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诗志,品诗情——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整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言诗志,品诗情——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整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5 22:47:2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言诗志,品诗情——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整合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在“梳理与探究”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滥觞,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文字优美,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和比、兴的手法歌咏情感。而本学期,名著导读加入了《经典常谈》,里面就在关于《诗经》的内容,结合两者,让学生体会“诗言志”“诗言志”的特点。
教材分析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四首《诗经》诗歌,分别为《关雎》《蒹葭》《式微》和《子衿》,均出自《国风》。《关睢》出自《周南》,是《诗经》的第一篇,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古人说是赞美“后妃之德”,今天多认为是表现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蒹葭》出自《秦风》,诗中深秋露重霜浓,水边芦苇苍苍,主人公冒着秋寒徘徊岸边,她仿佛又在水中央。《式微》出自《邶风》,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展现了质朴率真的美。《子衿》出自《郑风》,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经典常谈》中,也有介绍《诗经》的相关内容,本课整合课内的四篇诗歌与《经典常谈》的《诗经第四》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上节课对这四首诗歌也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学生通过朗读、诵读等方法,体会到《诗经》的节奏美和韵律美,也通过了学习了解诗歌当中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尚书》中写道“诗言情”、“诗言志”的特点,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知之甚少,结合朱自清《经典常谈》的内容,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诗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读出自己理解诗歌的情感;通过吟唱的形式表达《诗经》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的内在情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并感悟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和优美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内在情韵。
教学难点:体会并感悟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和优美意境。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朗读《诗经》的《木瓜》和《硕鼠》,学生通过朗读欣赏诗中的“志”。
课 堂 实 录
师:八下有《诗经》四首,大家还记得?(生集体背诵)
一、字趣导入
师:大家可以看一下,猜猜左边的这是什么字?
生:诗
师:右边的这个呢?
生猜是“经”,但是看着又不像,于是沉默了。有一些学生猜的还是“诗”字。
师:这两个字都是“诗”字。诗,从言从寺,《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论语》中也说,“不学诗,无以言。”
把心里面的情感说出来就是诗歌
你想到的东西然后说出来就是诗
开口即文章
二、明“志”
师:下面我们再读课文,请用“我从……可以看出……”句式说话
示例:我从“左右流之”不仅可以看出女子采荇菜的过程,也可以看出这个男子追求女子的过程。两者之间是暗暗相应的。
下面给大家一点时间完成。
师:你先来。
生:“我从《关雎》里面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君子的相思愁苦彻夜难眠,然后刻画了一个执着深情的君子形象。”
师: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达出了那种深情,你能读出深情的感觉?
(生读)
师:好,不错,读出深情的感觉。你来。
生:“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可以看得出就是一个女子在城头上
等待恋人的深情。
师: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待恋人的心情应该是?
生:一种非常焦急的情感。
师:那如果我要读出焦急的情感来,应该怎么读。
生:不会
师:不会?你焦急的时候读的时候语速会怎么样?
生:会快一点。
师:是吗?来读一下。
(生读)
师:那情感呢?什么是挑兮达兮?
生:徘徊,来回的走。
师:在城楼上,你想象一下那个女子在干嘛。
生:眺望着,等待着,眺望的远方,焦急的但是心情会有一点盼望。
师:所以读的时候,后面那句缓一点点,来,再来试一下。
(生读)
师:后面有点焦急的感觉了。来,你试一下。
生:“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我从这一句看出这个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师: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怎么表达这种感情呢?来,读一读那种思念的感情。
(生读)
师:大家感觉到她对他的思念的情感吗?(生齐答:可以)
师:好我们一起来把那种思念的感觉读一下。
(生齐读)
师:好,还有吗?
生:《蒹葭》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写出了主人公在追求伊人的时候的道路非常的艰难和漫长,但是主人公仍然不会放弃,侧面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痴情执着以及内心的焦急。
师:嗯,艰难、漫长、内心焦急但执着追求,那这种矛盾的情感应该怎么读呢?
生:可以慢一点读。
师:慢一点,来,你读一下。
(生读)
师:有没有发现,这一句在诗歌里出现了多少次?
生:三次。
师:这种手法叫做什么?
生:重章叠句。
师:作用是?
生:一唱三叹,更突出主人公的感情。
师:我们可以看看这四首诗,是不是都有同样的情况出现呢?
( 屏显:“一唱三叹”一个人歌唱,三个人跟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词婉转而含义深刻。还常被用于描绘读者欣赏诗歌时的情绪感受,有时也指一种不拘泥于诗歌字面之意而能通过反复涵咏、吟唱来体会其内在风神韵味的接受方式。)
师:所以我们读起来可以读出层次的,对吗?来,你试一下。
(生读)
师:好,请坐。你会发现他读的时候,后面的一个是更执着的感觉,他读起来后面有一点力量。来我们全班试一下。
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流露出了男子对女子的一种爱慕之情但是他求之不得的一种伤感。
师:求之不得又伤感,好,请读出那种又爱慕又有一点伤感的感觉。
(生读)读时候应该怎么读,语速可以?
生:应该是要缓慢一点,然后心情有点低落。
师:缓慢一点心情有一点低落一点,来试一下。
(生读)大家有没有听出那种伤感?
生:我觉得她更读出一种渴望的那种感觉,对女子的渴望之情,因为后面他想到怎么去追求女子。
师:好的,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生:《式微》中的“微君之故”写出了对当时君主压迫人民的无奈,主人公无法回到家中的一种愤怒。
师:愤怒,能够反抗吗?
生:不能,所以很憋屈。
师:愤怒,可以发出来,就是当时被压迫的人的“志”,通过一种质问来咏叹劳役者的悲歌。来,你试试应该是怎么读的。
(生读)
师:“胡不归?”这一句读得不够感觉,这一句表达了被劳役者遭受到统治者的压迫有家不能归,那种愤怒。
生:还有憎恨,然后愤怒,我觉得应该这样读。
(生读出咬牙切齿的感觉,其他同学大笑)
师:暗地里应该可以这样的表达,但是面对统治者,能不能呢?
生:不可以。
师:所以还可以读出?
生:压抑。
师:对,我们一起来读出那种憎恨、愤怒和压抑来。
生:《子衿》中“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这里看看出了女子对他所思念之人的疑问和急切想要见到他。
师:急切想要见到他,哪个字可以看出?
生:宁!
师:“宁”是什么意思啊?
生:难道。这句话难道你就不给我送信,难道你就不来看我?
师:这是一种指责?
生:也不是很强烈,就是疑问,还有嗔怪。
师:好,试着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生读)
生:(笑)她读得很温柔。
师:是吧?那不是应该读起来很温柔吗?不可能叉着腰,指着别人鼻子读的吧?
(生笑)
生:不是。(生再读)
师:刚才的那种埋怨没到位,这一次好了很多。好,我们一起来把它读一下啊
(生齐读)
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读出一种惆怅的诗情,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那个伊人在水一方,还有后面的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也是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可以看出来就是伊人的行踪是很不定的,然后就增加了他寻求伊人时的难度,看出那个男子对他的心上人是非常执着的。
师:嗯,分析得很细,所以读的时候应该是怎么读的?
(生读)
师:听得出来,读得很投入,真正感受到那种执着追求。
师:我们总结一下四首诗歌的情感。
三、唱“志”
师:下面呢我们给大家看一个视频
我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记得我们之前看过的《经典的咏流传》节目中的视频。“诗言志,诗言情”,《诗经》里的诗歌是可以唱的,我们这几首诗歌都是写选自《诗经.国风》除了唱以外,还可以通过吟诵的形式表现,可能大家还没有接触过这种方式,来我们看看。
(视频播放)
这个是一名非常有名的吟诵专家,叫做陈琴。
师:大家看完,有什么感觉?
生:跟朗诵差不多,不过又感觉不一样,拖长一点。
师:吟诵也是需要学习的,现在教师简单地说一下,如果有兴趣的,到时候自己去学习,要知道,配上古琴,吟诵是很有味道的。(师讲一点吟诵的基本知识)下面给大家一点点时间
小组分配一下,用你们觉得喜欢的方式表现诗歌的感情。
(生上台展示)
四、探“志”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诗经》的“志”。
师:那究竟《诗经》怎么起到教化的作用呢?请翻到你们《经典常谈》的第四章《诗经第四》
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话。
这很像现在的请客点戏,不同处是所点的诗句必加上政治的意味。这可以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是不管上下文的意义,只将一章中一两句拉出来,就当前的环境,作政治的暗示。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宴晋使赵孟于垂陇,赵孟请大家赋诗,他想看看大家的“志”。子太叔赋的是《野有蔓草》。原诗首章云,"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子太叔只取末两句,借以表示郑国欢迎赵孟的意思;上文他就不管。全诗原是男女私情之作,他更不管了。可是这样办正是“诗言志”;在那回宴会里,赵孟就和子太叔说了“诗以言志”这句话。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自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思想纯正,不虚假)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发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
——《经典常谈 诗经第四》
师:这里出来了“断章取义”这一词,现在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截取其片断而不顾全文和原意,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以前,还没有贬义,只是表达一种现象。
那么今天我们向孔子学习,来“断章取义”一下。按要求说说,你的“志”。
生: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本来是写男子追求女子不得然后昼夜难眠,然后当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想到做不出来睡不着觉,我就用这句话来表达我自己当时的情感了。
师:嗯,你用这一句话来表现当时你想不到数学题的昼夜难眠。
生:《关睢》中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本来是男子追求女子追求不到的怅惘的心情。我就用来表达我背书背不出来,晚上睡觉的时候睡不着,辗转反侧的心情。
生:《式微》中的“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本来表示劳役者的愤怒。而我现在表达的是如果不是为了考上高中我也不会没日没夜地复习写作业。
(众生笑)
师:《式微》表达对被劳役的愤怒,那你是表达对考试制度的愤怒?
生:不是愤怒,觉得如果不是要考上高中,我不会这样辛苦。
师:可是,在学习当中,只有愤怒吗?再读一读,你认为用这一句话形容学习,对不对呢?
生:(生想)好像不太准确。(众生笑)
师:两者之前,性质应该不太相同。
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本来指男子追求的女子飘忽不定,当我想到我心中的理想的时候,也是可以用这一句话的。
师:嗯,理想有时候也是很迷茫是吧,我希望你可以像男子那样,执着追求。
生:“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原来指追求女子之路的漫长困难,可是,男子还是坚持不懈,现在的学习之路也是困难重重,但是,我觉得用这一句话也可以激励我。
师:嗯,这几句话说明了道路困难,我觉得你用“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可以更准确。
课外拓展
师:《诗经》首先是“言情”“言志”,后来,才具有教化的作用,课后,我们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去探讨这两首诗。
(屏显《木瓜》《硕鼠》)
今天的课,希望能够带领大家深入探讨《诗经》中的“情”“志”,希望大家能够爱上《诗经》,多读,多品,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