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秋天的怀念》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2.品味细节描写,分析母亲形象,读出本文深沉的母爱。注意把握朗读的重音、停连。
【课前学习任务】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瘫痪 侍弄 整宿
憔悴 诀别 絮絮叨叨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侍弄:
憔悴:
诀别:
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
3.通读全文,圈画出蕴含着作者丰富情感的语句。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确定感情基调
感知文章内容:
3-4:
5-6:
7:
轻声朗读全文,用 2-3 个词概括本文的感情基调。
学习任务二:图示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请同学们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请用一条曲线来标示文章的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学习任务三:分析母亲形象
选择出你感受最深的一段文字,圈画描写母亲的词句,分析母亲形象,并有感情地朗读。
1.
2.
3.
4.
5.
【学习资源】
1.《奶奶的星星》 徐静蕾朗诵
2.《秋天的怀念》 康辉朗诵
3.《秋天的怀念》 董浩朗诵
【作业设计】
1.朗读全文。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2.品味语言,把握母亲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细节描写,读出儿子情感的变化,分析儿子的形象。注意把握朗读的重音、停连。
2.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品读菊花的意象,理解“好好活儿”的深刻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注意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
【课前学习任务】
1.诵读全文,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2.圈画文中描写儿子的语句,分析儿子的形象。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品读“我”的变化。
请同学们以“看菊花”为线索,自选角度,梳理“我”的变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学习任务二:品读“好好儿活”
诗歌中的菊花的象征意义:
1.
2.
3.
4.
5.
课文中菊花的含义: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结合链接材料,品读史铁生“好好儿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他直面人生苦难,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接受幸福。
——苗向东《史铁生的微笑》
1979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获 1983、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往事》,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此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死神与少女》等。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2002 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节选)
学习任务三:品读“秋天的怀念”
结合链接材料,品读“秋天的怀念”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
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 ……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 “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到底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
题目的含义:
【学习资源】
1.《我与地坛》 2.《奶奶的星星》 3.《合欢树》
4.《史铁生的微笑》 5.《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作业设计】
1.联系自我,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好好儿活”。
2.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配乐朗诵《秋天的怀念》,上传到班级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