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易错生字“饶”,重点写好“娶”“媳”“妇”。
2.能用分清主次、提炼概括、转述对话的方法,简要复述“查明原因”和“兴修水利”部分,再串联起来复述整个故事。
3.运用关注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拓展阅读《海瑞断案》,简要复述文章内容。
4.依照“阅读链接”范例,学写剧本。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抓要点的方法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智慧,感受西门豹治理邺县的高超水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和相关成语,丰富学生词汇。
教学设计:
任务一 复述正确 扫清障碍
师:同学们,单元初老师向大家预告了历史人物故事会的活动,这几天同学们一直在准备,有找到《曹操传》的,还有找到《秦始皇》传的,这些可以直接拿来在故事会上讲吗?显然太长太多了,我们需要把一个长故事简要复述,长话短说。怎样简要复述呢?今天我们将阅读西门豹的故事学习这种方法,如果你能完成几个小任务,把他治邺的故事简要复述,将有机会登上故事会的舞台。伸出小指头和老师一起写写课题。
1.“豹”是本课的一个生字,怎么记住它?怎样借助图片把这个字记准确?(左边的“豸”像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猛兽,右边的“勺”是豹子身上小勺一样大的黑斑)。一起写:“豸”弯钩书写有弧度,撇像爪子等间距。右边撇画要穿插)【边范写边讲解,生书空】
2.想要复述整个故事,我们要把字词学会,才能复述正确了。课前进行了预习,同位互读,检查能否读准确。
①读词语:西门豹巫婆官绅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娶媳妇干旱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开凿灌溉
②理解词语再看难理解的词语,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理解他们的呢?我们继续交流预习单。
看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都是我们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③大家一起看灌溉这个词,它是什么意思呢?(把水输送到庄稼里去)我们还可以借助图片理解这个词出示图片。理解了这个词我们再来看看写法。出示田字格。这两个字呀,笔画特别多,为了把他们写美观,有小妙招,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怎么能写紧凑?(“灌”右边草字头高一些,“撇竖”高一些,右边四横间距相等,写紧凑。左中右结构的“溉”中间部件写小,关键笔画“撇”穿插到中间部件的下方)
评价语:你不仅关注到了字的结构安排,还考虑了笔画之间的关系/你的观察真仔细/你注意到了关键笔画,把字写美观......
预设学生没有说到笔画写紧凑,评语:
仔细观察这一笔和旁边部件的位置关系/同学们看看笔画与笔画之间的间距,你有什么发现?伸出指头和老师一起写。
【板书:灌、溉】(横竖撇,位置高;撇要穿插,竖要长;四条横画写紧凑。中间部件要写小,撇要穿插写紧凑)还有一个字也是三点水旁,也有笔画的穿插,你能找到吗?(淹,撇穿插在三点水的中间;派,撇穿插在提的下方)课下同学们可以继续练习这个字。
任务二 复述明白,理清故事
1.复述正确能做到了,还得复述明白。通过预习,你知道西门豹到了邺县做了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前两件事,我们来交流。
(查明原因)→(惩治恶人)→兴修水利指导:
把主要人物做的事用词语来概括,再加上起因和结果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出示起因和结果)谁愿意用这个方法来说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故事,也就抓住了最主要的内容,这个故事的主要事件有几个?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个?主要人物是?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简要复述的第一个方法——分清主次(板贴)
2.课前老师对同学们预习时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屏幕出示:西门豹是谁5人,邺在哪里4人,他为什么要治邺15人,他怎么治邺19人,治得怎么样10人)哪些是通过预习你能自己解决的?或者你能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说一说。还有两个问题(为什么,怎么办)提问的人数特别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突破。
任务三 复述透彻 体现妙计
1.刚在我们有15位同学特别想研究西门豹为什么治邺,走进课文,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9自然段,思考西门豹了解到了哪些情况(摸清了哪些底细)?
过渡:
①没错,就像你说的,因为这里干旱,所以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假如我们把它概括为天灾,还有什么原因导致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②没错,就像你说的,河神娶媳妇这几百万钱都来自老百姓,这使本就生活不易的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加之女孩逃到外地,人口流失,所以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假如我们把它概括为人祸,还有什么原因导致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还有19位同学最想解决西门豹怎么治理邺县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快速浏览课文第10-14自然段,找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用了什么办法来治理的。学生读句子,说西门豹的目的/办法(假戏真做/惩治有度/将计就计/......)
预设1:先是说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为由救下了姑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神说一声,把巫婆投进了河里。安排周密,这样做既保护了姑娘又惩治了巫婆。
评价:你找到了西门豹治邺的好办法,你感受到了西门豹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那你来读一读句子。/你用“既......又......”这对关联词说出了西门豹的目的,真会表达!/西门豹一举两得,不露痕迹的就惩治了巫婆,让巫婆有口难辨。
快来读一读他的好办法吧!老师读旁白,你读西门豹的话。
生读。谁来评价一下?
生再读。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西门豹?
预设:有智慧/聪明的西门豹
预设2:请大家看12自然段。巫婆久久不回来,再麻烦官绅头子去催一催,也是合情合理,把他也投进了漳河。西门豹的计策简直太妙了。
评价:有句话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的就是西门豹这样的行为。你和同位分工读一读12段。读出西门豹的智慧来。生读。
预设3:请大家看第14自然段。官绅被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西门豹惩治官绅们的办法就是震慑他们。但西门豹并没有把这些官绅也投到河里,而是又等了一会儿让他们回去了。
评价:你真会读书,还关注到了其他官绅的描写。你们说他们以后还敢做坏事吗?
(不敢了)
老百姓也看到了他们这副丑恶的嘴脸。读一读西门豹的语言。
预设4: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西门豹?我从这里感受到了一个惩治有度的西门豹,因为他们不是首恶,所以就给了这些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总结:西门豹用有力的事实破除了迷信,同时教育了百姓。
3.人为原因解决了,那么干旱情况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预设:他发动老百姓开凿了12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评价语,是啊,不仅如此,历史还记载了:(屏幕出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西门豹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都到这儿你感受了一个怎样的西门豹?
(学生说,教师板书)
预设:一心为民、治理有方。
任务四 复述课文,掌握技巧
1.进入今天的终极任务,有点难,简要复述刚才惩治巫婆的段落。谁想先来试一试?
你为什么留下了西门豹的言行,合并了其他语言呢?预设:西门豹的言行是主要的部分,能体现他的智慧,留下。次要的部分可以删减。评价:西门豹的言行是主要信息,对于表现人物形象非常关键,需要提炼出来。其他次要内容可以合并概括,甚至是进行删减。提炼概括【板贴】
2.他还有哪里与原文不同?预设:原文有人物语言,第二句没有了/一个是直接说了人物的话,另一个是转述的形式说的/第二个好,因为第二个既表达出了西门豹的意思,又很简洁。
评价:把原本人物语言变成你转述人物的对话,原本人物的语言就去掉了,转述对话
【板贴】使我们的复述更简洁。老师把刚才我们要简要复述的内容整理出来了,分别是西门豹说的和做的,你能看着这样的提示复述惩治巫婆这部分吗?
评价:你做到了分清主次,简要复述。接下来的两部分,我们小试牛刀,合作完成。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合作要求。时间5分钟,开始。
小组汇报。
评价: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简要复述的方法,能够在较长的故事中分清主次,简要复述。
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复述一、三部分,最后将全文简要复述出来。
来看今天的作业:
必做:继续练习“惩治巫婆和官绅”部分的简要复述。思考“查明原因”部分如何简要复述。
选作:试着根据“阅读链接”中的剧本开头改编“惩治巫婆和官绅”部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西门豹惩治恶人这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紧扣课文,对“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进行交流。边读边感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之间情感交流,心灵碰撞,我适当地点拨、指导学生理解西门豹的言外之意。随着学习的步步深入,学生的体会更深了,把感受通过读表达出来,不仅使学生的理解得到了深入,而且情感得到了升华,西门豹的人物形象也就不难体会了。在整个教学过程,我力求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去考虑调动的手段、策略,为学生的各种活动提供施展才智的空间,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真正学语文,习得方法。
但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可以再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品词析句,而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评价语的指向性应该更明确。第二,本文的德育点是体会西门豹一心为民、足智多谋的形象,在第一部分“调查民情”中,西门豹一到邺县就询问老大爷当地情况,四个问题指向性明确。这也是西门豹一心为民和富有智慧的体现,课上并没有涉及到,因此对于人物形象的感悟还是不够很充分,不够全面。有待再修改,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