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01:0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中的“小家伙”一词表明 。
2.“我”写下的感受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伏: A.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B.低下去;C.隐藏;D.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
(1)解放军战士潜伏在树丛里。( )
(2)每伏十天。( )
(3)河里的波浪时起时伏。( )
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4.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慕”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想念;②向往,敬仰。“爱慕”中的意思是 。
6.用“要……不要”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8.画横线的句子是父亲说的话,是教育子女要学习花生的( )的精神。
9.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们身边还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吗?他们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每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它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雨那样挟雷鸣电闪以炫耀它们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
11.文中的“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
13.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1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 。
15.这篇短文主要赞扬了露珠 、 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 的思想感情。
16.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具有“露珠精神”? (请列举至少两种人物) 。
对比阅读
①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②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节选自课文《白鹭》)
17.“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中,“嫌”的意思是第 种(填序号)。
18.写出句①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
19.写出句②中加点词的意思。 素: 黛: 。“忽”和“分”是古代 ,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课文中的“分、忽”强调 。
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
20.句①形容 美得恰到好处,不宜有丝毫的改变;句②形容 美得自然、朴素而适宜,不宜有丝毫的改变。
21.句②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从 、 、 和 四个方面,突出了白鹭外形的精巧、和谐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 之情。
22.请你仿照句①,写一种你熟悉的动物的外形特点。
23.郭沫若巧妙地借用宋玉的话来写白鹭朴素而适宜的美。我们把这样的方式称为“语言的嫁接”。你喜欢这样的方法吗?你觉得这样的方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4.第一段中点明课题的句子是 ;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25.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请你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一个“浸”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请你写几句话,把“香飘十里”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仙人掌之歌》,完成下列各题。
仙人掌之歌
①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是喜爱,而且还敬佩。
②我有幸去了墨西哥。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仙人掌遍地都是。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两千种,而墨西哥竞独占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③那里的仙人掌家族非常庞大。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之间并不十分相似,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瓣状、穗状,等等。有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径都宽达几十厘米。远远看去,它活像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大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虽然它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但是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忘掉旅途的疲乏。
④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你砍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如果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就会滋生出新体。你要试试用干旱来威胁它吗?一株重37公斤的大仙人掌,6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你若用火烧它,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你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
⑤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是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待遇,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
⑥归国前,一位爱画画的朋友要为我作一幅画,以作为对墨西哥的纪念。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信仰与生命力的仙人掌。”
29.仙人掌的本色指什么?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 B.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
C.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 D.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繁华都市
30.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A.总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照应全文
31.文章第3自然段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仙人掌的?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形状 B.颜色 C.味道 D.生长环境
32.下列关于仙人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若你对仙人掌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千年。
B.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两千种,而墨西哥竞占三分之二
C.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
D.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但是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辛辣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
33.请简要概括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远远看去,它(仙人掌)活像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作者把珍珠鸟当小孩看待,和珍珠鸟很亲近 2.作者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示例:在生活中,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物之间,信任都是无价的,用爱心、用信赖去做就一定能够相互信任、和谐美好。 3. C D B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小家伙”对小孩儿的称呼(含亲昵意),“小家伙”是把珍珠鸟当作人来写,这个亲昵的称呼写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2.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根据句子“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可知我的感受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作者对鸟儿给予了他应有的尊重,当那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时,他并没有偷窥它们,破坏它们的平静,而是尽量不打搅它们。作者曾在最后一句话中,情不自禁地写道: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的,人与人是一样,人与动物也是如此。信赖是很珍贵的东西,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象征着别人对你的信任,代表一种默默的支持。它是一种动力,更是可以坚固友谊的灵丹妙药。信赖,它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去勾勒,只是一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真诚,一份可以依靠的感情。
3.本题考查多义字。
“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
(1)潜伏:隐藏;埋伏。伏:隐藏。选C。
(2)每伏十天: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伏: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选D。
(3)时起时伏:应该是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选B。
4.:“ , , 。” 5. 艹 11/十一 ② 6.我们学习要踏实认真,不要好高骛远。 7.C 8.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9.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只讲体面,而要做有真正本领和内心世界美的人,并赞扬那些默默无闻,为人民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10.我们身边还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如:清洁工人、农民、送报人、教师……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
提示语在前,“说”后面加冒号。提示语在中间,“说”后加逗号。提示语在后,“说”后加句号。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句子未结束,加逗号。
“可是很有用”句子结束,陈述句,加句号。
5.本题考查了字的笔画和查字典。
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选择字义,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思考。
“慕”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艹”,再查11画。
“爱慕”的“慕”意思是羡慕,仰慕。
6.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造句能力。
学生在造句的时候注意前后句子的内容意思要相反。即:人要做诚实善良的人,不要做虚伪自私的人。
7.本题考查了语段的理解。
结合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质的确很可贵。
8.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可知父亲教育子女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
9.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意思是:人要做一个好人,对社会,对自己负责的人,不做对社会,对自己有害的事情,面对别人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会尊重别人。
10.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示例:我们身边还有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如清洁工、警察、防疫志愿者、消防人员。
11.露珠 12.每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 13.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14.示例: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因为这句话体现了露珠不求回报的精神。 15. 无私奉献 不求回报 露珠和具有露珠精神的人的敬佩与赞美 16.示例:交通警察在烈日下指挥交通,边防战士们日夜在哨所执勤。他们都具有“露珠精神”。
【解析】11.本题主要考查对代词的理解。
从“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可知,“它”指的是露珠。
12.本题主要考查对比喻句的掌握。
“每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句子把露珠比作慈母,运用比喻的手法。
“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句子把露珠比作园丁,运用比喻的手法。
13.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掌握。
本段主要写露珠生命虽然短暂,但不平凡,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一切。因此,本段的中心句是: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
14.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可从句子的修辞、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如:“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灯下伏案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我们的心田上!”我喜欢这句话,这句话把露珠比作老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露珠的默默贡献。
15.本题主要考查对思想感情的掌握。
从“露珠的身形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禾苗,面对禾苗却从来无所求。”可知,这篇短文主要赞扬了露珠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露珠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16.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露珠精神”指的是无私奉献,将生活中具有这样精神的人写出来即可,如:逆行者、清洁工、航天员等等。
17.② 18.论其体型,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 19. 作动词用,指让它变白 作动词用, 指让它变黑 计量单位 极其微小,小到极致 20. 东家之子 白鹭 21. 排比 蓑毛 身形 长喙 脚 喜爱和赞美之情 22.示例:小猫有一身洁白如雪的短毛,中间夹着数块墨色的细毛,它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那梅花似的小脚,还有那又细又长的胡子,组合在一起真是可爱极了。 23.喜欢。郭沫若通过经典语言的借用,并改变宋玉的名句来写眼前的白鹭,让人感觉到眼前的白鹭就像宋玉眼中的美女一样,美得自然,美得适宜,美得精巧。
【解析】17.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的意思是:白鹭青色的脚,再大一点就太大了。
故“嫌”的意思是:厌恶,不满意:讨人嫌。
18.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意思是:论其体型,若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则太短;论其肤色,若涂上脂粉则嫌太白,施加朱红又嫌太赤,真是生得恰到好处。
19.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的意思是:白鹭的的体型,再大一点就太大了,再小一点就显小了,白鹭的颜色再白一点就太白了,再稍微黑一点就有点黑了。故“素”的意思是:作动词用,指让它变白。“黛”的意思是:作动词用,指让它变黑。“忽”和“分”是古代的计量单位。
“蚕吐丝为忽,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句子中的“分、忽”强调“极其微小,小到极致”。
20.本题考查理解填空。
句①中“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可知,形容“东家之子”美得恰到好处,不宜有丝毫的改变;
句子②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可知,形容“白鹭”美得自然、朴素而适宜,不宜有丝毫的改变。
2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根据句中四个的“那”可知,此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可知从“蓑毛、身形、长喙、脚”四个方面,突出了白鹭外形的精巧、和谐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仿写句子看似简单,其实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
比如:小白兔穿着一件雪白的衣裳,就像一个小雪球,眼睛红红的,像是两颗宝石。嘴巴是三瓣的,特别有意思。
23.本题考查赏析能力。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白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白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文末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手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24.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比喻 飘落的桂花 雨 25.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26.“浸”字说明了桂花的香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27.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傍晚时刻,青稞酒香飘的很远很远,整个小镇陶醉在淡淡的酒香里。 28.在母亲的内心,对家乡有一种深深的牵挂,她觉得家乡的东西是最好的。
【解析】24.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和赏析修辞手法。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点明了课文的主题。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这句话把“飘落的桂花”比作“雨”。
25.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结合文章内容“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可知主要讲述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2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浸”顾名思义,也就是完全淹没在其中。用这个字可以表达出桂花的香气将整个村子包围,香的范围广,并且浓烈。还可以让人感觉到这个香气是很怡人的,让人沉浸其中,可以表达出对这个香味的喜爱,说明了桂花的香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
27.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学生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意思,然后创设情景,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或香气传得非常远、非常香,一般用于文章描写某个东西的味道香味很浓。
如:每次到午餐时刻,食堂的饭菜老远便能闻得到,尤其那个火锅肉更是诱惑人,简直不要太香了。
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意思是,外面的桂花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因为家乡的桂花已经融入了母亲的生活,成为母亲生活的一部分,母亲对家乡有一种深深的牵挂所以说,母亲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没家乡的桂花香。
29.D 30.A 31.D 32.C 33.通过写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写出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 34.比喻 把“仙人掌”比作“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用比喻手法对仙人掌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仙人掌的外貌特征更生动形象,突出了仙人掌的高大、屹立不倒的形象。
【分析】29.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查找信息的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从“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可以看出是装点“穷乡僻壤”,而不是“繁华都市”。故D错误。
30.此题考查学生句子的作用,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注意句子的位置。
文章通过写仙人掌的形状、颜色以及它的生长环境等内容,写出“我”对仙人掌的喜爱和敬佩。可知,文章第一句“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是喜爱,而且还敬佩”总领全文,选A。
31.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查找信息的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从形状上看……有球形,圆柱形……”这是先仙人掌的形状;“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这是写仙人掌的颜色;“虽然它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但是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写出了仙人掌的味道。
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在第四段,而不在第三段,故选D。
3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查找信息的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A项,从原文“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可知是上百年,而不是上千年。故该项错误。
B项,从原文“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两千种,而墨西哥竞独占一半”可知是一半,而不是三分之二。故该项错误。
C项,结合“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可知,该项正确。
D项,从原文“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可知不是辛辣的味道。故该项错误。
3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分析的能力,注意认真阅读文段分析。
仙人掌“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砍掉”“连根挖掉”“6年无水”“用火烧它”仙人掌都可以生长繁殖,“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可以看出,文段主要通过写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写出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
34.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结合“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是手法,将“仙人掌”比作“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仙人掌的外貌特征,突出仙人掌的高大、屹立不倒的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