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基础集训
知识点一 自然环境与区域
(2023届河南部分学校9月联考,14—16)近年来,随着康养概念的大行其道,宜居地带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在我国西南地区,隐藏着一个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宜居地带,在这片山地,很多地方都像昆明一样四季如春,环境优良,逐渐成为东部地区人们所关注的康养胜地。读西南宜居带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下列有关西南宜居地带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②地处热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
③靠近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源优质
④少数民族众多,民俗风情独特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2.该区域开发康养度假的优势条件有 ( )
①基础设施健全
②人口密度较小
③离消费市场近
④环境优良,自然人文景观丰富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3.该区域康养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的产业有 ( )
①健身设备企业
②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③卫生保健产业
④医药制造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2022惠州一模,3—5)滑雪场包括室外和室内滑雪场(馆)。近年来中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滑雪场数量快速增加。下图示意中国滑雪场(不计港澳台)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我国滑雪场数量最多的省区是 ( )
A.黑龙江 B.北京
C.四川 D.上海
答案 A
5.近几年以京津冀为中心形成一批新兴滑雪场地,驱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文化 B.技术 C.政策 D.交通
答案 C
6.研究显示,人口因素对我国滑雪场的分布影响不显著,主要因为我国 ( )
A.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B.冰雪运动普及率低
C.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D.滑雪场均远离城市
答案 B
(2020课标Ⅱ,1—2,8分)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 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答案 A
8.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 )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 D
知识点二 区域发展
(2023届湖南9月大联考,12—14)2020年起,贺兰山东麓某酒庄成了网红打卡地,酒庄的建筑和道路是由石块铺砌而成的,葡萄架是用拆掉的旧电线杆和回收的铁轨搭成的,废弃矿坑正好做成酒窖,这些原本废弃的材料经过能工巧匠打磨后,变成了一片错落有致、古朴典雅的建筑群。日前,该酒庄已经成为葡萄种植、酿造加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被拆掉的铁轨过去主要运输 ( )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答案 D
2.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
①光热充足 ②雨热同期
③昼夜温差大 ④土壤肥力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3.文旅融合发展可以帮助酒庄提高葡萄酒的 ( )
A.产量 B.质量
C.利润 D.生产效率
答案 C
(2022广东三模,1—2)湖南省十八洞村是苗族村,坐落在莲台山南坡的一处台地上,紧邻吉茶高速、209国道,全村总面积14 162亩,耕地面积817亩,森林覆盖率78%。2013年“精准扶贫”政策在此首次提出,经过短短几年,该村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如下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4.2013年前,十八洞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为 ( )
A.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动力短缺
B.耕地比重小,生产方式单一落后
C.地势崎岖不平,对外交通不便
D.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B
5.与精准扶贫前期相比,精准扶贫后期的产业发展优势是 ( )
A.以第二产业为主
B.减缓了第一产业发展
C.兴起了第三产业
D.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答案 D
(2022山东,1—2,6分)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答案 A
7.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知识点三 地理信息技术
(2023届山西忻州联考,20—22)风险边坡失稳造成的危害极大,会威胁生产生活安全。某矿区采用智能化边坡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边坡风险,提前加固边坡,保障了生产安全。下图分别示意边坡传感器布设形式和边坡等高线,传感器数量精简化和特种排列方式是地面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该系统利用布设在边坡的传感器的位移量监测边坡风险,其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④5G技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2.为保证该系统的有效运行,传感器的布设应符合 ( )
①避开断层和破碎带
②尽量在一条直线或平面上
③尽量远离开采区
④尽量集中放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3.根据该地边坡形态,传感器更新改造后布设形式是 ( )
A.星型 B.网格型 C.环型 D.分散布置
答案 C
(2022珠海期末,11)云南省红河州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播种香蕉、石榴、柑橘、葡萄和梨等多种水果,成为全省干热河谷开发和优质绿色食品示范区。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4.为了实现“十四五”规划中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的目标和适应市场变化、红河州准备增建冷库。利用GIS技术进行冷库选址,需要使用的图层是 ( )
①水系图层 ②道路图层
③水果产量图层 ④水果品种分布图层
⑤聚落图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D
(2022东莞期末,6)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520万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3%,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无人机技术的成熟,无人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棉花生产中。操作人员通过地图缩放,添加区域边界点并设置参数后,系统将自动生成航线,实现无人机自主喷洒农药,据此完成下题。
5.无人机规划航线喷洒农药主要用到的技术有 ( )
①数字地球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全球定位导航系统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2021广东,3,3分)据报道,2020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产品占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超80%和70%。目前,德国是该公司在欧洲的最大市场。该公司在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市设立了欧洲总部。据此完成下题。
6.无人机自动返航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 )
A.气压感知 B.大地测量
C.遥感监测 D.卫星定位
答案 D
7.(2020浙江1月选考,1,2分)手机点餐类APP为用户选择宾馆、点餐提供了便利。通过APP查询送餐员即时位置的技术是 ( )
A.数字地球和遥感
B.数字地球和虚拟现实
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
答案 D
综合集训
知能点一 区域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2022江苏,1—3,6分)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68°N附近),捕鱼为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下图为“罗弗敦群岛聚落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许多居民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这样建造主要是为了 ( )
A.防御海浪,便于出行
B.扩展用地,抵御强风
C.稳固地基,承受积雪
D.减少潮湿,保暖防寒
答案 B
2.岛上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功能是 ( )
A.风干海鱼
B.晾晒衣物
C.堆放薪柴
D.圈养牲畜
答案 A
3.该岛最能吸引世界游客的景观是 ( )
A.林海 B.冰川
C.雪原 D.极光
答案 D
(2022深圳一模,12—13)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的莎车县是新疆人口第一大县,茫茫戈壁曾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2021年,莎车县为解决人多地少、就近就业问题,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建成了3 000座智能化温室大棚。每个温室大棚年均收益在3万元以上,村民通过承包大棚、务工就业等形式实现稳定增收。下图为新疆莎车县戈壁产业园内的温室大棚。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当地在建设大棚时下挖1米,将取出的戈壁土石堆砌成温室北侧墙体,再用城市建设和渠道清淤的泥土回填土坑。温室北侧用戈壁土石堆砌成墙体的好处是 ( )
①提高采光效率
②墙体白天吸热、晚上放热
③墙体可以涵蓄水分
④减弱冷空气和风沙侵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5.该地温室大棚中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
A.棉花 B.甜菜 C.蔬菜 D.花卉
答案 C
(2021福建,11—13,9分)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答案 B
7.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
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
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答案 A
8.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
答案 A
知能点二 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
(2022汕头一模,3—4)位于湖南雪峰山河谷带的洪江古商城,民居独特,每栋古建筑四面高墙,外围四壁少有窗户,方方正正如同印章,当地人称其为“窨子屋”(下左图),洪江古城是我国千年古商集散中心,古商城发展的早期,街巷(下右图)宽高比值维持在0.9左右,而较晚时期缩减为0.4左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古窨子屋每栋四面建有高墙,主要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是 ( )
A.避风 B.排洪 C.采光 D.防盗
答案 A
2.古商城街巷宽高比值发生变化主要是为了 ( )
A.增强光照强度
B.提高通风效果
C.满足交通需求
D.缓解人地矛盾
答案 D
(2021广东综测一,3—5)传统基塘农业水陆比例一般为6∶4,基上种植蔬果。近年来,珠江三角洲Q村的传统基塘农业生产已严重退化,“基”减少甚至消失,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为此,该村提出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如图),建设特色田园美丽水乡。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近年来,Q村基塘农业中“基”减少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
A.养殖空间扩大
B.蔬果需求减少
C.鱼塘波浪冲蚀
D.绿化用地增加
答案 A
4.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相比,“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更高是因为 ( )
①消费市场拓宽 ②产品品质更优
③饲料成本降低 ④鱼类产量更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5.该村发展“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将有利于 ( )
A.扩大水产业规模
B.带动加工工业发展
C.加快城镇化进程
D.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答案 D
6.(2022广东,18,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 605.2 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 430人,常住人口2 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8分)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8分)
答案 (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2分)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2分)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2分)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2分)外出务工人员多;(2分)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2分)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2分)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2分)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宿、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2分)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2分)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2分)
知能点三 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判别
(2022海南,12,3分)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市经过几十年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某研究团队对延安市安塞区(图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固存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图1
图2
1.图1中信息制图、图2中数据的获取分别利用 ( )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遥感
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④实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2022浙江6月选考,2,2分)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下题。
2.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 ( )
A.利用GPS模拟冰川移动
B.利用RS监测冰川面积变化
C.运用GIS测定冰面温度
D.运用VR获取冰川厚度信息
答案 B
(2021浙江6月选考,3,2分)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完成下题。
3.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 )
A.④⑦ B.⑤⑧
C.②③ D.⑥⑨
答案 A
(2021浙江1月选考,2,2分)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题。
4.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
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
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专题集训
(2023届浙南名校联盟联考,1—2应用点:由乡村形态推测所在地区)下图为浙江某古村落景观图,该村随处可见卵石围墙。完成下面两题。
1.该古村可能位于 ( )
A.上游峡谷
B.中游平原
C.下游平原
D.河口三角洲
答案 B
2.该村根据古村落规划、保护和管理的需求,建立古村落保护系统,该系统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BDS C.GIS D.GNSS
答案 C
(2023届福建泉州教学质量监测,7—8)产业支撑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目前已具备的顺利接纳产业转移的能力,影响产业转入后在当地的生存及后续发展,主要受转入地基础设施、劳动力、相关配套产业和市场等因素影响。东南亚各国正处于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通信设施更新换代的阶段。2013年,中国某公司考察东南亚五国后,在泰国建成了东南亚最大的通信光缆工厂。下图示意2009—2016年东南亚五国产业转移支撑力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09年以来图示区域 ( )
A.柬埔寨基础设施建设停滞
B.老挝资金投入数量先增后减
C.越南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少
D.接纳产业的能力呈上升趋势
答案 D
4.该公司选择泰国投资设厂主要考虑的是 ( )
A.税收政策 B.发展潜力
C.生态环境 D.基础设施
答案 B
(2022大湾区联考,14—16)新疆吐鲁番的麻扎村位于天山山脉东部,四面环山,逐山谷绿洲而建,随地势起伏高低错落,为“爬山式”密集聚落(下图)。村落以土木结构的生土建筑为主。房屋上层为平房,下层为掏山挖地而成的窑洞。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麻扎村依山而建,主要是因为 ( )
A.村落人口数量少 B.经济发展水平低
C.山地植被稀疏 D.建造用地短缺
答案 D
6.下层窑洞的主要作用是 ( )
A.躲避风沙 B.储存食物
C.夏季避暑 D.蓄水饮用
答案 C
7.麻扎村布局紧凑,这使得 ( )
A.当地居民出行距离缩短
B.冬季房屋热量损失减少
C.夏季房屋采光面积增大
D.房屋院落活动空间变大
答案 B
8.(2021广东适应性测试,14)2020年12月初,美国西部加州地区再次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若要监测火灾范围,宜采用的技术是 ( )
A.GNSS B.5G
C.GIS D.RS
答案 D
(2020天津,1、3,6分)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9.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描述中,与上图中的景观依次对应的是 ( )
A.智慧城市、低碳环保、高新产业、生态宜居
B.生态宜居、高新产业、低碳环保、智慧城市
C.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碳环保
D.低碳环保、生态宜居、智慧城市、高新产业
答案 C
10.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 ( )
A.受风沙影响小
B.盐碱化程度低
C.受干旱影响小
D.热量条件较好
答案 B
(2019浙江4月选考,23,2分)遥感图像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像上的反映,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像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图Ⅰ是不同波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图Ⅱ是红树林反射率曲线。完成下题。
图Ⅰ
图Ⅱ
11.图Ⅱ反射率波段与图Ⅰ遥感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丙 ②—乙 ③—甲
B.①—乙 ②—丙 ③—甲
C.①—丙 ②—甲 ③—乙
D.①—乙 ②—甲 ③—丙
答案 B
12.(2023届河南部分学校联考,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阿拉斯加州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主要经济产业为渔业、矿业、林业。该地区自然景观独特,近年来,阿拉斯加州旅游业发展迅速。下图为阿拉斯加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1)阿拉斯加州南部沿海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冬季气温差异巨大,试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3分)
(2)分析美国阿拉斯加州主要经济产业的形成条件。(6分)
(3)该地区景观独特,试指出每年前往阿拉斯加州旅游的黄金时段并说明原因。(6分)
答案 (1)纬度、地形、洋流。
(2)阿拉斯加州主要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多山地,林木资源丰富;阿拉斯加海域冷海水与阿拉斯加暖流交汇,海水扰动,渔业资源丰富;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煤、金等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达。
(3)时段:5—9月。原因:5—9月气温较高,舒适宜人;白昼时间长,适合出行。
13.(2021湖北,17,15分创新点:独立思考与逆向思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对气候有强烈的依赖性,气温、降水、日照、冻土和植被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其生存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该区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较为充足,利于冬虫夏草的生长。雨季是冬虫夏草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图Ⅰ、图Ⅱ分别示意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内各气象站点1981—2015年期间雨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
图Ⅰ
图Ⅱ
(1)说明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判断依据。(6分)
(2)分析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对产区位置和面积产生的影响。(9分)
答案 (1)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暖湿化(气候变暖变湿)。其依据是在雨季均温升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
(2)冬虫夏草繁殖生长所需环境条件的变化,必将导致产区位置和面积变化。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在1981—2015年期间,雨季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减少,原有海拔高度内适合冬虫夏草生长的微环境发生改变,导致产区位置向3 000米以上更高海拔方向移动(海拔下限直接抬升),产区面积相应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