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10: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苏 轼
课程
导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背景,熟读并背诵诗歌。
2.把握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3.体会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内涵。
自主学习
记住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这首词作于丙辰年中秋。1074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外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其弟苏辙当时在河南,兄弟二人已七年未见。中秋之夜,词人望见明月,想起仕途不顺,妻子早逝,又不能与弟弟相聚,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了解背景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数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词有词牌,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词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知识链接
朗读诗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疏通词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疏通词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
疏通词意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疏通词意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疏通词意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疏通词意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
疏通词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合作探究
本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答:交待了时间(中秋),以及写词的目的(兼怀子由)
细读感悟
细读感悟
结合上阕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苦闷
向往
矛盾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对人间生
活的热爱
如何理解“高处不胜寒”?
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
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细读感悟
作者心情的变化: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责备、埋怨
因亲人不能团聚而惆怅
豁达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写法探究
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实景:
虚景:
联想:
想象:
宫阙(琼楼玉宇)
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拓展训练
月之诗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
拓展训练
月之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