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角的度量说课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15 22:0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四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目录
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和学情
 本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知道量角器是用来量角的,但对于实际测量没有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建立。教材注重让学生操作、探究、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为后面学习画角打下基础。
锐角
直角
钝角
角的度量
画角
这一部分教材分为两个部分:
一 是借助两个学生比较角的大小的情境图,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介绍量角器和角的度量方法;
二 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张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
认识
量角器
度量
1
60°
(二)能力目标
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归纳出测量角度数的方法,以及内外圈刻度线的认识。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多动手实践。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对于量角器的认识、用量角器度量角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抽象,掌握起来也很困难。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
2、自主探索法。
3、直观演示法。
4、动手操作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展开讨论
(三)动手操作,巩固内化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我画的角比你的小。
小多少呢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中心点
零刻度线
内圈刻度
刻度线
90°刻度线
外圈刻度
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分成180等分,每一份所对角的大小是一度,记作1°。

(二)探究新知 展开讨论
1
2
小组讨论: 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
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1
60°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注意:在量角时,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内刻度0刻度线重合,我们就看内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与外刻度线重合,我们就看看外刻度。
量角口诀
中心对顶点
零线对一边
对边看度数
内外要分辨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30°
30°
60°
90°
130°
你能发现什么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判断对错

这个角是30°
)
30°
(三)动手操作 巩固内化
判断对错
这个角是120°
×
)
120°
先估计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1=( )°
2=( )°
3=( )°
60°
30°
90°
做一做 3
1=( )°
2=( )°
3=( )°
90°
45°
45°
动手,动脑,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下面各度数的角。
75° 105 ° 120° 135° 150° 180°
小组活动
大家在生活中找一找角并测一测角的大小。
课后作业:
同学们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五、说板书设计


顶点
角的度量
中心对顶点
零线对一边
对边看度数
内外要分辨
The end,thank you!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