蓝”,持续改善大同市环境质量,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综合集训
知能点一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022广州二模,7—8)叶绿素含量是反映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参数。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受光照、温度、营养盐的影响,从而影响不同深度水体叶绿素浓度的分布。下图示意某年12月新丰江水库浅水区和深水区叶绿素浓度随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月,新丰江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 ( )
A.浅水区远高于深水区
B.深水区达一年中最高
C.在浅水区随深度降低
D.在深水区随深度升高
答案 A
2.浅水区与深水区水深1米处的叶绿素浓度差异较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自净能力差异较大
B.水温差异较大
C.光照强度差异较大
D.风速差异较大
答案 A
(2022茂名一模,11—12)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下图为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的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净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在于 ( )
A.收集封存 B.减少排放
C.植树造林 D.能源结构
答案 D
4.要实现我国“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以氢能逐渐取代煤炭等化石能源
B.打造中西部地区非化石能源基地
C.发展清洁能源,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D.整治环境问题,加大对废弃物的处理
答案 B
知能点二 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2022广东,11—12,6分)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答案 D
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答案 C
(2021江门一模,11—13)农地边际化,是指农田按照耕作难易程度被逐渐挤出农业生产的过程。我国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的旱作梯田(如下图),地处山高坡陡、石厚土薄的石灰岩山区,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开垦历史,但如今却最先成为边际化农地之一而被抛荒。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历史上,人们选择在山高坡陡、石厚土薄的石灰岩山区开垦旱作梯田的原因是 ( )
A.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B.展示古代农业智慧
C.防止坡地水土流失
D.增加农产品的流通
答案 A
4.近年来,梯田被大面积抛荒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态修复退耕还林
B.城镇化和工业化占地
C.梯田利润不断下降
D.农村劳动力的流失
答案 D
5.为了维持梯田的农业生产属性,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发展梯田旅游业 B.大规模机械耕作
C.开发特色农产品 D.提高农产品价格
答案 C
知能点三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2023届浙南名校联盟大联考,5—6)近年来,浙南某县充分整合多方优势,打造生态水产养殖一体化产业链,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项目的生态效益是 ( )
A.缓解水资源不足
B.降低垃圾处理成本
C.实现废物零排放
D.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 D
2.黑水虻粪便制肥施用于农田,会 ( )
A.增大土壤粒度 B.增加土壤污染
C.减轻土壤板结 D.降低微生物活性
答案 C
(2022全国乙,4—5,8分)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 )
A.牧场面积 B.牦牛数量
C.劳动力数量 D.收入来源
答案 D
4.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
①扩大放牧规模 ②延长产业链条
③创建产品品牌 ④实施多种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5.(2021湖北,16,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养耕共生”模式是利用养耕共生系统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都市农业生产形式,适用于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产品自给或在邻里市场销售。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城市人口比重大。近些年来,以色列在城市推广“养耕共生”模式,促进了绿色科技型都市农业的发展。下图示意养耕共生系统运作原理。
(1)结合上图,描述“养耕共生”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6分)
(2)分析以色列在城市采用“养耕共生”模式的原因。(8分)
(3)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力推广“养耕共生”模式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在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建设鱼池,通过增氧泵增氧,投放鱼食,池中养鱼;含营养物质的水通过水泵进入苗床,供蔬果生长;剩余的营养物被微生物分解,通过虹吸罩将净化后的水送回鱼池,形成了一个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
(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国土大部分是荒漠,耕地资源少;城市人口比重大,农产品需求大;科技发达,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3)可行。理由: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与以色列相似;可提供新鲜蔬菜等农产品,丰富城市农副产品供给;有利于美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缓解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或不可行。理由:经济较落后,而该模式建设和维护费用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而该模式技术要求较高。
专题集训
(2023届湖南教育联合体9月大联考,3—4)为了了解重金属的污染情况,某研究机构通过取样调查分析得到的不同蔬菜重金属含量中位值,如下表所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重 金 属 根茎类蔬菜 叶菜类蔬菜 果实类蔬菜
样本 (个) 中位值 (毫克/ 千克) 样本 (个) 中位值 (毫克/ 千克) 样本 (个) 中位值 (毫克/ 千克)
铅 177 0.08 208 0.11 306 0.05
镉 170 0.03 179 0.04 279 0.01
汞 71 0.003 87 0.003 145 0.002
铬 68 0.16 85 0.15 130 0.04
砷 70 0.03 93 0.04 161 0.03
1.根据资料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同类蔬菜中,重金属镉含量最大、汞最小
B.不同类型蔬菜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情况差别不大
C.重金属在不同蔬菜中的含量:叶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果实类蔬菜
D.我国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南方一些工矿区附近的土地
答案 D
2.针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加强对工矿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从源头上切断所有污染源
②建立土壤监测站,划分安全利用区,引导农民种植不富集重金属的农作物品种
③退耕还林,种植富集重金属的植物,以“修复”土壤
④对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地禁止使用或休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2023届辽宁大连期中,7—8)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温跃层上面为湖面温水层,下面为湖底静水层。温跃层对湖泊和水库的水体运动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洋河水库是秦皇岛市的水源地。下图为洋河水库(湖泊)不同日期的水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温跃层出现最明显的日期及其对应的厚度是 ( )
A.8月17日,3m B.8月17日,5m
C.9月28日,5m D.11月11日,10m
答案 A
4.作为水源地,秋季洋河水库要做好水质监测,主要是因为 ( )
A.水库水量增加 B.浮游植物减少
C.水体发生对流运动 D.生活污水增多
答案 C
(2022湖南怀化一模,13—14)读“污染控制费用、污染控制程度、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三者的相关性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5.关于图中所示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A点的经济损失最高,是因为污染控制投入的费用最低,污染控制程度最低
B.B点控制费用和经济损失费用之和最低
C.C点控制费用低于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D.D点控制费用最高,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低
答案 C
6.下列降低产业污染成本的对策中,最合理的是( )
A.优先发展经济,先污染、后治理
B.环保优先,尽量增加污染控制费用投入,以减少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
C.减少污染控制费用投入,以降低生产成本
D.尽量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以减少末端处理所产生的控制费用和经济损失
答案 D
(2022福建学业考试,9—10应用点:绿色低碳生活)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厦门中学生动手创建了一个闲置物品交换平台,用来进行闲置物品交换。下图为闲置物品交换示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闲置物品交换平台的创建,有利于 ( )
①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②减少资源浪费
③促进信息技术发展
④消除贫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8.下列行为与闲置物品交换活动理念相符的是 ( )
A.多使用空调 B.多食用反季节水果
C.多开车出行 D.多选择使用节能灯
答案 D
(2019课标Ⅲ,1—2,8分)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答案 B
10.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 )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 C
(2019天津文综,1—2,8分)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 )
A.船舶制造与维修
B.海洋文化旅游
C.水产养殖与捕捞
D.远洋货物运输
答案 B
1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下图),其目的主要是 ( )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
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
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答案 A
13.(2021福建,18,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百年来,贵州省Z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下图),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6分)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6分)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6分)
(4)简述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4分)
答案 (1)梯田位于海拔较高的群山密林间,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糯稻耐阴、耐寒;不同梯田朝向和海拔不同,光热组合多样。
(2)高埂增大梯田的蓄水量,利于抵抗干旱,且可养殖更多鱼鸭;足够的鱼鸭粪可满足糯稻生长的养分需要,降低生产成本;糯稻稻株高达2米,可适应深水梯田环境。
(3)11月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晾晒需要时间较长;Z村地势起伏大,平地少;禾架晾晒可通风透气,缩短晾晒时间且节省土地。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旅游人数。
14.(2021全国乙,44,10分创新点:发散思维与独立思考)为评估青藏铁路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工程治沙地视为固定沙地。2001—2008年为铁路建设期,2008—2015年为铁路营运期。
面积单位:km2
铁路 两侧 年份 固定 沙地 工程 治沙 地 半固 定沙 地 半流 动沙 地 流动 沙地 合计
0.5km 以内 2001 0 0 3.16 5.20 0.14 8.50
2008 0.12 2.02 4.57 1.89 0.03 8.63
2015 1.56 2.14 4.29 0.36 0.06 8.41
1km 以内 2001 0 0 6.54 10.06 0.25 16.85
2008 0.37 2.02 10.20 4.37 0.10 17.06
2015 3.49 2.14 9.64 1.31 0.10 16.68
2km 以内 2001 0.12 0 14.03 18.3 0.75 33.20
2008 1.07 2.02 21.78 8.21 0.24 33.32
2015 7.50 2.14 20.42 2.35 0.20 32.61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予以论证。(要求:可就建设期或营运期,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 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治沙有效地减轻了铁路两侧的风沙危害。
论证: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流动沙地减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沙丘趋于固定,风沙危害减轻。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工程治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