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11: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触摸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阅读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要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单元导思
3. 古诗词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描写雨的,读诗题,说说题目交代了什么。
时间——六月二十七日,正是盛夏。
“醉书”可能是作者喝醉后写下的此诗。
地点——望湖楼。
理解课题
望湖楼,是西湖边上的一座雅致的阁楼,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此泼墨作诗。这首诗正是盛夏时节苏轼酒后所作。
1.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画出停顿。
2. 根据注释,组内讨论诗意。
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结构:左右
组词:喜鹊 鹊桥
部首:鸟

笔画:十三
què
“日” 窄小
“鸟”窄长
“昔”上下有空隙
结构:左右
组词:蝉鸣 寒蝉
部首:虫

笔画:十四
chán
“虫”窄小偏上
“单”的“日”扁,竖长
望湖楼: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边。
醉书:喝醉时写下的作品。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跳珠:跳动的珠子。
卷地风:狂风席卷大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散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在苏轼的眼中,夏季西湖的一场暴雨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在雨来临之前,你看到了什么?
黑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在天上翻滚。
从“白雨”可以看出来雨很大。雨白花花的,都可以看到雨的颜色,说明雨很大。
从“跳珠”可以看出来雨很大。雨滴看过去像白花花的珍珠般跳落,雨点这么大,肯定是大雨。
从“乱”字可以看出来雨很大。雨着急落下来,争先恐后地掉落在船上,雨一定很大。
你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雨很大?
大雨有声,大雨有色,你能读出大雨的生命力吗?
你觉得这场雨除了大,还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雨很急。从“未”可以看出来:“黑云”指的是大雨来临前的云,还没有把山遮住就开始下起雨来,可见雨很急;从“乱”可以看出来:雨点杂乱地落入船中,可见雨很急。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一下就想到黑云像打翻的墨汁吗?
苏轼不光是诗人也是大书法家,所以会经常接触到墨水,肯定会有把墨水打翻过的经历,所以他看到黑云马上就想到自己喜欢的墨水被打翻的样子。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乌云比作打翻了的墨汁,形象地写出了大雨之前黑云翻涌的动态感。
下着下着,雨突然就停了。是从“忽”字看出来的。一个“忽”字体现了雨来时间短、雨去速度快,可以看出风的威力很大。
夏季的雨来得急,下得大,通过后两句诗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雨?从哪里看出来的?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整首诗作者没有直接说出雨的特点,但我们读起来却分明感觉到夏季的雨急、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作者看到这样的雨后是什么状态?
此景此情,苏轼看黑云不再是黑压压的云,而是自己喜爱的墨水被打翻了;看白雨不再是白花花的雨,而是洒落的珠子。他看天不再是天,看水不再是水,在他眼里天就是水,水就是天。他醉了,他陶醉在这美景之中,于是弃船登楼,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这份陶醉让诗人终身难忘,15 年后,他故地重游时还仍念念不忘地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延学古诗
思维导图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