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角的度量 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说课流程
第1页/共20页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第2页/共20页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相互介绍来认识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了解角的计量单位。
2.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主归纳出角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3.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测量,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有关,而与边长的长短无关。
第3页/共20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自主归纳出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第4页/共20页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带好量角器、三角板等。
第5页/共20页
二、教法与学法
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自主探索法,同伴交流等方式来掌握测量角的技能。
3、动手操作法,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等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容易达到在学生头脑建立各种角的表象。从而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
第6页/共20页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展开讨论
动手操作 巩固内化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
第7页/共20页
顶点
边
边
说说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1.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请学生来说说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8页/共20页
下面两个角中,哪个角大?为什么?
2
1
2.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进一步推进说说哪个角大多少。让学生回顾第一段所学的知识——角的大小跟两边长短无关。(板书:角的度量)
第9页/共20页
外刻度
0
0
1.认识量角器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给予提示。与此同时,教师出示PPT演示,并加以辅助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知道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
(二)探究新知,展开讨论
中心点
零刻度线
内刻度
外刻度
90 °刻度线
0
0
0
0
0
0
0
0
0
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180
第11页/共20页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叫做 。记作 “ ” 。
一度角
量角器
1°
1°
2.观察量角器,找出常见角的大小
在第一段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因此先让学生观察90°的大小,并体会到与直角相联系,得出直角就是90°。之后再让学生相互之间找一找60°120° 180°有多大。
第13页/共20页
90°
180°
120°
60°
第14页/共20页
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
1
2
3.学生自主探索角的测量方法。
先小组间进行讨论,如何测量角1与角2的度数。之后再组内交流,得出测量角的方法。这一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学习量角器的测量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同时通过小组派代表汇报,集体评价,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第15页/共20页
1、完成“做一做”第二题、第三题,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和三角板的度数。
2、小组活动,动手,动脑,用一副三角板制作各种各样的角。
(三)动手操作,巩固内化
第16页/共20页
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第17页/共20页
四、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零线对一边
中心对顶点
对边看度数
内外要分辨
边
边
顶点
第18页/共20页
谢谢
第19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