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专题六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中招命题趋势 近年来,河南中招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类题是在语言运用中进行考查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常考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改正题。河南中招2008、2009、2012年都是考查病句的修改,要求写出修改意见即可,即根据题干给出的语病类型进行修改,分值稳定,为2分。但辨析选择题作为全国其他地市比较青睐的命题形式,不排除其考查的可能性。 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病句修改题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从河南中招近几年对病句的考查情况来看,2015年这一考点仍会放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考查,分值为2分左右,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以修改材料中的病句为主。命题要求能针对语病,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修改,一般写出修改意见即可。试题材料多来自社会热点或带有河南地域特色的素材,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常见病句类型与技巧点拨常见病句类型
1. 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以及关联词搭配不当等。 (1)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等几种情况。
例:在元旦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元旦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2)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我们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会从失败走向胜利。(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把“就”改为“才”) 2.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或缺必要的修饰限定语。
(1)缺主语
例: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此句缺少了谓语动词“得到”的主语,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2)缺谓语
例:四月中旬,我们学校初中部作文比赛。(此句缺谓语,应在“我们学校”后加上动词“举办”做谓语)
(3)缺宾语
例:随着三峡大坝主体工程的完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两年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在这个句子中,“发挥”是动词,做谓语;“防洪、发电和航运”不能做宾语,补上“作用”后句子就完整了) 3. 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
(1)前后矛盾
例:班里同学基本都交作业了。(“基本”和“都”矛盾,应删去一个) (2)否定不当
例: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刻苦学习吗?(双重否定加反问句,句子的意思成了“你承认你不刻苦学习”,语意相反,应改成“难道你能否认你很刻苦学习吗?”) (3)分类不当
例:全体共青团员和中学生,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体共青团员”和“中学生”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类似不能并列的还有“肥皂”“牙膏”和“日用品”,“工人”和“人民”“学生”和“老年人”等) (4)主客颠倒
例:我去年的学习兴趣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前一后两件事情,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兴趣和去年……”) 4. 重复累赘
句子结构完整,语意清晰,却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
例: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高考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种,不能与之并列,应删去“和高考制度”) 5. 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义使用不当,词语的感彩使用不当,词性使用不当等。
(1)词义使用不当
例:天上挂着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气候。(句中的“气候”使用不当,应把“气候”改为“天气”) (2)感彩使用不当
例: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处心积虑”为贬义词,应改为“呕心沥血”) (3)虚词使用不当
例:我看过许多对我感兴趣的故事片、喜剧片,对我最感兴趣的电影是《神圣的使命》。(介词“对”表示对象或者关联,这句话把“我”和“故事片”的关系颠倒了,应该是“我”对“故事片”感兴趣,不是“故事片”对“我”感兴趣,两个“对”都应该删去) 6. 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义、语法结构等灵活处理。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1)状语位置不当
例:每位同学都将来希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把“希望”提到“将来”之前) (2)定语位置不当
例:生物学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把“许多”提到“有关”之前)
(3)并列词语或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例:学生、领导和老师参加了开学典礼。(主语应该为“领导、老师和学生”) 7.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表现为存在歧义,指代不明等。
(1)存在歧义
例:厂长、副厂长和其他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没有写清是本厂其他领导,还是其他厂的领导)。
(2)指代不明
例:张伟在路上碰到了李洋,他问他星期天能否一起去钓鱼。(没有写清楚“他”指张伟还是李洋) 8. 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个句子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是可想而知的”并在“成绩”后加“呢?”)方法突破
从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复习病句辨析的惯用办法。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视,它们在辨析病句时也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介绍12种小方法:一、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语。
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短语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地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短语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
例:通过读了徐迟的《黄山记》,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介词位于句首,淹没主语,应删掉“通过”)二、看到动词不放过。
读到一个句子时,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
例: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此例中的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三、发现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并列等。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此句中“报刊、杂志”就属于“出版物”,这句话属于并列名词搭配错误,重复累赘)四、发现“是”表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人。(该句是判断句,主语是“籍贯”,宾语是“人”,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或“他是江苏海安人。”)五、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
修改这种类型的病句有两种方法,要么去掉句中的“能否”“是否”等词语,要么在句中的另一部分再加上“能否”或“是否”等词语。例: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必须会使用电脑,必须会驾车,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两面对一面,前半句包含了“能顺利择业”和“不能顺利择业”两个方面,但是后半句只涉及了“能顺利择业”一个方面)六、发现关联词,看是否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错位等毛病。
例: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复习,就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就”改为“才”)七、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了。
例: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反问句与多重否定句套嵌的句子,应去掉第二个“不”字)八、发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看是否犯了不合逻辑的毛病。
“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
例:这种模型的赛车是按国际一级方程赛车式样仿真缩小32倍而成,从外观看,并不比玩具汽车大多少。(“缩小”不能和倍数连用)九、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达”“大约”“以上”等词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日本磁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达”和“以上”矛盾,可以将“达”改为“在”,或将“以上”去掉)十、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客体是否颠倒。
例: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消协应给予批评,及时曝光。(将“对于”和“关于”混用了,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十一、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爸爸和他的女儿正在促膝长谈。(该句中,“他的女儿”指的是爸爸的女儿,还是欧阳俊逸的女儿,没说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错误)
十二、发现“不管”或“尽管”,看是否将两词误用。
例: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后面的词语是不确定的,或选择性的,常常有“怎么”“多么”或者“还是”等词语;“尽管”后面的词语是确定的,不能有选择性。例句中应当把“不管”改为“尽管”) 修改病句的方法
1. 检查文句,判明原因。先阅读原句,看语病出在哪儿。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语病,有不同的修改要求。找出病因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2. 先主后次,对症下药。如果是语法错误造成的病句,修改时,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看看成份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结构是否混乱,并将发现的错误加以改正。然后再检查附加成分(定、状、补),把误用的词语、颠倒的语序或同中心搭配不当的附加成分一一加以改正。 3. 修改病句应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基础上修改。可以采用增(增加字词)、删(删去多余字词短语)、调(调整字词的顺序)、换(更换其他字词)等方法,不能另造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