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其一说课文稿
【前言】
各位评委好,我是60号考生,我说课的课文是《秋词》。
【说教材】
地位:《秋词》其一是选自部编版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第一首。
内容:《秋词》其一,是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直接赞扬了秋天的美好,说秋天胜过春天,并借对鹤直冲云霄的描写,用短短28个字,否定了千古悲秋的老调,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作用:诗歌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领悟蕴含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诗歌的特点,我制定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文学常识,学习对比的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关文学常识,学习对比的手法。
难点:领悟蕴含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说课时安排】半课时
【说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的教法是点拨法。因本课诗歌语言浅显易懂,一些重点、难点需要引导、点拨学生。
学法:主要采用的学法是诵读法。因本课是诗歌,需要学生进行诵读,并在课堂上背诵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说一说:同学们喜欢哪一个季节?
2、作家简介:(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他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
3、创作背景:(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秋词》就是诗人被贬朗州时写的。
二、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老师纠正字音,春朝(zhāo)
2、快速读,比赛读。
3、把握大意,讨论,归纳,(大意:热爱秋天景色。)
三、研读课文,领悟内涵
研读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请学生朗读
2、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请学生说一说他对这句诗的理解,“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1)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2)春朝:春天。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刚开始。
5、提问:这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明确:诗的前一句反映了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后一句反映诗人积极向上的心境。“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是诗人的感受。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归纳,板书:对比手法,秋天胜春天。赞颂秋天。
6、背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研读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集体朗读
2、学生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请学生说一说他对这句诗的理解,“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1)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2)碧霄:蓝天
5、诗人在诗中借冲天而上的“鹤”抒发了什么感情?(明确:它通过对“晴空”、“鹤排”“云天”的描写,展现出独特而富有活力的秋天。诗人是以“鹤”自喻,视“鹤”为不屈的化身。借以表现诗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高洁情操,再次体现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整个诗无不表现出诗人豪迈的大度。)
归纳,板书:以“鹤”自喻,借以表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6、背诵:“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总结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表达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阅读刘禹锡的《秋词》其二,想想与课文所选《秋词》其一有何异同?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人狂:使人发狂。嗾:数,使。
六、布置作业
1、 每人查找一篇描写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赏。
【板书设计】
第一句:秋日 胜春 赞颂秋天
第二句:鹤 排云而上 借以表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