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基础过关练
知识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该主张( )
A.反映了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肯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C.冲破了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D.体现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1862年5月,英、法分别派军舰开赴宁波,并威胁太平军和平退出宁波。太平军将领黄呈忠立即驳斥:“宁郡何能摒弃!”炮战五小时后,宁波失守。英国和法国海军舰长均被击伤。上述史实表明( )
A.农民运动缺乏理论指导
B.太平天国坚持民族立场
C.国内战争加剧民族矛盾
D.中外反动势力同恶相济
知识点二 洋务运动
3.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共创办新式学堂三十余所,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著作。这些举措( )
A.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B.培养了近代化实用技术人才
C.唤醒了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羁绊
4.下图是一幅关于洋务运动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表明洋务运动( )
A.必然会失败的结局
B.挽救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抵御了列强的侵略
D.加速了中国早期近代化发展
知识点三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5.朝鲜、琉球、越南、缅甸都曾是清朝的藩属国。19世纪后期,随着列强对亚洲侵略的加剧,缅甸为英国所染指,朝鲜、琉球惨遭日本侵吞,而越南也最终脱离了清朝的保护。清政府被迫放弃对越南的“保护”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中法战争后
6.甲午战争爆发前,英国海军情报部门曾表示:“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要大大优于中国,因而可以认为,日本海军力量较强。”该情报可以用来说明( )
A.武器的先进性决定战局
B.英国偏袒和纵容日本的侵略
C.北洋海军缺乏谋划能力
D.清廷甲午战争战败的必然性
知识点四 瓜分中国的狂潮
7.甲午中日战争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随后德国舰只开进胶州湾过冬,俄国则据旅顺、大连湾。这反映出( )
A.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
B.俄德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控制
C.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
D.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激烈
8.1899年,美国向英、俄、法、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各国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1900年7月又补充了“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等条款。上述照会提出的背景是(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民主革命浪潮蓬勃发展
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列强谋划镇压义和团运动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拓展培优练
1.[2023·江苏盐城高一联考]某学者指出:《天朝田亩制度》被称作太平天国革命的总纲领并不是洪秀全规定的;恰恰相反,作为农民革命领袖的洪秀全没有也不可能有意识地为革命制订一个贯穿和指导其全部进程的总纲领。据此判断,该学者认为( )
A.太平天国运动缺乏指导革命进程的革命纲领
B.《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一定的反封建反侵略的精神
C.农民阶级由于自身局限性没有科学的世界观
D.洪秀全等未能提出反映农民阶级愿望的口号
2.[2023·广东惠州高一期末]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地方汉族官员在使用洋枪洋炮与太平军作战中,在同外国势力的接触中,既认识到西方武器的先进,也感受到外国列强的威胁,思想上受到极大震动,产生了危机感和仿效意识。这主要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
B.加剧了民族危机
C.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
D.开始向西方学习
3.[2023·河北邯郸高一联考]有学者研究指出: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一直都在利用太平天国引发的危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致使咸丰帝改变原本强硬的对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体制等方面的让步,主动从排外走向与西方“合作”,以维护统治。这主要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向近代化过渡
B.客观上加剧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C.揭示出清政府腐朽卖国的反动嘴脸
D.冲破了封建社会落后的制度和思想
4.[2023·四川成都高一期末]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公开向社会招股筹集资金。此后,从1877~1883年间,先后有苏、皖、鄂、鲁、滇、桂等省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19家洋务企业竞相效仿,形成了股份制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说明( )
A.股份制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洋务企业尝试近代化经营
C.洋务运动实现了“求富”目标
D.洋务企业决定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5.[2023·山东泰安高一期末]1881年开平矿务局投产之时,李鸿章以“恤华商而敌洋煤”为由,向朝廷奏请税厘减至每吨一钱,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煤炭的大量生产不仅把洋煤排挤出华北市场,而且使天津、唐山一带濒于倒闭的传统工业得到复苏与发展。材料表明,开平煤矿的创办( )
A.开启了工业近代化进程
B.得益于政府对军事工业的扶持
C.推动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D.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6.[2023·湖北荆州高一检测]洋务运动时期的19名使臣归国后,有两人不久去世,有四人辞官归隐,继续做官的大多不得志,有几位不久就被革职,还有两位因思想“激进”被官府杀害。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 )
A.使臣性格与国内官场不合
B.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艰难
C.国内科举制度已彻底腐朽
D.西方文化不适应洋务需要
7.[2023·宁夏银川高一期末]金冲及指出:假如用短近的眼光看,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但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关于“新的起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甲午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C.甲午战争造成了中国宗藩体系解体
D.甲午战争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8.[2023·重庆高一期中]为阻挠左宗棠收复新疆,《申报》等英资报纸通过有选择地刊载社论乃至编造谣言等方式阻止清政府为西征借款。李鸿章也屡屡参考《申报》等外国新闻报纸,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提出了放弃新疆的主张。材料反映了( )
A.中国报刊业的繁荣景象
B.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历经艰难险阻
C.清朝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D.部分官员对外国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
9.[2023·辽宁沈阳高一联考]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有的想方设法拖延和减少协饷,有的与中央讨价还价,还有的则尽其所能援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左宗棠的私人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权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地方督抚力量削弱清王朝统治根基
C.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D.政府内部未达成对收复新疆的共识
10.[2023·云南玉溪高一联考]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
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答题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2023·陕西榆林高一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船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黄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从一定意义上说,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实质上根在制度,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失之何以自立?”——摘编自《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对此,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要全部留作抗日之用。一批台湾爱国官绅也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留台清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摘编自李艾丽《从反割台斗争看
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体现的时代精神。
12.[2023·上海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洋务派三十年“自强”以图“勤远略”,清政府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于蕞尔小国日本。学界一般认为,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洋务运动未必是场失败运动”的新论。
结合史实,谈谈上述两个观点各自具有的合理性。
基础过关练
1.答案:A
解析:根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A项正确;这一主张体现的是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并不是在肯定农民土地所有制,也不能体现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排除B、C项;这一主张属于空想,不是科学理论,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太平军拒绝退出宁波并为了保卫宁波与英法军队激战,说明太平天国反对外国入侵,坚持民族立场,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坚持民族立场的斗争行为,没有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指导,排除A项;“国内战争加剧民族矛盾”属于因果颠倒,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化实用技术人才,B项正确;早在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就开始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开启了”说法错误,排除A项;题干没有唤醒民众救亡图存意识的信息,排除C项;洋务运动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并未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羁绊,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于洋务运动的漫画……嫁接……西方先进技术……小农经济”可知,漫画上“西方先进技术”被嫁接到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上,反映的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想,洋务派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所以失败是必然的,A项正确;挽救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挽救了”表述错误,排除B项;抵御了列强的侵略,“抵御了”表述错误,排除C项;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而不是加速,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双方签订《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越南正式成为法属殖民地,中越宗藩关系终结。从此,中国彻底“丢掉”了越南。1885年《中法新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与越南正式脱离宗藩关系,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要大大优于中国,因而可以认为,日本海军力量较强”可知,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大大低于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清朝上下普遍缺乏忧患意识,官兵贪图安逸享乐,部队管理松懈,纪律松弛,预示了清廷在甲午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D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武器的作用,排除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项。
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分属两个不同军事集团的俄、法、德三国一起干涉还辽,并趁机抢占租借地,反映出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A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俄德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控制,排除B项;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激烈与“俄国则据旅顺、大连湾”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形成“分而占之”的利益格局。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要求在华机会均等、“利益均沾”,以此扩大侵略利益,A项正确;当时的背景主要是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非民主革命浪潮蓬勃发展,排除B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排除C项;1899年义和团运动才刚刚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
拓展培优练
1.答案:C
解析:根据学者的观点,“作为农民革命领袖的洪秀全没有也不可能有意识地为革命制订一个贯穿和指导其全部进程的总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项正确;缺乏指导革命进程的革命纲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地方汉族官员认识到西方武器的先进,也感受到外国列强的威胁,因此发起了以学习外国制造机器技术仿造武器为主要内容、以自强雪耻为基本宗旨的洋务运动,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咸丰和同治时期,由洪秀全、杨秀清等农民发动的最大规模的反抗清朝统治的农民起义,也打击了外来侵略者,没有加剧民族危机,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向西方学习器物,D项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致使咸丰皇帝改变原本强硬的对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体制等方面的让步,主动从排外走向与西方‘合作’,以维护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加剧了清朝的统治危机,迫使清政府主动求变,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化过渡,A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在于揭示清政府主动求变的原因,没有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在于揭示清朝面对危机,主动求变,寻找挽救统治的办法,无法体现出反动卖国嘴脸,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破了封建社会落后的制度和思想”表述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公开向社会招股筹集资金”“19家洋务企业竞相效仿”并结合所学可知,股份制经营属于近代化经营模式,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以及其他洋务企业发展股份制企业说明洋务企业尝试近代化经营,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洋务企业采用股份制,不能得出“股份制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结论,排除A项;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并没有实现“求富”的目标,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洋务企业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恤华商而敌洋煤”“煤炭的大量生产不仅把洋煤排挤出华北市场,而且使天津、唐山一带濒于倒闭的传统工业得到复苏与发展”可知,清政府降低洋务企业的税负,增强开平煤矿的市场竞争力,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开平煤矿属于民用企业,材料未体现开平煤矿的创办得益于政府对军事工业的扶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的19名使臣在归国后整体命运不济,是因为当时朝野整体思想保守,视从事洋务事业的官员为“异端”,致使洋务运动推进阻力重重,说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异常艰难的,B项正确;洋务使臣个人性格是个别因素,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度,洋务使臣中也有科举出身者,排除C项;西方文化(广义上包括科技)不适应洋务需要说法过于笼统,D项排除。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用长远的眼光看,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屈辱迫使人们重新进行反思,屈辱促使人们猛醒”信息可知,学者强调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国人的救亡意识,B项正确;甲午战争的确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这与材料主旨强调“新的起点”是相背离的,排除A项;中国宗藩体系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解体,到甲午战争完全解体,排除C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李鸿章也屡屡参考《申报》等外国新闻报纸,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提出了放弃新疆的主张”可分析出,李鸿章国家主权意识淡薄,部分清朝官员对外国媒体缺乏全面的认识,D项正确;材料只有《申报》,不能反映出报刊业繁荣,排除A项;左宗棠为维护国家主权经历重重艰难险阻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清朝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本身就表明清政府中央权力的衰弱和财政的枯竭。而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表明地方督抚力量增强,削弱中央集权(清王朝统治根基),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国家权力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社会矛盾尖锐是指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与本题表明的“中央—地方”关系不相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政府内部未达成对收复新疆的共识,材料中表明的是清政府财政的来源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1898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可知,当19世纪末列强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时,英国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保证其在中国的贸易利益,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双方开始的就不是公平贸易,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其殖民霸主地位的内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1)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清廷脱离民众,失去人民的支持和认同;清政府财政匮乏;清军整体上缺乏战斗精神;日军发动突然袭击。(答对任意三点)
(2)特点:与大陆救亡图存斗争相结合;具有自发性;参与群体广泛;形式多样;缺乏官方支持。(答对任意两点)精神:维护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船队”,可知日军发动突然袭击;根据材料“虽败于日本,实质上根在制度,根在清廷”,可知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清廷脱离民众;根据材料“根在清军自身”,可知清军整体上缺乏战斗精神;根据材料“国势蹙也,财源匮也”,可知清政府财政匮乏;根据材料“民心涣也”,可知清政府失去人民的支持和认同。
(2)特点:根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可知具有自发性;根据材料中市民、爱国官兵、义勇军、爱国官绅、留台清军等的参与,可知参与群体广泛,并结合“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要全部留作抗日之用”,可知形式多样;根据所学可知,缺乏官方支持、与大陆的救亡图存相结合等特点。时代精神: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斗争特点,可知具有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爱国等精神。
12.答案:示例
认同观点1: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军和新式学堂等,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认同观点2:洋务运动不是失败的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培养了部分技术人才,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经济、教育、军事等近代化的开端,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解析:论述:首先,了解两个观点围绕的主题为评价洋务运动的成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客观结果等方面论证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观点,接着用史实说明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论证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贡献,说明其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