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00:5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_______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________,________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原文内容把选段补充完整。
2.这段话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3.这段话从 、 两个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
4.这段话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浪潮比作 、 和 。
5.对于画“﹏﹏﹏”的句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得好,因为它形象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B.句子写出了大潮的气势,但语句略显啰唆。
C.“如同”和“好像”有点重复,如果写得简洁一些,效果会更好。
阅读检阅台。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我们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   )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   )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我们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我们聆听着訇(hōnɡ)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有删改)
6.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7.用“~~~”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外观的句子。
8.第5自然段从 、 、 三个方面描写了黄果树瀑布,表现了黄果树瀑布 的特点。
9.文中画“____”的句子,让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短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 ,再写近观 。
11.你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可以是诗句、歌词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它是宁静的,宛(wǎn)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光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拔轻波”的嬉戏。鱼儿欢快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银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 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2.全文的结构是: ①总-分 ②分-总 ③总-分-总
13.文中哪一句话掲示了文章的中心?写下来。
14.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短文 3-5 自然段按 顺序来写的。这三个自然段各有一个中心句, 请画上波浪线。
16.短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两个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轻松答。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呵,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传说( ) 闪闪烁烁( )
18.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19.请用“有时……有时……”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回忆课文内容,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妙的夜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练习。
(一)
天上月亮圆又圆,
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
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
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
月亮还是圆又圆。
——选自刘饶民的《月亮》
(二)
①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②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选自贾平凹的《月迹》,有删改
21.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段中具体指什么。
(1)玉盘碎成两三片。
玉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
满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1)两段文字都描写了月亮,文段(一)写的是 ,文段(二)写的是 。
A.镜中之月 B.海中之月
(2)两段文字都描写了月亮,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文段(一)侧重描写了 ,文段(二)侧重描写了
A.圆月在水中的倒影 B.圆月在镜中的盈亏变化
23.文段(二)中的画线句①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款款地”说明月亮( ),“悄没声儿地”说明月亮( )(填序号)
A.来时的悄无声息 B.步履的从容徐缓
24.文段(二)中的画线句②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 突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着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合 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样的(精致 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
25.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26.画横线的句子是 句,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你如何理解文中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
A.美丽的周庄 B.周庄水韵 C.我爱周庄
参考答案:
1.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两丈多高的水墙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2.A 3. 形状 声音 4. 比喻 夸张 白线 水墙 白色战马 5.A
【解析】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默写。
这段话出自课文《观潮》,语段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期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书写时注意“粗”“贯”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文段的写作顺序。
这段话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写潮来时的情景。先写了远处,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然后写了近处,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本题考音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文中“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知写了潮来时,浪潮形状的变化。
根据文中“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额动起来。”可知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浪潮比作白线、水墙、白色战马,形象地写出了潮来时浪潮的形状变化。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用夸张的手法把潮来时的声响说成“山崩地裂”,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让人无不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B.句子写出了大潮的气势,语句并不啰唆。此项说法错误。
C.“如同”和“好像”不重复,“如同”是形容声音的,“好像”是形容大地的。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虽然 但是 7.透过树的缝隙,我们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8. 形态 声响 人的感受 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9.瀑布激起的水花腾空而起,看上去雾蒙蒙的,水雾随风飘荡,漫天飞舞,飘得很高很高,最后落在黄果树小镇上。 10. 由远及近 瀑声 瀑形 11.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解析】6.本题主要考查对关联词的掌握。
“黄果树瀑布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和“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用转折关联词“虽然……但是”相连。
7.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透过树的缝隙,我们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可知,句子写出了黄果树瀑布外观之美。
8.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先写瀑布的“长”“宽”,这是写外形;接下来“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这是写瀑布的声音;最后“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这些句子是在写感受。故而,第五段是从形状、声音、感受三个方面来写瀑布的,表现了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特点。
9.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句子描述了激涌的瀑布溅起美丽的水花,如同云雾缭绕,溅起的瀑布悬挂于半空,最后落在果树上,给果树装扮色彩,绚丽无比,形成独特的奇景。
10.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顺序的掌握。
从“刚进入黄果树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可知,句子描写远处瀑布响亮的声音;
从“ 黄果树瀑布虽然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是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可知,这是从近处描写瀑布美丽的形状。
从听觉、视觉角度来描写黄果树瀑布,运用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的瀑布的声音,再写近观瀑布的形状,展示了瀑布非凡的气势,雄伟的外观,表现了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之情。
1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这段文字从听觉、视觉角度来描写黄果树瀑布,展示了瀑布非凡的气势,雄伟的外观,表现了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之情。由短文所写的内容,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句子。
12.③ 13.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4.第一自然段点题并引出下文。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揭示文章的中心。 15.时间;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傍晚小河真可爱。小河的夜晚可静啦! 16.绚丽的晨光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绿得像玉。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
【解析】12.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
全文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点题,是总写。二三四五自然段是具体写小河的特点。最后一自然段是总的概括小河的特点——美。所以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13.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全文来看,文章写出了作者对小河的赞美之情,因为小河很美。所以选文的中心就是最后一自然段。
1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写了家乡有一条小河,直接点题,接着选文后面都是写的小河的特点,所以第一自然段还有引出下文的作用。最后一自然段写了小河总的特点——美。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15.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
3-5自然段分别写了小河在早晨、傍晚、夜晚的特点,所以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自然段的中心句就是这一自然段哪一句话概括了段落的意思。这三自然段都是写的小河的特点,都是第一句话就是段落的中心句。
16.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优美的句子可以是用了好词句的,也可以是用了修辞手法的。
例如“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 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河夜晚的安静。
17. chuán shuò 18.C 19.小鸟们有时在天空中展翅高飞,有时停在树枝上婉转啼叫。 20.明月高照的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漫步田间小道,感受着自然的美妙,还有妈妈那温暖的手和她那些动听的故事,“我”被自然之美和温馨的亲情所包围,心中充满了奇妙的感觉。
【解析】17.本题考查字音。
传说—— shuō ;字义:用话来表达意思。(“shuì”的字义:用言语劝说别人,使其听从或采纳。“yuè”的字义:喜悦。通“悦”。)
闪闪烁烁——shuò;字义: 光亮的样子。
1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里运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动,形象生动,写出了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故答案选B。
19.本题考查造句。
造句指用词语组织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题干要求用“有时……有时……”造句。此句式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例如:天上的月亮,有时像一把镰刀,静静地挂在那里,懒得动一下;有时像一个大圆盘,饱满的银色点缀夜空。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说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夜晚”主要是因为“走月亮”。
第一:夜晚的月亮明亮、月光柔和。走在月光下,可以看见很多美好的景物,如“洒满月光”的小路、“抱着一个月亮”的小水塘、“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的稻田、“月光闪闪”的溪岸、“月影团团”的果园。
第二:“我”走过了溪边、田埂,看到了小溪、稻田、果园,感受到了阿妈的温暖,这样的夜晚,美在乡情、亲情。
第三:“我”看到了人们劳动的成果,体会到了生活的幸福,还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这样一路走去,怎能不觉得“多么奇妙”啊!
21. 月亮 圆月 22. B A A B 23. 拟人 B A 24.对月亮珍爱,生怕它被吵闹声吓走
【分析】21.考查了对词语意思的理解。①通过句子“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可以看出“玉盘”是月亮。②通过句子“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可以看出“满圆”是圆月。
2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两段文字都描写了月亮,文段(一)中“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可以看出写的是海中之月,侧重描写了园月在水中的倒影;文段(二)中“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可以看出写的是镜中之月,侧重描写了圆月在镜中的盈亏变化。
23.画线句把月亮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款款地”的意思是慢慢地,说明月亮步履的从容徐缓。“悄没声儿地”说明月亮来时的悄无声息。
24.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此句表现了我们对月亮珍爱,生怕它被吵闹声吓走。
25.悠然 巧妙 景象 26. 反问 强调周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地同时引起读者思考。 27.这些景物就如同诗中的描绘的一样,充满诗情画意。 28.B
【分析】25.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悠然:表示安闲、闲适的样子;深远貌;以形容韵味不尽。
突然:在很短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地。
巧合:解释是恰好吻合;正巧一致。
巧妙:灵巧高明,超出一般(多指方法或技术)。
精致:意思是精巧细致;细密。也指精美工巧; 美好等。
景象:(1)指景色;情景。(2)指状况;气象。(3)指迹象。
26.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辨析。
根据划线句的内容“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可以得出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反问,这句话写出了在小河里泛舟是富有诗意的。
2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划线句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可以得出这句话写出了景物的美以及充满的诗情画意。
28.本题考查的是给短文起标题。
结合原文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周庄的景致来描写的,所以文段的标题可以是《周庄水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