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宇宙:
“不断的运动之中”
地球:
“俺也一样”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与其他星球一样,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
↗
↗
↗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地球主要有哪两种运动方式?
地球各运动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新人教版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新人教版
曾玉凤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标、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
1
2
3
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
通过示意图,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的黄赤交角及影响。(重点)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地球的自转
一
二
三
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目录页
2011年11月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6小时的曝光,得到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
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
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
一
PART
地球的自转
太阳东升西落
案例case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1.地球自转的概念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01
地球自转轴—地轴(假想的)
02
地轴过地心、垂直于赤道平面
03
地球自转的轨道—赤道
04
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着北极星附近做圆周运动?
地球绕地轴旋转
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1.右边两幅图哪一幅照片拍摄的纬度更高?
2.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
课堂探究
北极星 Polaris
Northern Hemisphere Polaris altitude angle
地平线
北极星高度角
北极星平行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α)
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北极星的仰角是否相同?与什么有关呢?
β
β′
α′
α
当地地平线
当地与地心的连线
北极星
北极星
β
当地纬度
=
北极星 Polaris
H=90° 北极点
H=80° (80°N)
H=60° (60°N)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的高度越高
北半球北极星的高度=当地纬度
2.地球自转的方向
北极俯视
逆时针
南极俯视
顺时针
侧视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地 球 自 转 一 周 需 要 多 久 ?
1 日
24h
23h56′4″
恒星日:连续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太阳日:连续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
3.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
Fixed Star
太阳 SUN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
选定的参照物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也不同
太阳日:24h
恒星日:
23h56′4″
“日常生活”
“真正周期”
地球共转过360度59分。
地球共转过360度。
思考:
冬季某晚20:00,小明同学观测到了1600光年外的M98星云,如果小明同学坐着不动,第二天何时能再一次在天空同一位置观测到M98星云?
19:56:04
自转的周期
区别 转过度数 所需时间 应用价值 太阳日 恒星日
360°59′
日常生活
23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 科学研究
360°
24时
“圆周运动”
角速度(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4.地球自转的速度
360°÷23h56′4″
≈15°/h
≈1°/4min
南北两极点自转角速度为零
赤道上的线速度:
4万km÷24h ≈1670km/h
某条纬线上的线速度:
4万km÷24h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南北纬60°处为赤道的一半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千米/时。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A
探索:
同一纬度地区,线速度是否一定相同?华山和同纬度其他低地相比线速度有无差异?
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纬度、海拔
1.图中a、b的纬度相同,但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小
山 脉
A
2.统计资料显示,c地的年降水量比d地的年降水量多,原因可能是:
A. c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B. c地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 c地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 c地的气温高,多对流雨
迎风坡
背风坡
答案:B
地球自转的应用:卫星发射问题
思考1:从海拔和纬度角度分析,我国航天发射场的分布特征。
思考2:发射航天器时,一般朝向什么方向?为什么?
分布在低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初速度,节省燃料。
纬度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地质条件:
交通位置:
人口密度:
低纬度,自转线速度大,节省燃料和成本。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跟踪观测。
地质稳定
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人口密度较小,保证国防安全。
内容 自转
概念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除极点为0外,其余各地均为15 /h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小结:地球自转规律
2
PART
地球的公转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首次提出地球绕太阳公转(Revolution)。
公转的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公转的方向
公转的方向
北逆南顺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N
从北极上空俯视
N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从南极上空俯视
S
S
公转的周期
地 球 公 转 一 周 需 要 多 久 ?
1 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365日6时9分10秒
公转的周期
回归年: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的时间间隔,时间为 365日5时48分46秒,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年。
恒星年: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地球与某一恒星连线的时间间隔,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由于选取的参照点不同,地球的公转周期有恒星年与回归年之分。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近日点(1月初)
远日点(7月初)
其公转轨道叫黄道,公转轨道面叫黄道面
公转的轨道
公转的速度
一近快,七远慢
开普勒第二定律:在椭圆上运动的物体,它与焦点的连线在相同时间里面扫过的面积相等。
一近快
逐渐变慢
逐渐变慢
逐渐变快
逐渐变快
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速度最慢
速度最快
七远慢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近日点附近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大,远日点附近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小,北半球夏半年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所以时间较长,冬半年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所以时间较短。
想一想: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自 转 公 转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小结: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点为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近日点(1月初)最快
远日点(7月初)最慢
课前探究: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23 26 N
0
23 26 S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 至(12.22)
次年春分
3
PART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四季更替
两面: 赤道平面与
黄道平面
一轴:地轴
三角度: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黄赤交角)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2.黄赤交角的相关概念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地球
太阳光
地心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即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成90度的交点。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
冬至
12月22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春分
3月21日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23°26′N,最南到达23°26′S。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南北回归线之间
(1)范围
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周期
(以北半球为例)
(3)规律
A
C
B
D
判断A、B、C、D的节气名称,找出“近日点、远日点”位置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春分
3月21日
远日点
近日点
扩展:黄赤交角对温度带的影响
黄赤交角( 23°26′ )
23°26′
23°26′
66°34′
66°34′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思考:当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23°26′,但如果黄赤交角度数发生变化,地球表面五带的范围会不会变化?怎么变?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23°26′
23°26′
66°34′
66°34′
60°
60°
30°
30°
热带范围变大
寒带范围变大
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温带范围变小
角变大:
角变小:则相反。
角变为0:
直射范围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五带消失、季节变化消失。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
方向
周期
速度
方向
周期
速度
概念
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课堂小结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从此,“嫦娥二号”开启了112个小时的奔月之旅,4天后到达距月球表面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开始了绕月探测飞行。回答1~3题。
1.“嫦娥二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A.由快变慢 B.由慢变快
C.接近最快 D.接近最慢
答案:B
2.“嫦娥二号”奔月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从此,“嫦娥二号”开启了112个小时的奔月之旅,4天后到达距月球表面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开始了绕月探测飞行。回答1~3题。
答案:D
3.“嫦娥二号”发射时,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示正确的是
答案:A
4. 地球运动分为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而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黄赤交角来表示。据此回答下题。
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不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C
5. 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北半球将迎来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 2020年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 (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D
C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