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和具体要求,激发学生阅读科普类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2.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交流具体科普文章,引导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培养孩子们学会好奇、学会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能够借助以往所学阅读方法进行整本书共读。
2.与同学分享交流阅读体会。
三、教学难点
1.对《十万个为什么》里一些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体会《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人物特点,读懂《十万个为什么》中蕴含的道理。
2.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四、教学准备课件、5段书中文字、学生微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布任务:
学校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让每个班级开展创意读书活动,要求我们四年级同学们结合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十万个为什么》开展特色阅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阅读,争做科普宣讲员。
【设计意图】结合“世界读书日”和学校的读书节活动,设置“争做科普宣讲员”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科普作品的整本书阅读。
(二)任务一、以问激趣,走进科普
活动 1:出示书名,了解作者。
1.为什么这本书叫《十万个为什么》?
2.出示: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
——(英)吉卜林
猜测这句话与米·伊林的书有什么关系?
3.了解作者资料
米·伊林,苏联科普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善于把文学和科学联系起来。1927年创作《十万个为什么》深受读者喜爱,对我国科普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设计意图】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从封面入手,了解书名、作者,让学生对书籍有基本的了解。这个环节不是简单的知识重现,而是运用猜测的阅读方法,猜测书名、猜测吉卜林的话与书名《十万个为什么》的关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活动 2:了解概况,知晓影响
1.出示不同版本的米·伊林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和《中国十万个为什么》,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米·伊林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一个书名——《屋内旅行记》。
【设计意图】设计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地了解《十万个为什么》给我们国家的科普作家、科普作品产生的巨大影响。
活动 3:依据目录,猜测内容
1.观察目录,说说他在屋内哪几处旅行?
2.继续观察目录:猜测米·伊林对哪一站最感兴趣?
3.出示“餐桌和炉灶”中的 5个问题,你们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为什么?【设计意图】
本活动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目录、猜测内容、交流分享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第二学段的要求。
(三)任务二、精读文本,习得方法
课件出示阅读任务单
活动 1:大胆想象,猜测内容聚焦“汤是什么东西”这个文本,猜测一下,汤是什么东西?
活动 2:做好整理,练习提问
1.阅读中,在印象深刻的地方做好批注,思考: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整理文中的科学知识,并梳理出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读完之后,你有哪些新的问题或者想法?学生交流,教师完成创意海报设计。
【设计意图】本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猜测——整理——提问”的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单,完成海报的设计。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前猜测,再根据猜测来阅读文章,从中找到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同时,在阅读时做好批注,结合第二单元科普性文章的特点,梳理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认识作者文章写作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
(四)任务三:合作探究,深化阅读
活动 1:小组合作,创作海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文章进行科学探究,完成创意海报设计。
1.明确学习要求借助阅读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倡议海报的设计。要求:阅读前:大胆猜测,记录关键词。阅读中:在印象深刻的地方做批注。阅读后:提出新的疑问。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对照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展示小组进行完善。
【设计意图】本活动以创作“海报”为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以阅读任务单为支架,学生运用“猜测——整理——提问”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通过组内交流、班级交流等形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活动 2:学姐妙招,学习方法1.听学生微课,了解其他学生的阅读方法。
2.你还想运用哪些方法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其他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方法,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五)布置作业,创意任务 三项任选一项
1.小组合作探秘:破解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创意展示。
2.屋内旅行后记:在家中继续探秘,还可以是“第七站”,和家中好友分享。
3.推荐阅读: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设计意图】
本活动有三项创意任务供学生选择,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进行整本书阅读,分享自己的阅读所得。
六、板书设计
《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
作比较 整理 列数字 提问 举例子 打比方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课后反思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是我的科学启蒙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所以,我在跟孩子们交流的时候,说“我是看着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和《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米·伊林在家里来了一场“屋内旅行记”,记录了六个站点的问题。这本书中的每篇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符合四年级孩子们阅读的需求。在学习第二单元的科普性文章后,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得阅读策略应用到《十万个为什么》的整本书阅读中,课内得法,课外应用,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纵观课堂,我觉得我有以下几点优势与亮点:
一、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进行高效阅读。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它也是热爱真理之源泉,是探索世界之原始动力。在这节课上,我通过让学生猜测封面中书名的由来,又引出吉卜林的“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这句诗,猜测与这本书的名字,激发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在引入《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汤是什么东西》这篇文章,没有让学生马上进行阅读,而是先来猜测“汤是什么东西”,让孩子们对这篇文章充满好奇。在阅读时,提醒学生运用四年级上学期所学的“做批注”的阅读策略,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写下自己的体会,进行高效的阅读。阅读完文章,我并没有让学生停止思考。阅读单上第三个问题便是“你还有哪些新的问题或想法,把它记录下来。”“提问”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孩子们还尝试着要通过多种方法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整本书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现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新课标》中针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价值定位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在课堂上,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整本书。例如,阅读《汤是什么东西》这篇文章时,学生自己阅读后做批注,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在小组合作时,学生们又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创作海报来呈现自己的阅读心得;在交流“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学生们想用制作阅读计划、做思维导图、写读后感等方法来记录自己的阅读过程。这些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阅读。
三、创意表达,提升阅读质量。在磨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交流读书感悟时,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感觉是为了交流而读书。于是,在这节课上,我一改以往交流阅读感悟的形式,采用“设计海报”这样的创意表达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如何把长长的文章内容浓缩为一张简单的海报?我按照“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运用三种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指导学生阅读。孩子们在课堂上参与度特别高,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的海报创作中来,猜测内容,整理科学知识,提出问题。有的写字,有的画花边,还有的组画插画。大家齐心协力,创作了一张张精美的海报。再好的课堂终有缺陷。
这节课上,小组探究的时间有限,课后,孩子们反映,还想在海报上画上美丽的图画,但是没有时间,还有几个小组画的海报也很不错,他们也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展示,这是很遗憾的。所以,上完这节课,我们在课下又美化了海报。还在班级里进行一次“《十万个为什么》海报设计”评比大赛,邀请老师和邻班同学来选出“最佳创意奖”“最美设计奖”“最优内容奖”等选项,也算是弥补了课堂上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