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三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三第三讲常见的天气系统(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5 23: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基础集训
知识点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
(2023届江西摸底考试一,9—11)南昌位于武汉的东南方向,某天气系统由西北向东南移动,先后控制武汉和南昌。下表是该天气系统影响下武汉和南昌的天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日期 城市 
5日 6日 7日
武汉 雨,6~9℃ 晴,3~10℃ 晴,3~11℃
南昌 晴,10~18℃ 晴,10~18℃ 雨,7~10℃
1.该天气系统是 (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答案 A
2.该天气系统前沿位于南昌与武汉之间的日期是  (  )
A.仅5日  B.仅6日
C.5~6日  D.5~7日
答案 B
3.7日南昌日温差较小的原因是 (  )
A.风力大  B.气压低
C.云量多  D.湿度小
答案 C
(2022江苏,7—9,6分)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4.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答案 B
5.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6.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答案 D
(2021辽宁,1—2,6分)某年11月,华北一气象站(位置见图Ⅰ)测得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图Ⅱ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7.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
A.暖锋影响,气团加热
B.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
C.水汽凝结,热量释放
D.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
答案 D
8.此次夜间突发性增温可能导致当地 (  )
A.空气污染加重
B.出现雾和霜冻现象
C.道路表面湿滑  
D.作物呼吸作用减弱
答案 C
(2020浙江1月选考,14,2分)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题。
9.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B
(2020北京,8,3分)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0.据图推断 (  )
A.甲地风向偏西南,气温高
B.乙地气流辐散,空气洁净
C.丙地天气晴朗,紫外线强
D.丁地受冷锋影响,有暴雪
答案 C
11.(2019上海,5,2分)某地因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降水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之后一段时间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这一地方位于 (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答案 C
12.(2021辽宁新高考适应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图为某年7月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
(1)推断甲地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4分) 
(2)17日02时甲地出现大雾天气,分析产生大雾的原因。(8分)
(3)分析17日08时甲地大雾消散的原因。(4分)
答案 (1)大风、降温、降水。
(2)16日有冷锋经过带来降水,空气湿度大;17日02时,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天气转晴,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幅度大;风力弱。
(3)风力增强;气温升高。
知识点二 气压系统与天气
(2023届安徽A10联盟高三开学考,4—5)高空辐散低空辐合气压场相配合是产生强降水的主要条件。下图示意2000—2018年我国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某天气系统带来的极端降水次数的月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的天气系统是 (  )
A.热带气旋  B.极锋
C.反气旋  D.高压脊
答案 A
2.图中7、8月份华东地区极端降水次数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  B.对流旺盛
C.距海近  D.水汽充足
答案 B
(2022海南,6—7,6分)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据图推断,此时 (  )
A.甲地大风降温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阴雨连绵  D.丁地风大浪高
答案 A
4.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 (  )
A.冷锋  B.反气旋
C.低压  D.西北风
答案 C
(2020海南,17—18,6分)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M线的气压值、N处的天气状况分别为 (  )
A.1 000 晴朗  B.1 000 阴雨
C.1 010 晴朗  D.1 010 阴雨
答案 C
6.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行进方向是  (  )
A.偏东  B.偏西  C.偏南  D.偏北
答案 B
(2019天津文综,3,4分)读图Ⅰ和图Ⅱ,回答下题。
图Ⅰ 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
图Ⅱ 不同日期某时刻海平
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7.在形成图Ⅰ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知识点三 气象灾害
(2023届辽宁沈阳郊联体开学联考,5—6)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1961—2018年该地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为20.4天,是我国沙尘暴发生频次最多的区域,但其年发生频次呈递减趋势,最大风速减小是沙尘暴发生频次减少的主要原因。下表示意1961—2018年和田地区不同季节沙尘暴发生频次与持续时间分布。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沙暴发生频次/次 9.4 8.9 1.4 0.6
沙尘暴持续时间/分钟 117 99 108 127
1.相比春季,冬季沙尘暴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天气少  B.对流运动活跃
C.天气形势较为稳定  D.暖锋活动较强
答案 C
2.沙尘暴发生频次呈递减趋势最可能的人文原因是 (  )
A.营造阻风墙  B.耕地大量减少
C.牲畜数量增多  D.发展特色林果业
答案 D
(2022江西赣州兴国中学月考,5—7)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图1为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日光温室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图1
图2
3.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的原因是 (  )
①降温最快  ②气温最低
③相对湿度大  ④风速较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B
4.冰雾出现当天,为增强日光温室的效果,当地农民掀起和盖上草苫的时间分别是 (  )
A.午后、日落前后
B.午后、20时前后
C.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D.10时前后、15时前后
答案 A
5.近年来,二氧化碳施肥(指提高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成为大棚种植中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 (  )
A.二氧化碳施肥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
B.二氧化碳直接吸收大气辐射
C.二氧化碳施肥加大了棚内昼夜温差
D.二氧化碳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答案 A
综合集训
知能点一 锋面系统的判读
(2022安徽阜阳一中期中,7—9)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其中,水汽压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单位为百帕(hPa)。当水汽压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压增大。下图为河北省承德市2022年5月7日14时至8日13时的气象资料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7日14—17时,承德市相对湿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空气中水汽较少
B.地表水域面积小
C.饱和水汽压较高
D.风力小蒸发微弱
答案 C
2.影响图中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答案 A
3.8日10时,承德市 (  )
A.积水严重
B.道路封冻
C.空气对流强
D.空气较清新
答案 D
(2022湖南,9—10,6分)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 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北风辐合型
南北风辐合型
南风辐合型
4.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答案 C
5.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 B
(2021浙江6月选考,24—25,6分)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6.有关测站上空锋面类型、锋面位置、风向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冷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西北风,锋上东南风
B.冷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北风
C.暖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西南风,锋上东北风
D.暖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
答案 D
7.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8.(2018课标Ⅲ,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知能点二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和灾害成因的相关性
(2023届辽宁名校联盟9月联考,9—10)强浓雾的爆发性增强是指在很短时间内(一般小于30min)雾突变为强浓雾,或浓雾跃增为特强浓雾,对日常生活尤其是交通影响极大。2015年12月21日,南京出现两次雾的爆发性增强过程,一次是持续时间较长的特强浓雾,一次是短时间内迅速发生发展的强浓雾。起雾前一天白天观测站出现多次短时降雨过程。图1为21日能见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图2为21日两次强浓雾爆发时,温度、湿度变化(实线表示温度,虚线表示湿度)。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图1
图2
1.21日雾对交通影响最大的时间,最可能是以下哪个时间点 (  )
A.4:20  B.5:30  
C.9:45  D.10:25
答案 D
2.第二次强浓雾爆发性发生非常罕见,推测造成第二次强浓雾爆发可能的原因是 (  )
①气温骤降,凝结含水量增大
②日出后,地面蒸发增强
③贴地植物表层霜融化
④逆温层薄,强度较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2022重庆名校联盟春季联合考一,3—4)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发生频次的等值线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
A.台风、寒潮  B.寒潮、沙尘暴
C.沙尘暴、干旱  D.干旱、寒潮
答案 B
4.甲地受该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
①地形为盆地  ②受盛行风影响小
③距离海洋较远  ④纬度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2021 T8联考(1),12—13]风吹雪是寒区公路雪灾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系风挟带雪粒在空气中运动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发生在降雪中或降雪后,以降雪之后居多。多发生在高纬度、高海拔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积雪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影响风吹雪公路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①降雪量  ②风速
③气温垂直变化  ④降雪时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A
6.风吹雪对公路交通危害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积雪覆盖车辆  B.路面结冰
C.气温低影响驾驶  D.大气能见度低
答案 D
7.(2023届北京高三入学定位考,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7月,某天气系统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造成了重大损失。下图为该天气系统7月18日至28日每天02时(北京时间)的位置及中心气压值变化图。
(1)概述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和强度变化。
(2)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答案 (1)大致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先增强再减弱。
(2)弊:沿海地区出现狂风、暴雨、风暴潮;在较大范围造成洪涝灾害、风灾、地质灾害及各种次生灾害;使农作物减产,影响交通、航运,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利:对长江流域的伏旱(高温天气)有缓解作用。
8.[2022全国甲,37(2)(3),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6分)
答案 (1)丙地。受低压槽控制,位于冷锋锋后,风速大、挟沙尘能力强。
(2)由偏北风转为偏西(南)风;气温降低。
分讲集训
限时:50分钟/满分:71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2023届山东10月百校联考,1—3创新点:独立思考)当日最低温度<0℃、降水量≥0.1 mm时,则定义为发生了一次低温冰冻雨雪事件。图1、图2分别示意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发生低温冰冻雨雪事件的季节变化的多年平均状况。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图1
图2
1.从多年平均状况来看,低温冰冻雨雪事件平均强度最大的是 (  )
A.1月的云贵高原
B.4月的云贵高原
C.3月的青藏高原  
D.10月的青藏高原
答案 B
2.造成云贵高原冬季低温冰冻雨雪事件的天气系统多为 (  )
A.冷锋  B.气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答案 C
3.青藏高原冬季低温冰冻雨雪事件较少,主要是因为 (  )
A.水汽不足  B.风速较大
C.对流较弱  D.大气稀薄
答案 A
(2022湖北九师联盟质检,10—12)干热风是指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特殊灾害性天气。位于祁连山北麓与阿拉善高原之间的河西走廊地区是受干热风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当地干热风多发于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下图示意1960—2016年河西走廊地区干热风发生次数和日数年际变化。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4.河西走廊地区受干热风影响较大的粮食作物是 (  )
A.春小麦  B.冬小麦
C.油菜  D.棉花
答案 A
5.1960—2016年河西走廊地区干热风发生的年代平均日数变化趋势是 (  )
A.先缓慢减少,后迅速增多,再有所减少
B.持续增多
C.先缓慢增多,后迅速减少,再有所增多
D.波动减少
答案 A
6.对河西走廊地区干热风发生日数和次数影响较大的最可能是 (  )
A.农业结构调整  B.全球气候变化
C.工业废气排放  D.太阳活动异常
答案 B
(2022河北五校联盟3月模拟,7、9应用点:下击暴流对航空安全的影响)天气在航空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击暴流是影响航空安全的一种特殊天气。下击暴流属于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其对流性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气流运动方向的变化往往对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造成严重危害。下图示意下击暴流云层剖面和飞机穿越下击暴流区的着陆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出现下击暴流的首要条件是 (  )
A.相对湿度大  B.垂直温差大
C.地面温度低  D.低空气压高
答案 B
8.根据下滑轨道调整情况,推断下沉气流出现在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2022福建漳州 5月冲刺,3—4)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向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它来临时会出现风向突变、风力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强天气现象。从天气雷达图上看,飑线就像糖葫芦一样,穿起一串雷暴或积雨云。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9.推测飑线来临前,天气特征最可能是 (  )
A.炎热干燥  B.低温干燥
C.高温湿润  D.低温湿润
答案 C
10.下列关于图中飑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空间结构和暖锋相似
B.经过宽阔湖面强度减弱
C.雨区位于飑线前方
D.飑线前方北风强劲
答案 B
(2021北京,10,3分)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下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1.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 (  )
A.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
B.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
C.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
D.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
答案 C
(2021安徽六安一中、阜阳一中、合肥八中等校10月联考,15—16)云贵高原北侧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常出现一种地方性天气系统——“锢囚低涡”。较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一支绕流四川盆地,一支绕流江汉平原,两支气流在贵州北部辐合而形成“锢囚低涡”,其强度较小,但带来的降水量较大。下图示意一次“锢囚低涡”控制下的天气形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锢囚低涡”形成过程中 (  )
A.渭河平原麦收正忙
B.四川盆地阴雨绵绵
C.云贵高原草木枯黄
D.江汉平原气温骤降
答案 D
13.贵州北部的“锢囚低涡”强度小、降水量大的原因是 (  )
①冷空气势力相对较弱
②东支回流湿度较大
③气温高,上升气流强烈
④“低涡”控制时间较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14.[2020山东,17(2)(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2)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答案 (1)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2)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15.(2018课标Ⅱ,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4分)
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