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十三 国家战略与国家权益(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新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十三 国家战略与国家权益(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7 06:5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三 国家战略与国家权益
一、选择题
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合作基础等因素,沪苏浙有关市、区与皖北地区各市结对合作帮扶,激发皖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缩小长三角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下图为“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示意图”,图中相同底纹为结对市、区。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促使沪苏浙有关市、区与皖北地区各市结对合作帮扶的主导因素是 (  )
A.市场 B.技术 C.政策 D.资金
答案 C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可知,促使沪苏浙有关市、区与皖北地区各市结对合作帮扶的主导因素是政策因素。
2.侧重考虑资源禀赋因素合作帮扶的一对是(  )
A.上海闵行—安徽淮南
B.浙江宁波—安徽蚌埠
C.江苏徐州—安徽淮北
D.浙江杭州—安徽宿州
答案 C 注意关键词“资源禀赋”,安徽淮南、淮北、蚌埠、宿州等城市相比,淮北是安徽著名的煤炭之都,矿产资源禀赋优势最为明显,江苏徐州—安徽淮北对点帮扶,考虑资源禀赋因素可能性最大。
3.江苏南京市与安徽滁州市结对合作帮扶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  )
A.空间位置邻近 B.自然环境相同
C.发展水平相当 D.文化习俗相近
答案 A 根据图中南京和滁州的边界轮廓信息可知,两地空间位置临近,结对合作帮扶中,地理位置优势更为明显。
知识拓展
结对帮扶有利于搭建资本和项目的对接平台,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加强区域沟通衔接,缩小区域发展的内部差异,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有些渔民在西沙群岛的晋卿岛海域探索养殖名贵海产品,为吸引更多渔民来此开展远海养殖,当地政府出台了多种鼓励措施,银行也主动提供贷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与我国大陆沿海滩涂养殖相比,晋卿岛海域养殖 (  )
A.成本低 B.难度小 C.水质好 D.规模大
答案 C 南海西沙群岛周围海域,距离大陆远,与我国大陆沿海滩涂养殖相比,晋卿岛海域风大浪高,养殖难度大,成本高,规模小,但由于人类活动少,水质好。
5.渔民亟需政府提供的帮助首先是 (  )
A.扩大市场销售 B.提高加工能力
C.加大资金扶持 D.提供养殖技术
答案 D 根据材料可知,渔民在西沙群岛的晋卿岛海域探索养殖名贵海产品,养殖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目前政府已经出台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亟需政府提供养殖技术,以减小养殖难度,降低养殖成本,扩大养殖规模。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全局的重大战略。目前,长江上、中、下游已形成成渝经济区、中游城市群和下游长三角地区三大核心区,其发展各具特色。下图是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6.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
A.长江航运中心
B.区域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C.传统工业基地
D.典型农作物生产基地
答案 B 三个城市均是省会城市,是所在区域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不是典型农作物生产基地,B正确,D错误;武汉是长江航运中心,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基地,A、C错误。
7.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相比,下游长三角地区的主要优势是 (  )
A.科技水平 B.工农业产品
C.国家政策 D.劳动力资源
答案 A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都有国家政策支持,C错误;长三角地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科技水平高,A正确;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更具优势,B、D错误。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外发布,《纲要》定位重庆主打制造业、金融、交通枢纽,成都侧重区域经济、科技、文化。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  )
A.为了特定管理目标而专门划定
B.相对于珠三角城市群层级更高
C.主要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
D.影响范围有非常明确的边界线
答案 A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为了特定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A正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对于珠三角城市群层级并没有更高,B错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按照人文地理特征进行划分,C错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影响范围没有明确的边界线,D错误。
9.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
①矿产、水力资源丰富
②水运、陆运交通便捷
③土地、用工成本低廉
④人才、科技实力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优势有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以及土地、用工成本低,①③对。粤港澳地区水陆交通更加便捷,科技实力也更为雄厚;②④错。B正确。
10.《纲要》对重庆、成都的定位主要体现 (  )
A.突出两地发展层次差异
B.激励成渝两地合理竞争
C.明确划分两地服务范围
D.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
答案 D 《纲要》强调重庆、成都各自的发展方向即服务种类的差异性,减少竞争内耗,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共同做大做强,所以其对重庆与成都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互利互惠。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永暑岛是在永暑礁西南部吹沙填海形成的人工岛(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珊瑚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 2015年4月,其永久陆地面积达2.8平方千米。2020年4月,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南沙区,管辖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永暑岛为南沙区人民政府驻地。下图为永暑岛位置及卫星遥感图像。
(1)指出永暑岛机场和港口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8分)
(2)说明永暑岛的开发对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和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6分)
答案 (1)高温、高湿、日照强(气象条件复杂);风浪较大;淡水资源短缺;岛礁地形凹凸不平;沙石等建筑材料不足。(每点2分,任答4点可得8分;其中气候方面最多2分)
(2)建设机场和港口,加强了永暑岛与陆地的联系,促进当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2分)吹沙造陆,建设人工岛,增加陆地面积,宣示国家主权;(2分)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我国南海海洋国土安全)。(2分)
解析 (1)从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建筑材料等方面分析。(2)维护国家资源安全角度,主要分析对当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影响;维护海洋国土安全角度,主要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宣示国家主权等方面分析。
名师点睛
(1)在分析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自然障碍时,要分析不利于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水文、生物、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在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推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高水平分工协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内容。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的蓝色海湾城市群。
  材料二 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与湛江市东海岛钢铁石化产业项目规划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简述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
(2)为顺利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提出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3)分析湛江建设石化钢铁项目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 (1)临海,海岸线漫长,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出海通道;地理位置优越,临近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区;临近东南亚;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地带中转点。
(2)提升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3)提升工业水平,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解析 (1)从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其优势条件。(2)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城市体系结构、产业分工与协作、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措施。(3)从石化钢铁项目对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调整经济结构、延长产业链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其积极影响。
知识拓展
推动城市群发展的机制建设
推动城市群发展,要以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各城市间全方位开放合作为导向,建立健全各种支撑协调机制,尤其是以下方面:
13.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包括固原市、中卫市和吴忠市的9个贫困县,含西吉县)逐步走出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简图。
(1)简析闽宁镇相比西吉县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为实现脱贫,西吉县采取了包括生态移民在内的诸多措施。
(2)简述生态移民对西吉县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3分)
  西吉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采用“种薯繁育、鲜薯外销、淀粉加工、主食开发”四业并举的产业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实现脱贫。
(3)说出西吉县的马铃薯脱贫策略对我国农村脱贫的启示。(3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便于耕作;靠近黄河灌渠,水源相对丰富;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任答出3项得6分)
(2)减小人口压力;(1分)有利于恢复生态环境;(1分)有利于发展适宜的特色优势产业。(1分)
(3)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1分)促进多种经营,深度加工;(1分)保护环境(发展科技、改善交通等)。(1分) 
解析 (1)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进行比较。(2)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个空间视角,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进行阐述。(3)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分析西吉县可供借鉴的脱贫经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