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03 08: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霞浦八中历史组 赵月霞阅读小故事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明朝时国子监祭酒宋讷
某日独坐生气,面有怒容.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
问他昨天为何生气,宋讷吃了一惊,照实说了.明
太祖叫人把检校偷着给他画的像拿来看,宋讷才
大吃一惊……..
那么,故事中的检校的身份是什么呢?
他们的这种无孔不入行为又反映了什么问题呢?讨论: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课程目标: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的主要措施。一、建立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南京)
年号洪武。我国历史上像朱
元璋这样参加过
农民起义的开国
皇帝还有谁?吴——建业
东晋、南朝——建康
元——应天
明——改名为南京比一比天为罗帐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半不敢长伸腿,深恐江山一脚穿。
——凤阳乞丐打油诗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花鼓明朝的那些事儿姓名:朱元璋(1328--1398),外号:朱重八,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贫农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1328—1344年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讨饭
1347—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撞钟
1352—1368年造反(这个猛)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魔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掩埋好战友的尸体,继续战斗。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我怎样才能加强
君权呢?二、加强君权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
加强君权的措施?
(六部)中央地方(三司)皇帝殿阁大学士政治方面:1、行政机构改革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职责:兼管侦察、审讯任务,监管官吏和人民
特点:它由皇帝直接指挥
根据材料和教材分析: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的目的、职能、特点是什么?(六部)中央地方(三司)皇帝政治方面科举制始创于何时?到明朝时有何变化?思想文化方面:八股取士: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范围:四书五经
格式: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之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顾炎武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明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君权的重要表现。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祸起萧墙 明太祖为了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在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削弱地方官吏的权力,扩大君权的同时,又实行分封制,将他的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的各军事要地,想要他们来“夹辅王室”。这些藩王,都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和军事指挥大权,他们的“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九千人”(《明史·诸王传》序),不仅有自己的护卫兵,而且可以指挥驻扎当地的镇守兵。其中,以镇守大宁(在今内蒙古宁城)的宁王、镇守太原的晋王及镇守北平的燕王势力最为雄厚。明太祖还亲定《祖训》,规定藩王有起兵“清君侧”的权力:“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侍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众兵讨平之”。——(《皇明祖训·法律篇》)。削藩明成祖朱棣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 “靖难之役”:背景
经过
结果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燕王获胜,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
1、迁都北京
2、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3、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标志着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皇 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皇族梳理本课练习薄一、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方是( )
A、洛阳 B、南京 C、北京 D、西安
二、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BB3、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4、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 )
A、废除行中书省 B、发动“靖难之役”
C、迁都北京 D、执行削藩政策
3、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个封建帝王相似( )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东晋皇帝司马睿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CAC瞻前顾后、思索探究你能说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制度是哪位皇帝设立的?又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被废除的?
秦始皇 明太祖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是前所未有过的?说明了什么?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理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政治方面:特务机构锦衣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是皇帝的亲兵,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鲁迅曾说过:八股原是愚笨的产物。
图中人物范进将自己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最终在“疯”中爆发出来。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故 宫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 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迁都北京。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 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长陵牌坊 游览明十三陵你会发现:
明十三陵,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长陵”,想一想,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
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