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阅读 西游记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阅读 西游记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06:2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名著阅读—— 西游记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西游记》中孙悟空斩妖除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下面故事情节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三打白骨精》 B.《三调芭蕉扇》
C.《五庄观推倒仙树》 D.《乌鸡国救国王》
2.青春正是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C.在观音禅院的大火中,孙悟空用来保护唐僧的辟火罩是向广目天王借的。
D.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悟空为救唐僧打杀了强盗,却被唐僧赶走。悟空去后,一只六耳猕猴变成悟空来害唐僧,悟空知道后,去找假悟空算账。后来,如来识破真相,真悟空打杀了假悟空。
B.孙悟空具有高超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C.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D.唐僧师徒经历的第八十一难是在通天河被老白鼋翻落水中,弄湿了经卷。
4.下列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到正果。
B.《西游记》的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C.《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偷吃人参果、三调芭蕉扇等。
D.《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修成了正果,最后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僧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马。
5.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阵狂风过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系一条花布手巾。一边走一边笑道:“我有天罡数的变化,九齿的钉钯,怕甚么法师、和尚、道士?”——这段文字是对牛魔王的描写。
B.《西游记》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取得真经的故事,其中“义激美猴王”这一情节,表现了猪八戒忠勇善良、不失聪明机智的特点。
C.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D.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第8至结束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
二、填空题
6.《西游记》作者是 ,鲁迅先生称之为 小说。
7.填空题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所描写的是《西游记》中人物 。
8.填空
《西游记》的作者是 ,明代小说家。石猴曾经拜 为师,师傅给他起了法名“孙悟空”,学得了长生之道、七十二变及“筋斗云”,又向东海龙王讨得如意金箍棒,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被唐僧收做大徒弟,并取名“孙行者”。孙悟空在随师父西天取经过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和 (填故事名称)。
9.请结合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完成下列句子。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社会,懂得人生道理。从老舍《骆驼祥子》里祥子的遭遇中,我们能了解到旧社会的黑暗;从罗贯中《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忠诚和智慧;从 《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学到 ;从笛福《鲁滨孙漂流记》里鲁滨孙的身上,我们能体会到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10.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八戒仔细看时,看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
②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③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拿上来!”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行者道:“你是那里来的夷人?”八戒低着头道:“不敢,承问了。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行者道:“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什么夷人!”行者笑道:“抬起头来我看。”那呆子把嘴往上一伸道:“你看么!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行者忍不住笑道:“猪八戒。”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正是,正是!我是猪八戒!”他又思量道:“认得就好说话了。”
④行者道:“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有甚贬书,拿来我看。”八戒道:“不曾冲撞他,他也没什么贬书,也不曾赶我。”行者道:“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八戒道:“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节选自《西游记》)
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 ,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 。
三、阅读理解
①大圣收了金箍棒,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绰下大路,径至门前观看。那门里忽然走出一个老者,那老者猛抬头,看见行者,吃了一惊,拄着竹杖,喝道:“你是那里来的怪人?在我这门首何干?”行者答礼道:“老施主,休怕我,我不是什么怪人,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上西方求经者。师徒四人,适至宝方,见天气蒸热,一则不解其故,二来不知地名特拜问指教一二。”那老者却才放心,笑云:“长老勿罪,我老汉一时眼花,不识尊颜。”行者道:“不敢。”老者又问:“令师在那条路上?”行者道:“那南首大路上立的不是!”老者教:“请来,请来。”行者欢喜,把手一招,三藏即同八戒、沙僧,牵白马,挑行李近前,都对老者作礼。老者见三藏丰姿标致,八戒沙僧相貌奇稀,又惊又喜,只得请入里坐,教小的们看茶,一壁厢办饭。三藏闻言,起身称谢道:“敢问公公,贵处遇秋,何返炎热?”老者道:“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三藏道:“火焰山却在那边?可阻西去之路?”老者道:“西方却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三藏闻言,大惊失色,不敢再问。
②只见门外一个少年男子,推一辆红车儿,住在门旁,叫声:“卖糕!”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问那人买糕。那人接了钱,不论好歹,揭开车儿上衣裹,热气腾腾,拿出一块糕递与行者。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那男子笑道:“怕热莫来这里,这里是这等热。”行者道:“你这汉子好不明理,常言道,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他这等热得很,你这糕粉,自何而来?”那人道:“若知糕粉米,敬求铁扇仙。”行者道:“铁扇仙怎的?”那人道:“铁扇仙有柄芭蕉扇。求得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我们就布种,及时收割,故得五谷养生。不然,诚寸草不能生也。”行者闻言,急抽身走入里面,将糕递与三藏道:“师父放心,且莫隔年焦着,吃了糕,我与你说。”长老接糕在手,向本宅老者道:“公公请糕。”老者道:“我家的茶饭未奉,敢吃你糕?”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③且不说这家子供奉唐僧加倍,却说那行者霎时径到翠云山,按住祥光,正自找寻洞口,忽然闻得丁丁之声,乃是山林内一个樵伐木。行者即趋步至前,又闻得他道——
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
④行者近前作礼道:“憔哥,问讯了。”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洞,在何处?”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①女。”行者道:“人言他有一柄芭蕉扇,能熄得火焰山,敢是他么?”樵子道:“正是正是,这圣贤有这件宝贝,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故此称为铁扇仙。我这里人家用不着他,只知他叫做罗刹女,乃大力牛魔王妻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注释】①罗刹:佛教中指食人肉的恶鬼。
跳读·关联
11.下列回目内容与选文内容有因果关联的一项是( )
A.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B.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C.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D.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精读·批注
12.从不同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进行批注。
(1)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从修辞角度批注)
(2)“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此诗为宋代王安石写的《樵者》,作者在这里引用是否合理?请结合内容,以批注的方式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精读·探究
13.选文中铁扇公主的称呼有很多,如铁扇公主、铁扇仙、罗刹女、圣贤、大力牛魔王妻等,请说说下列两个称呼的来由以及其中包含的人物情感。
A.铁扇仙 B.罗刹女
14.孙悟空只要问询老者就可以知道火焰山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少年男子?
精读·深思
15.联系整部《西游记》,结合选文,谈谈你对选文中孙悟空的认识。
①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着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行者道:“这是甚么景致?”龙王道:“大圣在先,此事在后,故你不认得。这叫做‘圯桥三进履’。”行者道:“怎的是‘三进履’?”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龙王忻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师父。”行者见他催促请行,急纵身,出离海藏,驾着云,别了龙王。……
(节选自《西游记》第十四回)
②悟空打死小妖,变作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高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老怪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四回,有改动)
16.选段①:“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的原因是什么?
17.选段②: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8.“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结合以上两个选段,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情节识记。
A.符合。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夫,全被孙悟空一一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以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B.符合。三调芭蕉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变成虫子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最终孙悟空胜,铁扇公主交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继续向西赶路;
C.不符合,《五庄观推倒仙树》出自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其故事是师徒五人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八戒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清风明月发现辱骂,悟空一怒下推了人参果树,观主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只有采用四处寻访医树之方的方法救出师徒,最后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水救活果树,众人得以继续上路取经。从这个故事情节来看,并没有反映孙悟空斩妖除怪、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这一特点;
D.符合。乌鸡国国王托梦给唐僧,自称三年前被一个道士推入御花园井中害死,道士变为国王篡位。国王交给唐僧一块玉珪。悟空将太子引入寺中,为太子言明其父王事,并哄骗八戒将国王尸身从井中捞出并背回宝林寺。又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还魂丹,救活国王。假国王被揭穿,文殊现身,言明因缘,原来此怪是文殊菩萨坐骑青毛狮子;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D.有误,通过火焰山,靠的是孙悟空智取芭蕉扇,于是就有了“三调芭蕉扇”这一精彩有趣的情节。在火云洞,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故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理解。
C.“美猴王”出自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在花果山上,众猴约定,谁敢先进水帘洞,就拜谁为王。结果孙悟空率先进去,又把众猴都带了进去,所以众猴拜他为“美猴王”“孙悟空”出自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拜入菩提老祖门下由恩师菩提赐名。“弼马温”出自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孙悟空从龙宫得了金箍棒,到幽冥界的生死簿上除了名,被龙王和冥王告上天庭。玉帝接受太白金星的建议,招安孙悟空上天,封他官职为“弼马温”,让他管天马。“齐天大圣”出自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孙悟空因不满在天庭只做弼马温,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接受独角鬼王的建议,自封为“齐天大圣”。“孙行者”出自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孙悟空,听说他已有“孙悟空”的法名,看他的模样像个小头陀,就给他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即“孙行者”。“斗战胜佛”出自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唐僧师徒取经功德圆满,如来佛为他们授职,因孙悟空降妖除怪有功,封他为“斗战胜佛”。因此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故选C。
4.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A.“天界三军”“太白金星点化”错误,应为: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十万水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观音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到正果;
故选A。
5.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能力。
A.依据《西游记》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相关情节内容可知,选项中所描述的对象是猪八戒。
故选A。
6. 吴承恩 神魔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识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
7.沙僧(沙和尚、沙悟净)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
根据句子里的“一头红焰发蓬松”“不黑不青蓝靛脸”“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可知描写的是沙悟净,又称沙和尚、沙僧、金身罗汉。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原为上界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到下界,每七日万剑穿心,在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西天拜佛求取真经。沙僧个性愍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财好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从未动摇过,他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最终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金身罗汉”。
8. 吴承恩 菩提祖师 真假美猴王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西游记》的掌握。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前七回中写石产仙猴、闹龙宫、闹地府、闹天宫,主要是写西天取经的保护人孙悟空的非凡出身和神通广大的本领,突出体现了全书战斗性的主题,也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孙悟空原系破石而生的美猴王,无父无母。他纵身一跳,在那水帘洞下发现了一个“洞天福地”,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在生活。他又只身泛海,访师求道,拜菩提老祖为师,学得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
第十三回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三藏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怪,到西天成了“正果”,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共四十一个故事。主要故事情节有: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等。可据此作答。
9. 吴承恩 爱憎分明的品格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孙悟空:他本领高强,爱憎分明,敢于挑战天宫的权威,不惮于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后来,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忠贞不二,制服了无数的妖魔鬼怪,为取经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10. 花果山 黄袍怪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名著。
由语段内容可知此语段出自《西游记》第30回《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误以为孙悟空误伤人命,将他赶回了花果山。取经途中,路过碗子山时被黄袍怪抓住,八戒与沙僧不敌黄袍怪,八戒于是跑到花果山寻回孙悟空,打跑了黄袍怪。
故“这里”是指“花果山”,猪八戒请孙悟空去降服“黄袍怪”。
11.C
12.(1)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糕”比作“火盆里的灼炭”“煤炉里内的红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糕”的热和烫手。又连用三个“热”,两个“难吃”,反复强调了“糕”的热和烫嘴。两处内容都从侧面有力地表现了火焰山的热异乎寻常。
(2)示例一:不合理。此诗是宋代王安石写的《樵者》,虽写樵者,但属文人作品,在樵者间传诵的可能性较小。樵者在此处吟诵,与身份不太符合。所以不合理。
示例二:合理。此诗是宋代王安石写的《樵者》,因写樵者,可能会引起此类人群的关注,进而去吟诵。且此诗内容相对简单直白,空间感很强,樵者容易理解,可能会接受。所以樵者在此处吟诵,就具一定的合理性。
13.A.铁扇仙 有神器芭蕉扇,善能熄火,保护一方人家,因此被称为铁扇仙。 表达了火焰山地区的百姓对铁扇公主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B.罗刹女 罗刹本指佛教中食人肉的恶鬼,而铁扇公主本就是妖怪修炼而成,又是大力牛魔王之妻,翠云山地区百姓又未得其荫庇,便以本质属性称之。表达了翠云山地区百姓对铁扇公主的敬畏之心。 14.唐僧师徒长途跋涉,势必饥肠辘辘,而老者刚安排饭,所以卖糕的“少年男子”出现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孙悟空买糕时的反应,从侧面再次表现火焰山的炎热非比寻常,不禁让人质疑做糕材料的来源,自然引出了铁扇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少年男子阅历相对浅显,所知毕竟有限,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由老者完善铁扇仙情况,知“其二”,衔接自然而又合情合理。一老者,再加一少年男子,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铁扇公主这个形象。
15.孙悟空是由天地灵石孕育而成的石猴,外形、行为、性情必然具有猴子的特性,而他又集天地精华,还拜菩提老祖为师,学得一身本领,具有超凡的神力。但随着他入唐僧门下,与之同修行,一路降妖除魔,他身上的人性渐渐增强。选文中,他见人之前要整理仪容,“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面对老者的呵斥,能有效控制情绪并礼貌作答。备钱买糕,“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不会直接上手抢,有人类以钱易物的意识。后面在翠云山询问樵夫,“近前作礼”“樵哥”,称呼、礼节都到位。选文中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性特点极其突出的孙悟空,为后面的成佛奠定坚实的基础。孙悟空这一形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从猴到人到佛,不断成长,最后实现质的蜕变。
【解析】11.本题考查情节识记。
选文情节内容: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芭蕉扇可以扇灭。在“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中,描述了孙悟空踢翻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的情节,炉里的焰火掉到了人间变成了火焰山。正是因为有了火焰山,才有了选文中的情节。
故选C。
12.(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糕”比作“火盆里的灼炭”“煤炉里内的红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糕”的热和烫手;“热,热,热!难吃,难吃!”,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糕”的热和烫嘴。表现出火焰山的炎热。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诗句的意思是:在白云边上那很远的地方依旧认得出旧时的树林,那里全是断崖荒草,连路也难以寻找。在西边的山上远远望见早上即将到来的雨,从南边的山涧归家的时候渡口的水已经很深了。
示例一:作者在此引用不合理。樵者吟诵诗歌,与其身份不太符合。
示例二:作者在此引用合理。此诗内容直白,通俗易懂;所描写景色与樵者生活实际相贴近,樵者对诗歌内容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传诵下去。
13.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识记。
铁扇公主又叫罗刹女或铁扇仙。铁扇公主乃齐天大圣孙悟空结拜兄弟牛魔王之妻,其子红孩儿后被观音所收。在“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开始出现。最初的名称叫“铁扇仙”,之后才更清楚其名,根据小说所言: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之所以称她为“铁扇仙”,是因为她有“芭蕉扇”这一个法宝工具,这神器是天地间自然产生的一个灵宝,为太阴的精叶,“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故此称为铁扇仙”。这一称呼表达出火焰山地区的百姓对铁扇公主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之所以叫她“罗刹女”,是因为铁扇公主是由罗刹修炼而来的,原本的身份是恶鬼,后来得道成一个地仙;由如樵子所言“我这里人家用不着他,只知他叫做罗刹女,乃大力牛魔王妻也”,也就是说,铁扇公主本就是妖怪修炼而成,又是大力牛魔王之妻,翠云山地区百姓又未得其荫庇,便以本质属性称之。此称呼表达了翠云山地区百姓对铁扇公主的敬畏之心。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安排少年男子有以下几个作用:①从孙悟空把糕托在手中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火焰山的炎热非比寻常;②由卖糕这个情节,自然引出做糕材料来源的询问从而引出对铁扇仙的介绍;③少年男子阅历相对浅显,所知毕竟有限,后由老者进一步介绍铁扇仙情况,显得自然,从而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铁扇公主这个形象。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有:①有责任心,敢作敢当:孙悟空甘愿忍受被唐僧念咒的疼痛,一次次承受痛苦,却没有拂袖离去。②嫉恶如仇,不畏强权:在看到百姓受灾受难的时候,孙悟空会设身处地的解救人们脱离水深火热的处境。甚至不惜得罪玉帝,甚至如来佛祖。③善恶分明,做事谨慎:在遇到各种妖怪的时候,不管他们怎么瞒天过海,但骗不过孙悟空,每次遇到特别的人,孙悟空都会仔细的观察,所以,很少会上妖怪的当。④忍辱负重:西行途中孙悟空被师父“一度气跑,两次遭贬逐”。⑤勇于牺牲:作为“圣僧”的高徒,每遇妖魔鬼怪,或遭阴谋诡计,他都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与邪恶势力,搏斗在最前线,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孙悟空的身影。⑥意志坚定,敢于吃苦:当孙悟空被关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我们看到,差点被三味真火烧死,幸好太行老君故意在里面放了金丹,否则,孙悟空就此一命呜呼了。孙悟空集“猴性”“神性”和“人性”于一体。选文第①段“大圣收了金箍棒,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中的“扭捏”、“整肃衣裳”,可见他具有“猴性”,同时能注重仪表,具有“人性”。结合第②段“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可见他具有“神性”,同时具有人类以钱易物的意识。据此作答即可。
16.因听了龙王的话深有感触,心中想修成正果。
17.“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跪”又表现他忍辱负重(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能曲能伸、重情重义等任一点)的性格。
18.龙王苦口婆心劝说孙悟空的友情;悟空用尽心救师父的师徒情;妖怪接母亲共享唐僧肉的亲情。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根据选段①中“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即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毫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书,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概括为:悟空因听了龙王的话深有感触,心中想修成正果,所以他“沉吟半晌不语”。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选段②中“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分析,悟空“哭”反映了悟空的自尊高傲,“跪”表现了他为了师傅唐僧忍辱负重的性格。
18.根据选段①中“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龙王道:‘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龙王忻喜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大圣早发慈悲,莫要疏久了你师父’”分析可知,表现了龙王苦口婆心劝说孙悟空的友情。
根据选段②第二段“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两界山(即五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分析可知,悟空用尽心救师父的师徒情。
根据“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老怪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分析可知,妖怪接母亲共享唐僧肉的亲
答案第12页,共13页
答案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