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6章 第5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习题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6章 第5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习题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16 10:3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知识点一 摩擦力
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相互压紧的两个粗糙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C.存在摩擦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
D.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C
2.如图所示,下列物体不受摩擦力的是(  )
3.在用下列笔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的是(  )
A.铅笔  B.毛笔  
C.钢笔   D.圆珠笔
A
D
知识点二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水平推力F将木块缓慢匀速推动,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但未倾倒),在此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
A
5.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运动,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
匀速直线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为了比较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应选择图____和图____。
(3)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接触面积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将木块切去一半,如图丁所示,通过实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这个结论正确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不正确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知识点三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6.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足球守门员戴防滑手套
B.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车闸
C.运动鞋的底部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D.给自行车的车轴加润滑油
D
7.人们洗衣服时常用的搓衣板是通过增大__________________来增大摩擦的。推大箱子很吃力,而将箱子内的物品取出后,就容易推动,这是因为__________,摩擦力减小;有时可以在地面上撒一些球形的沙子,大箱子也会变得容易推动,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减小
变滑动为滚动
8.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地面上滚动的球、行驶的车辆很难停下来
B.写字时手拿不住笔
C.人可以在地面上行走如飞
D.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推动火车
C
9.如图所示,用手拉着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
C
10.(2023·泉州安溪期中)如图所示,冰壶比赛中,掷球运动员右脚穿的“蹬冰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利于起步加速;左脚穿的“滑行鞋”受到的摩擦力小,利于滑行。下列四幅图中的鞋子最适合作为冰壶运动员比赛穿的是(  )
A
11.托运行李时,将行李箱放在速度为v的传送带上,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传送带足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李箱和传送带最终不会相对静止
B.行李箱受到的摩擦力是阻力
C.行李箱刚放上传送带时受向左的静摩擦力
D.行李箱刚放上传送带时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D
12.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梯形物体,它们在力F1、F2、F3的作用下以下列三种方式沿相同的水平面运动。下列对不同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比较,正确的是(  )
A.f丙>f甲>f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甲>f乙>f丙
C
13.如图所示,一般情况下人在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则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填“前”或“后”)。仔细观察发现,鞋底的表面凹凸不平,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14.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斜向上匀速运动,请作出物体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1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木板M上放着小物块m,木板M与小物块m间有一根处于压缩状态的轻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M对小物块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小物块m对木板M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地面对木板M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地面对木板M无摩擦力作用
D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