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朝花夕拾》
一、单元作业的设计
(一)课标要求分析
课标要求我们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并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各课程标准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七年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这让他们对未知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们渴求在新的环境获得新知识,所以对于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我们老师要做好由浅入深的自然过渡,特别是对于名著导读的作业引导,更要激发他们对名著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一些抽象的事物会有比小学更多的理解,在记忆方面也是由无意识的机械教育向有意识的理解记忆过渡。《朝花夕拾》中有很多人物是有联系的,十篇文章有一定的规律和共性,结合看完之后的印象,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概括,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朝花夕拾》知识网络。
(三)作业目标设计
新课标指出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读懂名著《朝花夕拾》,并且在这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我有以下作业目标设计:
1、开放性作业的设计。
新课标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领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如暑假第一阶段中《朝花夕拾》的自主性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写读后感或随笔。
2、趣味性作业的设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此项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它要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让他们体会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唤醒了阅读的主动性。如开学后1-5周的新颖多样的习题、批注式阅读、思维导图、手抄报以及读书笔记。
3、研究性作业的设计。
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贯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会通过这项研究性作业设计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作为语文老师都知道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所以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如对《朝花夕拾》的批判式阅读,反思,借鉴,总结:
①演讲作业。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②专题搜集性作业。专题搜集能让学生围绕这一专题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物化形式,表达、传递信息。它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
(四)作业内容
第一阶段:暑假期间,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批注式阅读,写书本批注,写读后感或随笔。
①书本批注作业
②读后感或随笔作业(截图自学生ppt)
第二阶段:1-5周,认真研读,写读书笔记,画思维导图,做手抄报。
①读书笔记
②思维导图
③手抄报
第三阶段:6-10周,批判式阅读,演讲、PPT课件展示
① 演讲稿、演讲手抄报
②演讲
二、单元作业的实施
(一)实施过程
在孩子暑假期间来学校参观之际,我们老师就布置了《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让孩子们自主阅读,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首先对鲁迅笔下的人物以及鲁迅的文笔有大致的了解,并且布置了孩子们做批注,鼓励他们写书本批注,遇到不懂的或者是跟现实生活不同的,都可以写下自己当时读书的感受,做到批注式阅读,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写写看完书后感受或随笔。
刚开学的前五周,是要对这十篇内容认真精读和研读,每周研读两篇,读完之后认真写读书笔记,用老师教过的赏析方法来赏析文中的好句,好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也可以学习鲁迅的语言,写作的手法。接着便概括这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看看这里面的什么人和他做的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除了读书笔记之外,还有画思维导图,做手抄报,给孩子们心中美丽有趣的《朝花夕拾》,增加每位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
第六周至第十周是每位同学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朝花夕拾》的批判性阅读,可以通过网上搜集《朝花夕拾》的相关资料信息。搜集总结的具体内容有:鲁迅的人生经历,书中出现的人物经历,整本书的艺术特色,分专题分类等等。然后通过演讲的方式展现学生眼中的《朝花夕拾》。展示方式是演讲、视频、PPT展示、演讲稿等形式。
主题性作业布置以后,学生根据任务计划去完成,完成后教师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 每节课前5分钟,安排2组学生进行分享。
在每节课展示分享后,老师根据等级评价的指标(表1)给演讲的学生打分。
第一轮演讲结束后,筛选出分值最高者,评选班上阅读名著《朝花夕拾》的“演讲小达人”。
(二)效果分析
通过阅读名著《朝花夕拾》这一项主题性作业,落实了课程标准要求,让同学们整体把握名著。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也为后面《西游记》以及之后的名著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学们的参与、实践,有助于对名著以及书中价值观等的内化,提升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多维度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启发了他们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最后优秀者也可评选为校内的“演讲小达人”,给全校学生做好榜样,进而提升整个校园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逻辑思考力、倾听与沟通力等能力。
三、案例价值提炼
(一)作业设计实施策略
1、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作业设计要严格依据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实际学情等来优化作业内容,突出其目的性、多样性与科学性,充分利用书中的名著导读中的专题探究,做到要求明确,同时对学生要难度适宜。
2、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作业布置了之后,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时间,加强对学生的作业指导,随时跟踪学生的完成情况,确保每一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3、认真批改反馈作业
作业反馈要及时认真,才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而且要坚持正面引导,发挥好作业对学生学习的示范和激励作用,让学生学好样。
(二)专业成长感悟
老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用布置名著阅读作业来讲,首先老师要自己先对名著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和解读才能够更好地辅导学生,其次要对学生学情知悉,引导他们完成这项内容较丰富、跨时较长的作业。最后老师应该要抱着积极主动地态度学习,寻找、借鉴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主题性作业是我在对自己教学优化提升过程中的重要成果,所以好学习、勤反思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