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21:2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漂亮(piào) 狂风(kuáng) 敬爱(jìng) 暴风雨(bào)
B.暖和(nuǎn) 菊花(jú) 消化(xiāo) 仙子(xuān)
C.招引(zāo) 跳舞(wǔ) 规则(guī) 邮票(yóu)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漂扬 沟画 丰收 B.绚丽多采 菊花 增送 C.规则 棕色 颜料
3.下列四组词语中不是一对反义词的是( )
A.安静——热闹 B.糊涂——清楚 C.飘动——飘扬 D.落下——升起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听了他讲的那个故事后,我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的。
B.春天到了,果园里的梨花开了,五光十色的,非常好看。
C.我家的窗户被一相映成趣大树档得严严实实的。
5.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B.蝴蝶停在花朵上,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C.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D.树枝在狂风中相互碰触,雷云拍着大手。
6.下面句子朗读重音标识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强调听朗读时的神态)
B.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强调没有用)
C.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强调家的位置)
D.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强调没有弄明白)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字词。
早chen( ) ,我走在开满róng qiú( )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和许多穿着鲜艳fú zhuāng( )的同学一起来到学校。教室里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ān jìng( ),只见古老的铜钟倒挂在大青树 cū zhuàng( )的枝干上。
8.照样子加部首,再组新字并组词。
例:色 +(丰)=(艳)(艳丽)
分 +( )=( )( )
洛 +( )=( )( )
9.比一比,组成词语。
遥( ) 扮( ) 乱( ) 装( ) 砍( )
摇( ) 粉( ) 刮( ) 袋( ) 软( )
10.词语积累
摇( )晃( ) 一( )知( ) 百( )百( )
目( )口( ) 四( )八( ) 恍( )大( )
11.查字典填空。
“扬”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扬”字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①向上播撒;②高举,向上;③在空中飘动;④称颂,传播;⑤姓。在“飘扬”这个词语中,“扬”应选第( )种解释。
1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里孩子们 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2)《花的学校》用了 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 。
(3)《不懂就要问》讲述了 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遇到 就向先生请教的事情,告诫人们不要 地学。
三、现代文阅读
快乐阅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句话通过描写 、 、 等事物,说明了当时 。
14.“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15.“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指的是( )。
A.猴子 B.蝴蝶和猴子 C.鸟儿、蝴蝶和猴子这几种动物
16.选文中最能体现下课后的情景的词语是“ ”,这与上课时窗外的“ ”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A.好听 好奇 B.有趣 好奇 C.热闹 安静
17.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绳、摔跤、做游戏。 ( )
②同学们的朗读声非常动听,小动物们被吸引住了。 ( )
③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不同的教室里学习。 ( )
课外阅读。
春天里的对话
晚上,天空挂着月亮。小星星在月亮婆婆身边睡着了。这时,公园里传来了好听的说话声。桃花说:“春天真好,我最喜欢春天了,太阳暖暖的,花儿也开了,多好啊! 你们说是不是我先开的?是我把春天迎来的。”梨花说:“你说得不对,是我先开的,你看我全身白白的,多像雪白的玉。”玉兰花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是我最先和春姑娘说话的,我最香了,春姑娘最喜欢我了。” 花儿们的说话声把月亮婆婆吵醒了,月亮婆婆问花儿们:“你们说什么呢?真热闹,让我也听听。” 梨花向月亮婆婆招招手,高兴地说:“月亮婆婆,春天真好。您告诉我们,是谁最先把春姑娘迎来的?” 月亮婆婆想了,微笑着说:“我知道刚才你们说什么了,我来告诉你们答案。春姑娘是小草最先迎来的,在你们没开花的时候. 小草已经钻出地面了。” 听了月亮婆婆的话,桃花、梨花、玉兰花都低下了头。
18.短文写了 种花,分别是 。
19.桃花、梨花、玉兰花争吵的原因是 。月亮婆婆说是 把春天最先迎来的。
20.在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_____”画出来,再照样子写一句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1.习作
写一篇观察日记,写一写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看看谁在观察中有所新的发现,还可以写一写你在观察中产生的疑问,注意日记的格式。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词字音的识记与辨析。
B选项“仙子(xuān)”的正确读音是“仙子(xiān)”。
C选项“招引(zāo)”的正确读音是“招引(zhāo)”。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词字形的识记与辨析。
A选项“漂扬”的正确写法是“飘扬”,“沟画”的正确写法是“勾画”。
B选项“绚丽多采”的正确写法是“绚丽多彩”,“增送”的正确写法是“赠送”。
C选项正确。
3.C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的辨析。
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判断词语之间是否为反义词。
C项“飘动”的意思是(随着风、波浪等)摆动。“飘扬”的意思是在空中随风舞动。词语之间为近义词,不是反义词。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辨析与运用。
忐忑不安:意为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艳丽,花样繁多。
严严实实:形容非常严密整齐。
B选项中的梨花是白色的,不能用“五光十色”来形容。
5.A
【解析】略
6.D
【解析】略
7. 晨 绒球 服装 安静 粗壮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在解这道题之时,我们首先要将词语放置于语境当中去朗读,然后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最后再还原到语境中,再检查一遍,看是否正确。
关于拼音的拼读,我们要注意字母的发音,以及字母存在的位置。尤其要注意容易混淆的字母的发音,如:前鼻音和后鼻音,鼻音和边音等等。
关于词语的书写,我们要注意汉字的结构,注意其偏旁、结构以及笔顺,尤其要注意的是汉字的外形,我们一定得书写端正、美观、大方。
在上述字词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的书写:
在“早晨”这个词语中,我们要注意“晨”字的书写,其是上下结构,尤其是汉字下面一部分的书写,一定要注意。
在“粗壮”这个词语中,我们要注意“壮”字的书写,尤其是右边那一部分,是一个“士兵”的“士”字。
8. 扌 扮 打扮 艹 落 落地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词汇的积累。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先给字添加部首,组成新字,再根据组出的新字进行组词。
“分”字可添加“扌”“亻”“艹”等部首,组成“扮”“份”“芬”等字,可组词“打扮”“一份”“芬芳”等。
“洛”字可添加“艹”部首,组成“落”字,可组词“落下”“落叶”等。
9. 遥远 打扮 乱入 装扮 砍掉 摇晃 粉色 刮掉 口袋 柔软
【解析】略
10. 头 脑 叶 秋 发 中 瞪 呆 平 稳 然 悟
【解析】略
11. Y yáng 扌 3 ③
【详解】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12. 幸福 友爱和团结 自豪、赞美 拟人 花的活泼可爱 孙中山 不懂的问题 糊里糊涂
【详解】(1)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吴然写作的散文 ,又名《我们的民族小学》 ,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的感情点题。
(2)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花的学校》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花的活泼可爱。
(3)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不懂就问》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老师提问的故事,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好品质。告诫人们不要糊里糊涂地学。
13. 树枝 鸟儿 蝴蝶 窗外十分安静 14.B 15.C 16.C 17. × √ ×
【分析】1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从文中“十分安静”“不摇了”“不叫了”“停在”说明了当时窗外十分安静。
14.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山林里的朋友”指猴子,本句将“猴子”拟人化,赋予人的特性。
15.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联系前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可知“山林里的朋友”指猴子。
16.此题考查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联系文中“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窗外十分安静”两句可以知道下课后是“热闹的”,刚好与前文上课时窗外的“安静”形成鲜明对比。
17.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我们应联系上下文分析判断。
从文中“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可知①“大家在大青树下跳绳、摔跤、做游戏”的说法是错误的。
从文中“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可知③的说法是错误的。
18. 3 桃花、梨花、玉兰花 19. 它们都说是自己先把春姑娘迎来的_ 小草 20.你看我全身白白的,多像雪白的玉。 冬天,地上的雪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
【分析】18.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短文内容“桃花说:“春天真好,我最喜欢春天了,太阳暖暖的,花儿也开了,多好啊! 你们说是不是我先开的?是我把春天迎来的。”梨花说:“你说得不对,是我先开的,你看我全身白白的,多像雪白的玉。”玉兰花说:“你们说得都不对,是我最先和春姑娘说话的,我最香了,春姑娘最喜欢我了。””可知。
19.此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短文及句子“您告诉我们,是谁最先把春姑娘迎来的?””“我来告诉你们答案。春姑娘是小草最先迎来的,在你们没开花的时候小草已经钻出地面了。” 可知。
20.此题考查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你看我全身白白的,多像雪白的玉。”此句把梨花比作玉。
21.示例:
观察日记
9月7日 晴 星期一
大自然里有许许多多的秘密。今天,我就发现了蚂蚁的秘密。
中午,我在院子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的面包。不一会儿,就快吃完了,地上掉了不少的面包渣。这时,一只小蚂蚁似乎闻到了香味,悄悄地来到面包渣旁边,咬了一小口,仿佛在说:“真香啊!”它开始试着搬运面包渣,可面包渣太大,它搬了好多次,就是搬不动。于是,它快速地跑到蚂蚁洞旁边找到一群蚂蚁。它先用触角碰了碰一只大蚂蚁,大蚂蚁心领神会,又去用触角碰撞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蚂蚁成群结队地来到面包渣里,开始齐心协力地搬运面包渣……
哦,原来蚂蚁传递信息时是用触角碰撞。我发现了蚂蚁的秘密,真高兴!
大自然真奇妙!如果有时间,我还会留心观察,去发现大自然更多的秘密。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