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你的孤独为成长加冕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成长必须经历孤独和苦难的磨炼”的主题,感悟孤独对于成长的积极意义。
2.欣赏小说景物描写,体会景物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营造美感、隐喻象征作用。
教学重点:
1.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小说情节模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并概括层意;
2. 找出并赏析文章景物描写句,分析总结杜小康对孤独的态度由“逃避-害怕-恐慌”到“习惯-承担-享受”的“之字形”心理变化轨迹图。
教学难点:
1. 分析总结景物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营造美感、隐喻象征作用。
2.结合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升华对孤独积极意义的理解。
一、课前导入:引孤独
1.提问学生:“孤独”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迷茫、痛苦、失眠;疫情、网课、居家隔离;或者是脱口而出的网络热词——社恐、丧、emo;又或者是令人触目惊心的青少年抑郁症数字。
2.展示《傅雷家书》中关于“孤独”论述的片段
【教师点拨】
孤独似乎总是与负面信息关联,我们害怕并且逃避孤独。但傅雷却在《傅雷家书》中告诉我们:“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那么当杜小康的“小康生活”破碎,踏上了做“放鸭娃”的孤独之旅,他又经历了怎样成长与蜕变呢?创造了怎样价值呢?
二、梳理思路:理孤独
任务一:快速阅读原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教师点拨】
划分层次技巧:首先我们明确小说的行文线索,它往往是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事或物,具体到本文很明显就是:放鸭这件事。其次我们概括小说情节时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逻辑顺序。而只要我们找准最精彩最突出的小说高潮部分,其他部分自然迎刃而解。本文矛盾冲突最激烈最紧张的部分很明显就是:36-49段“杜小康暴风雨中寻鸭,与困难勇敢搏斗”。在这之前则是故事开端起因:第1段杜小康家败辍学,随父放鸭;发展:2-35段杜小康芦苇荡放鸭, 孤独难熬。最后,历尽磨难,鸭子长大,杜小康小康也变得更加成熟坚强。
三、合作探究:感孤独
1.引用名言,强调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重要作用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②“我一向认为,景物描写很重要,尤其是写给孩子看的书,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曹文轩)
③“景物在参与小说的精神构建的过程中,始终举足轻重。”(曹文轩)
任务二: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分别寻找并赏析各层次中景物描写句,感受并绘制杜小康的心理成长变化轨迹图。
2.景物描写分析预设示例:
①第2段: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他站在船上,向后眺望,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教师点拨】
首先,第一处“除了朦朦胧胧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的环境就像杜小康的前途一样充满未知,令人迷茫,所以他才会对父亲说出:“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这样抗拒的呐喊。杜小康孤独之旅的第一站就出师不利,逃避孤独(板书:“逃避”)的心理牢牢占据上风。然而事与愿违,前行是纯粹的,不可能再有回头的念头。
图片
②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教师点拨】杜小康没有想到的是现实比想象中还要可怕。当他见到从未见过的真正的芦荡,他第一回真正感到了害怕。“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作者连用了两个比喻“浪潮”“大山”写出了芦苇荡的广阔无边和高耸茂盛,而两个动词“涌”“围”则精准地传达出芦苇荡带给人的令人窒息的裹挟感、压迫感。这样的孤独之旅又怎能不让人害怕、让人胆怯呢?
③第24-25段: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
第26段: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
【教师点拨】
然而,芦苇荡不仅有令人害怕的一面,也有令人沉迷的一面!这里作者善于调动多感官,从嗅觉和视觉结合的角度写出了芦苇荡神奇的萤火虫之夜的独特浪漫。文章的节奏似乎在这里舒缓了下来,环境描写给人美的享受,然而这样怡人的美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内心的恐慌。作者这里“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孤独之旅的恐慌究竟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才至于让人始终如此的惴惴不安呢?(板书:“恐慌”)
④第33段: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教师点拨】
好在“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第33段写到的这一缕孤独的炊烟和浩荡的芦苇构成的苍茫景象,让老师联想到大家八年级学过的一句边塞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环境虽是艰苦孤独,但当你开始习惯孤独之后,却有一种苍凉的悲壮美代替了恐慌。(板书“习惯”)
⑤第 36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
【教师点拨】
不过习惯孤独也有两种情况:是选择被动的接受孤独的痛苦变得麻木,还是主动的承担孤独的责任变得勇敢呢?暴风雨的来临让杜小康就不得不面临着这样一个成长的选择节点。
这里作者用视听结合的真实体验感,用虚实结合、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特效叠加,渲染了世界末日一般的恐怖。但是杜小康选择了做那高翔的海燕,迎着那猛烈的暴风雨直扑而去!
⑥第38段: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
【教师点拨】
轰隆隆的雷声是战士激昂的伴奏, 他的脸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 ,滴着鲜血;他的脚被芦苇旧茬儿戳破,钻心地疼。但是他绝没有退缩。
父亲要他休息,他却摇摇头坚定地说了一句“还是分头去找吧”,他从一个个畏畏缩缩逃避的男孩,成了一个勇于承担孤独的责任、无所畏惧的少年。(板书“承担”)
⑦第47段: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教师点拨】
雨后天晴,找到鸭子后,少年踩倒芦苇席地惬意地躺下,望着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他觉得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为什么这夜的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呢?没错,其实是借景衬情,因为他的心情别样明亮。此时此刻的他再也不会紧紧挨着父亲迟迟不能入睡,再也不会在深夜梦到母亲而哇哇大哭。此时此刻的他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以鸭为伴,静静地沉沉地睡着,在孤独中享受一份宁静之美。(板书“享受”)
3.展示“杜小康‘之字形’心灵成长轨迹图”板书
【教师点拨】
这就是杜小康的孤独之旅心理成长变化轨迹图,由“逃避、害怕、恐慌”再到“习惯、承担、享受”,每个人的成长路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像这样一条崎岖坎坷的“之字路”。
4.鸭子的隐喻象征作用分析
①第15段: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第26段: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教师点拨】
杜小康的蜕变轨迹,除了显现在对芦苇荡、暴风雨、天空月亮的描写中,也隐藏在鸭子的茁壮成长的过程里。
最开始来到芦荡,鸭子们意识到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唯一能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放心地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这不就像极了杜小康“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缺乏安全感吗?
②第50段: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教师点拨】
当杜小康经历了暴风雨历练成熟后,“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鸭子的成长之旅不正就是杜小康成长之旅的一种隐喻与象征吗?
③第51段: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教师点拨】
最后鸭子下蛋的惊喜则是在这一场成长之旅中,孤独回馈给鸭子,更是孤独回馈给杜小康的,最美好的成长礼物。
四、技巧总结:写孤独
任务三:小组讨论总结本文中景物描写作用
【教师点拨】
1.舒缓情节,营造美感:如24-26段清香、萤火虫、水鸟;
2.渲染氛围,衬托心情:如芦苇荡、鸭群、明亮夜晚;
3.推动故事发展,为后文做铺垫:如36段暴风雨的描写;
4.隐喻象征意义,暗示人物成长:如50段鸭群描写。
五、联系实际:解孤独
任务四:结合课文,联系阅读经验和生活实际谈一谈今后在你的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你将如何与孤独和苦痛相处?
1. 引用名言说孤独
【教师点拨】
曹文轩曾说“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面对孤独,与其徘徊迷惘,不如直面孤独,与孤独和解。
2. 引用经典解孤独
【教师点拨】
①梭罗《瓦尔登湖》:梭罗就是这样一位与孤独握手言欢的人。《瓦尔登湖》是他孤独一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自筑木屋的生活实录。这部描写孤独的书籍却治愈了无数孤独的人。
②苏轼《前赤壁赋》:一千年前,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轼在黄州生活是孤独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但他丝毫不曾为孤独所困。他在游山玩水中,侣鱼虾而友麋鹿,“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都是“他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无尽宝藏。人生有此乐趣,夫复何求。
③刘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青年作家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一书中写道:“曾经我认为孤独是世界上只剩自己一个人,现在我认为孤独是自己居然就能成为一个世界。”“你所看到的惊艳,都曾被孤独历练。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请用你的孤独,为成长加冕;你的孤独,哪怕虽败也犹荣!”
总结:的确深处孤独中,我们可以与自然世界为友排遣孤独,也可以通过阅读和学习来沉淀自己。
六、课后拓展:拓孤独
作业一 :
家喻户晓的梵高生前却穷困潦倒、无人问津。每当后人为他作品中的美好而震撼时,却不知道它们诞生于怎样的孤独和苦难之中。请你课后搜集一些伟大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并谈一谈你对孤独和苦难的理解。
作业二 :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场景拍摄如梦如幻、美不胜收。请你课后观看这部电影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画面,转换成环境描写的文字来烘托电影中人物心情,并思考电影中各个动物(老虎、斑马、鬣狗、大猩猩)的隐喻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