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
二、秦朝的暴政
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17 无 浙江高考.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2018 无 浙江高考.33·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2019 【Ⅱ】24·国家组织能力 上海高考.3·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与合
浙江高考.26·历史认识论
2020 无 浙江高考.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2021 无 浙江高考.28·秦的统一 浙江高考.26·郡县制的建立
一、秦的统一(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统一的条件
统一的条件
政治:
经济:
社会:
诸侯间的兼并战争,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奖励耕战,使秦日益强盛。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例如:多种货币会阻碍地区间经济的交流)
民心所向: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地理位置:秦地处西边,远离中原多战之地,可相对从容的进行变法强国;物质基础雄厚。
主观因素: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广纳贤才,善于用人;远交近攻,战略得当。
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
(2019.4·浙江高考·26)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说明 ( )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C
(2015·江苏高考·2)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C
(2012·海南高考·3)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C
秦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秦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 ( )
A. 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B. 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
C. 恢复思想活跃的局面 D. 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
D
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还有人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始皇得此评价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 创立了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C. 实施分割相权的制度 D.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中央集权:
是指权利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支配(中央V地方)。
专制主义:
是指君主专制,君主个人权利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君主个人独断(皇帝V宰相等中央机构)。
即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
2、统一的措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统一的措施
政治:
经济:
思想:
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选官制度:军功爵制
修建长城、驰道、直道
文书制度
官僚考核:上计制
户籍管理制度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焚书坑儒
颁布严苛的秦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统一文字“小篆”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丞相(行政)、太尉(军事—虚设)、御史大夫(监察—中央)、监御史(监察—地方)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保证皇权。
是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反映了专制主义的本质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君权之上
三公九卿
郡县制度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权力高度集中
各司其职
有效管辖,巩固统一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思考: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周秦所创制度最显著的差异是什么?
不同:
秦朝政治制度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官僚政治,而先秦时期是奴隶制度下的贵族政治(血缘政治)。
最显著的差异: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中央管控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代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郡县制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实行条件
建立基础
传承制度
官员权利
与中央关系
官员职责范围
历史作用
与宗法制相联系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
血缘关系
地域关系
世袭制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
拥有封地及爵位
有俸禄,没爵位
有很强的独立性
只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
对封地有统治大权(土地和行政)
只有行政管理权,无土地权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
文书制度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以后,文书制度逐渐形成,愈到后来愈趋完备。文书形式在封建时代,皇帝的诏令是国家最重要的公文形式。凡军国要事、法律命令、赏赐封赠、刑罚惩戒、田赋徭役、天文历法等一切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要事务,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诏令一类的文书来进行处理。”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废除六国的法律,把原来秦国的法律推行于全国。史称“明发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秦律》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 )
A. 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 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 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 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
C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 )
A. 西周卿大夫 B. 秦朝御史大夫 C. 明朝锦衣卫 D. 宋代参知政事
B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 )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C. 家国同治,皇权至上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 )
A. 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 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使匈奴这一民族得以消亡
C
A
3、统一的意义(千古一帝,万世昌隆)
材料一: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
——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秦朝的统一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①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②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秦的暴政下导致快速灭亡和农民起义
(斗转星移,朝代更替)
古人探秦亡原因
材料一: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
——贾谊《过秦论》
秦亡原因:施暴虐,不施仁政(王道);治国理念僵化
材料二:“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
——柳宗元《论封建》
失在政而不是制,“酷刑苦役”是其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今人探秦亡原因
材料一:其灭亡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客观原因之一,是秦帝国新政治体制的不成熟……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六国旧贵族的反叛……一是秦帝国的首位统治者秦始皇的残暴与骄横,为其二世的酷毒与荒淫打开了大门……秦帝国亡于胡亥、赵高、李斯手中……
——王云度等《秦帝国史》
秦亡原因:客观:政治体制不成熟;六国旧贵族的反叛
主观:统治者的残暴与荒淫
材料二:秦王朝统一的时间太短,前后只有十余年,人民对新政府的效忠心理,还没有形成惯性。
——柏杨《秦隋论》
秦亡原因:人民对政府的认同感不强
材料三:秦文化统一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可悲的是秦始皇并没有反思秦文化本省,也没有客观的审视其他文化,而是抛弃比秦文化先进的文明……秦文化资源稀缺,秦的统一给秦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秦始皇实行垄断和抛弃的文化政策,使原本就苍白的秦文化更加乏力、枯竭。
——柏杨《秦隋论》
秦亡原因:简单粗暴,不能吸收六国先进文化,没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秦亡的启示:民为邦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关注民生
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注重文化整合、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继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号为“张楚”
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亡,历时15年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阶段特征】
秦朝(前221~前207年) 是我国的“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建立发展的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经济上: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上:秦朝“焚书坑儒”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
民族关系上:秦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