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七人口与地理环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七人口与地理环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6 00:0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七 人口与地理环境
基础集训
知识点一 人口分布
(2023届河南南阳一中月考,6—8)俄罗斯人口分布严重不均衡特征显著,其广袤的国土和人口分布日益失衡是发展的重要羁绊。21世纪以来,受人口流动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俄罗斯人口分布呈现更加不平衡的趋势。专家推测未来俄罗斯人口重心可能东移。下图为2002—2017年俄罗斯人口重心的空间演变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导致俄罗斯人口重心与地理重心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国土面积  B.人口出生率
C.开发历史  D.矿产资源
答案 C
2.2002—2017年俄罗斯人口重心的空间变化会 (  )
A.促进矿产资源开发 B.改变交通运输格局
C.减少人口迁移数量 D.促进人口区域集聚
答案 D
3.专家推测俄罗斯人口重心东移的依据是 (  )
A.东部人口增长率较高
B.远东地区气候改善
C.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
D.发现新的矿产资源
答案 C
(2022安徽马鞍山三模,4—6)自1935年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胡焕庸线”具有高度稳定性。下表为我国“2000—2020年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人口分布越趋向均衡)。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年份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 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
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
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
中部 0.302 0.305 0.336
西部 0.773 0.765 0.771
东北 0.449 0.459 0.504
4.2000—2010年,表中数据显示 (  )
A.东南半壁人口趋向均衡
B.西北半壁人口趋向集中
C.东部地区人口趋向集中
D.中部地区人口趋向均衡
答案 C
5.2000年以来,东北人口基尼系数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B.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C.生态环境持续退化
D.矿产开采逐步萎缩
答案 D
6.下列省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基本一致的是 (  )
A.四川  B.陕西  
C.吉林  D.湖南
答案 A
(2021山东临沂一模,3—4)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下图分别从经度、纬度、极向(最大与最小人口密度连线方向)和垂直四个维度反映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降水
答案 B
8.根据所学并结合图示信息判断,青藏高原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位于 (  )
A.柴达木盆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阿里高原  D.湟水谷地
答案 D
9.[2021北京,18(2),4分]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题。
  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
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答案 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
知识点二 人口容量
(2023届广西桂林联盟校统测,9—11)以色列国土面积为1.52万km2,2/3的土地为沙漠和山地,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的3%。然而,以色列人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建成了现代农业,电脑控制的水、肥、农药滴灌和喷灌系统遍布全国;农产品和农业技术产品大量出口创汇。按照以色列的农业水准,地球可以养活约3倍于现在的人口。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制约以色列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科技发展水平  B.热量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淡水资源
答案 D
2.以色列扩大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途径是 (  )
A.大量进口资源  B.提高科技水平
C.降低消费水平  D.大力发展交通
答案 B
3.人口合理容量 (  )
A.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B.等于环境人口容量
C.等于环境承载力
D.大于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 A
(2023届江苏百校联考,15—17)某亚洲国家老年人退休年龄原为60岁,但到2020年却提升至65岁。下表示意“该国近年来对养老金领取方面的改革标准”。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有关提前与推迟领取养老金的额度与浮动率
年龄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增加额(%) -24 -19.2 -14.4 -9.6 -4.8 0 8.4 16.8
年龄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增加额(%) 25.2 33.6 42.0 50.4 58.8 67.2 75.6 84
4.该国家最可能是 (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蒙古
答案 B
5.利于该国提升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条件有 (  )
①消费水平高
②科技水平高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对外开放程度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6.下列选项中,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影响最小的是 (  )
A.偏低的生育率  B.医疗条件改善
C.生活水平提高  D.推迟退休年龄
答案 D
(2021浙江6月选考,12—13,4分)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下面两题。
7.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答案 C
8.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2020浙江7月选考,4,2分)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下题。
9.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  )
A.人口密度大
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
D.生产技术水平低
答案 C
知识点三 人口迁移
(2023届河南南阳一中月考,12—13)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长期稳定居住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下图示意近年来我国不同时期出生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的差异。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90后”流动人口中,在流入城市居住时间在四年至五年的占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  )
A.收入预期高  B.就业机会少
C.对环境要求高  D.工作年限短
答案 D
2.为实现从“吸引人”向“留住人”转变,城市应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更多元的发展路径,尤其是面向流入 (  )
A.不满半年的人口
B.一年至两年的人口
C.三年至四年的人口
D.四年至五年的人口
答案 B
(2022浙江6月选考,7—8,4分)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下面两题。
3.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 B
4.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①工资水平  ②空间距离
③土地价格  ④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2022湖北武汉武昌5月质检,1—3)1954年,二军、六军大部和二十二兵团全部转业组建了一支新型的屯垦戍边大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家加大对新疆的建设投入,2015年以后,新疆兵团迎来了新一轮的迁入高峰,来自其他省份的移民是兵团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示意1989—2019年新疆兵团人口增长变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有关新疆兵团的人口,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总体人口增长率呈波动上升趋势
②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机械增长
③自然增长率在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④2017年的迁移高峰是受政策的影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C
6.现阶段新疆兵团来自其他省份的移民中,来源最多的省份是 (  )
A.河南  B.河北  C.江苏  D.西藏
答案 A
7.兵团成立初期和现阶段影响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气候 经济  B.政策 经济
C.家庭 经济  D.教育 政策
答案 B
(2021天津河西一模,12—13)高管人才往往伴随企业迁移而流动。下图为“长三角地区上市企业高管人才流动地域类型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主导上海上市企业高管人才流动地域类型的产业可能是 (  )
A.制造业  B.金融业
C.文创产业  D.信息产业
答案 A
9.与南京、杭州相比,合肥上市企业高管人才流动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城市等级  B.交通条件
C.科技力量  D.生态环境
答案 D
综合集训
知能点一 人口问题及措施分析
(2022安徽芜湖二模,4—6)家庭赡养是中国老年人养老的最基本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伴随着家庭人口结构的变迁,可能给家庭福祉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下图是1982—2020年中国家庭户人口数构成。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中国家庭户人口结构变迁趋势是 (  )
A.小型化、多代同堂
B.大型化、代际分居
C.小型化、代际分居
D.大型化、多代同堂
答案 C
2.中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变迁可能给家庭赡养带来的影响有 (  )
①照料者负担加重
②强化家庭性别平等
③子女照护可行性下降
④家庭赡养得以持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3.应对老龄化挑战,解决老人赡养问题,提高中国家庭福祉,政府应该 (  )
A.控制人口流动,倡导多代同堂
B.发展养老产业,转变赡养模式
C.减轻生育负担,全面放开生育
D.限制代际分居,强化赡养责任
答案 B
(2022河北衡水4月质量检测,1—3)下表为2013—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人口数量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三题。
年份(年) 2013 2014 2015 2016
结婚登记人口 对数(万对) 1 347 1 307 1 225 1 143
年份(年) 2017 2018 2019 2020
结婚登记人口 对数(万对) 1 063 1 014 947 813
4.由表中数据可推知,与2013年相比,2020年我国 (  )
A.人口总数减少  B.劳动力增多
C.人口老龄化加剧  D.人口平均年龄减小
答案 C
5.图示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产生的直接结果是 (  )
A.社会经济压力减小
B.劳动力不足
C.人口政策调整
D.居民更偏向独居
答案 B
6.面对我国结婚登记人口对数越来越少的问题,合理的解决措施是 (  )
A.采取鼓励生育政策
B.吸引海外移民
C.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答案 D
(2022江苏,16—18,6分)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7.“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
答案 C
8.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答案 D
9.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答案 A
知能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
(2023届江西赣抚吉十一校联盟联考一,11—12)1976年,为了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广西上思县政府对十万大山地区内的南屏乡村民进行了搬迁。然而,从1980年开始,迁出的人口便开始陆续回迁,到1983年全部返回原居住地。近年,县政府再次实施十万大山移民工程﹐对南屏乡内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的群众进行搬迁安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早期移民回迁的主要因素是 (  )
①耕作习惯  ②文化程度
③生活条件  ④经济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2.近年,县政府再次实施移民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生态环境  B.实施精准扶贫
C.振兴县域经济  D.改善居住条件
答案 B
(2023届贵州贵阳开学联考,4—6)加拿大不同乡村地区出现了两类人口迁移导致的老龄化:一类是大量年轻人口迁出导致的残留老龄化,一类是大量退休老人迁入导致的集聚老龄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加拿大不同乡村地区出现两类人口迁移导致的老龄化,主要取决于不同乡村 (  )
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②年龄结构差异
③自然环境差异
④人口密度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4.推测退休老人迁入导致的老龄化乡村,其快速增长的产业部门是 (  )
A.林业  B.制造业
C.生产性服务业  D.生活性服务业
答案 D
5.与加拿大相比,我国几乎没有出现退休老人迁入导致的老龄化乡村,主要是因为我国 (  )
A.退休老人收入高
B.城乡医疗差距大
C.城乡交通联系弱
D.乡村环境质量差
答案 B
(2022福建漳州一模,11—13)东京都市圈包含东京都和近邻三县(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是日本人口集聚的核心。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政府对此提出了“都市再生战略”,其中包括恢复核心区的居住功能、解决长距离通勤问题等。2015年东京都市圈人口约为3 612.7万,占日本总人口的28.4%。下图是1960—2015年东京都市圈人口净迁入率变化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据图可推测东京都市圈 (  )
A.1995—2015年郊区优势弱化
B.1995—2015年人口持续增加
C.1965—1995年经济发展衰退
D.1965—1995年人口持续减少
答案 A
7.促使1995年后东京都人口净迁入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资源开发  B.基础设施建设
C.环境压力减小  D.国家政策导向
答案 D
8.日本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近年的人口迁移可能导致东京都市圈的老年人口比重 (  )
A.东京都<近邻三县<全国平均
B.东京都>近邻三县>全国平均
C.东京都<全国平均<近邻三县
D.东京都>全国平均>近邻三县
答案 A
9.(2022河北省级联测,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回流城镇化是指在发达地区务工的农村人口返回户籍所在地后,在县城和地级市就业和购买住房的城镇化过程。1980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部人口跨区域东流为沿海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形成多个具有地域特点的城市群。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回流城镇化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现象。下图示意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构成情况。
(1)推测我国中部地区回流人口的素质结构特点。(2分)
(2)江西省吉安市人口主要回流方向既不是地级市也不是村镇,而是县城。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7分)
(3)简述近年来人口回流对江西城镇化发展的益处。(6分)
答案 (1)以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和缺乏技能的人口为主。(2分)
(2)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多;(1分)县城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居住环境比村镇条件优越;(2分)与地级市相比,县城距离农村户籍地近;(2分)与地级市相比,县城房价低,生活成本低;等。(2分)
(3)减轻因人口流失造成的城镇劳动力短缺压力;(2分)促进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2分)促进城镇化协调均衡发展;等。(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知能点三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023届浙江Z20名校高三一联,3—4)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我国四大地区2010年至2020年两项人口数据。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丁地区最可能是 (  )
A.西部地区  B.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 D
2.关于甲地区小学生增长率高的原因正确的是  (  )
A.年龄结构轻  B.生育意愿高
C.随迁子女多  D.科技实力强
答案 C
(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二检,1—3)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总数为14.117 8亿,与2010年相比,总人口增长5.38%。下图为全国及部分省份人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数量增加过亿
B.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有成效
C.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资源短缺
D.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压力逐渐减小
答案 B
4.广东省15—59岁年龄段人口比重较大,主要原因是 (  )
A.科技水平较高  B.工业产值比重高
C.自然增长率高  D.外来人口规模大
答案 D
5.与广东省相比,辽宁省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  )
A.人口老龄化严重
B.少儿抚养负担重
C.人口数量增长快
D.劳动年龄人口多
答案 A
(2018课标Ⅰ,4—5,8分)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答案 C
7.该直辖市是 (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 D
专题集训
限时:35分钟/满分:5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2023届湖北9月起点考,4—6应用点:城市人口职住关系)职住关系是城市人口生活的重要维度,人们在城市的生活空间将围绕居住地和职业地逐步向外展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3.76亿。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稳定居住工作,呈现“流而不动”的状态。下图示意某城市流动人口和本地市民的职住距离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相较于本地市民,流动人口 (  )
A.职住邻近,内部分化较小
B.职住分离,内部分化较小
C.职住邻近,内部分化较大
D.职住分离,内部分化较大
答案 C
2.近年来,流动人口职住距离增加并接近本地市民水平,主要是由于 (  )
A.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程度提高
B.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收入水平差距缩小
C.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扩大
D.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机会增加
答案 A
3.下列措施有利于改善城市人口职住关系的是(  )
①实施旧城改造
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④优化区域公共资源配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2022山东青岛二模,8—10)季节性移民社区是寻求更好生活的季节性移民在一定地域空间内集聚,其在“美好”生活实践中,以共同利益为联系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拥有独特的长寿地理环境、益寿习俗以及安和的生活环境,是我国季节性移民最为密集的目的地之一。下图示意广西巴马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发展阶段、类型和空间分布。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4.推测我国季节性移民到巴马县的最佳时间段是  (  )
A.4—5月  B.6—7月
C.8—9月  D.10月—次年3月
答案 D
5.毗邻长寿养生景区,呈低密聚居的季节性移民社区是 (  )
A.交融性社区  B.优势性社区
C.共享性社区  D.纯粹性社区
答案 D
6.季节性移民社区有序扩张与转型发展的支撑力是 (  )
A.移民需求  B.独特的长寿资源
C.商业资本  D.地方政府的调控
答案 D
(2021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11月联考,7—8)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承载者,自1999年以来规模迅速扩张,成为仅次于农民工群体的第二大迁移人群。他们在生源地、就学地、就业地之间流动,促进了知识的扩散与人才空间格局的重塑。下图示意2016年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入、流出的流动类型划分。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与南京高校毕业生存在较强双向流动的省份主要位于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 A
8.北上广成为南京高校毕业生净流入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上广选择南京就学的人数多
B.南京高等院校比北上广更多
C.北上广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D.北上广交通比南京更便捷
答案 C
(2021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10—12创新点:发散思维和独立思考)“原年人”为网络新名词,是指因新冠疫情而选择就地过年的流动人口。据统计,在各地倡议下,2021年春节全国超过1亿人选择就地过年。数据显示,春节7天假期全国共发送旅客9 841.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6.8%,比2020年同期下降34.8%,但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6.6亿件,同比增长260%。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原年人”中,比重最大的人群是 (  )
A.大学生  B.农民工  C.公务员  D.打工族
答案 D
10.春节期间,下列省际快递量最大的是 (  )
A.北京—山东  B.辽宁—吉林
C.四川—重庆  D.江苏—浙江
答案 A
11.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受影响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
A.公路  B.航空  C.铁路  D.水运
答案 C
[2021 T8联考(2),5—6]每年10月下旬,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某厂停转了半年之久的机器又重新启动,每到此时,就会有许多越南人如同候鸟一般,跨境打工。随着边境两侧人们的渐渐熟识,当地跨国婚姻比比皆是。下图示意云南德宏州截至2016年底跨国婚姻涉及的男女比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德宏跨国婚姻的特点是 (  )
A.单向、单性别流动为主
B.单向、双性别流动为主
C.双向、单性别流动为主
D.双向、双性别流动为主
答案 A
13.跨国婚姻对我国边境地区的影响有 (  )
①平衡男女性别比  ②填充劳动力
③稳定社会秩序  ④传播中国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4.(2021河北新高考适应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是一条全国尺度最重要的人地关系突变线,它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
(1)说明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原因。(4分) 
(2)说明兰州至武威一线人口密度突变线突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原因。(6分) 
(3)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这条人口密度突变线今后能否被突破。(10分)
答案 (1)热量不足和山地地貌的综合限制。
(2)兰州以上黄河水资源的输入和黄土高原土壤的可开垦性;祁连山地水资源的输入,河西走廊洪冲积扇的良好保水性能和平原土壤的可开垦性。
(3)不可能在大尺度空间上寻求突破。理由:我国西北内陆区干旱缺水。青藏高原区的超大地势起伏程度和高海拔环境,均大大低于高密度人口分布对自然条件的要求。
可在小尺度空间上寻求突破。理由:通过区外水资源输入包括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外农产品输入等举措,可以在局部区域提高人口承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