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9张PPT)
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地表形态的塑造
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质构造/板块运动/山地与交通运输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课标解读
核心素养目标
1.联系示意图和动图,描述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并结合实例说出其不同的种类及形成的地貌。(综合思维)
2.举例说明板块运动的特点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综合思维)
3.结合材料分析,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说出山地交通布局的特点。(人地协调观)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千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
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喜马拉雅山脉航拍/
地质构造与地貌
板块运动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目 录
CONTENT
地质构造与地貌
在山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他们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
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地质构造与地貌
这些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和变位,成为地质构造。
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
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
(如高原、山地)
地质构造是岩层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地表;(如背斜)
不是。
地质构造:向斜
地貌:山地
概念辨析
泥盆纪
石炭纪
侏罗纪
土壤
第四纪
沉积作用
岩层
老
新
初期岩层形态
如果水平的岩层受到挤压力作用时,
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褶皱
(1)概念:
(2)基本单元:
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碰撞和挤压),使沉积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形成过程)
(3)组成类型:
背斜和向斜,褶皱形成的初期主要受内力作用
褶皱——两种基本形态
褶皱——两种基本形态
内力作用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基本 形态
岩层 新老关系
构造地貌
向上拱起
中间老
两翼新
山岭
向下弯曲
中间新
两翼老
谷地
向斜
背斜
新
老
老
新
新
新
老
老
背斜山
向斜谷
判断甲、乙哪个是背斜?哪个是向斜?为什么呢?
甲
乙
背斜
向斜
背斜
向斜
顶部受张力作用——易侵蚀
槽部挤压作用——不易侵蚀
褶皱——外力作用,地形倒置
外力作用下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谷
向斜山
怎样判断背斜和向斜呢?
1不能根据地形判断
地质构造 背斜 向斜
新老关系 中间老 两翼新 中间新
两翼老
3根据岩层新老关系
2根据岩层弯曲形态
图中地质构造属于向斜还是背斜?
形成的地貌是山岭还是山谷?
断层
(1)概念:
断层面
断层线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断层——分类
(2)分类(位移方向):
① 水平方向
圣安地列斯断层示意图
断层——分类
(2)分类(位移方向):
相对上升的岩块:
② 垂直方向
地垒
地堑
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块状或高山。
庐山、华山、泰山
庐山——断块山
华山——断块山
泰 山
峨眉山
断层——分类
(2)分类(位移方向):
相对下降的岩块:
② 垂直方向
地堑
相对下降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底或低地。
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吐鲁番盆地
准噶尔盆地
/位于盆地西南端的赛里木湖/
塔吉克斯坦-喷赤河谷
奥地利-齐勒河谷
断层——分类
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汾河
断层——判定
不是断层
断层
断层的判断结论:
两侧的岩块发生了显著位移;
地层可以通过移动对接上。
应用:图中A、B、C、D三处岩层是否出现断层
图中A、B、C三处岩层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所以A、B、C三处都是断层;而D处岩层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
地质构造的生产生活意义
透水层
隔水层
油气井
水井
隧道
水
隔水层
水
气
油
泉
隧道工程应选址于背斜,避免积水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断层处易找泉水,大坝等工程应避开断层带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属背斜的是___,地堑是 ___ 。
(2)从地形上看,C处是______,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___处一致。
(4)图中五个部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___,良好的储水构造是 ___ 。
D
向斜山
B
A
C
D
受挤压,不易侵蚀
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
背斜
向斜
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是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所示变形的岩层出露在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是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所示变形的岩层出露在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褶皱形成过程:岩层受压力发生变形,产生波状弯曲。
断层形成过程:岩层受压力、张力断裂,发生明显位移。
岩层的变形、变位往往是地壳运动的反映。下图所示变形的岩层出露在美国圣安德列斯断层所经区域的公路旁。
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问题解读:“伟大的山界之王’—喜马拉雅山脉属于什么地质构造?
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雪峰群,还拥有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峡谷群,更在冰雪之下、峡谷之中,孕育着难以计数的生物物种,堪称生命的乐土。
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
板块运动与地貌
1912年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
海岭
海沟
魏格纳提出
“大陆漂移学说”
勒皮雄、麦肯齐、摩根等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赫斯和迪茨提出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
这些板块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间的相互作用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美
洲
板
块
欧亚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南 极 洲 板 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活跃。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洋中脊火山地震带
世界火山分布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挤压碰撞——
两种基本关系:
彼此分离——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板块 运动 边界 类型 宏观地形 图示 实例
碰 撞 挤 压 消 亡 边 界
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山脉和高原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海沟
海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海沟
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马里亚纳海沟
板块 运动 边界 类型 宏观地形 图示 实例
张 裂 分 离 生 长 边 界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形成裂谷、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海洋板块内部张裂形成海岭
大西洋海岭
印度洋海岭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而隆起形成的。
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
当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碰撞时,相互挤压并抬升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
红海的形成及扩张
红海是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早在20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整体还与非洲大陆连在一起,红海自然也不存在。之后,阿拉伯半岛从非洲板块中分裂出来,它们之间形成裂谷带。大陆继续开裂,裂谷变长变深,成为带有通向大洋出口的海峡。红海还在不断扩张,有人预测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阿拉伯半岛属于什么板块?
(2)与阿拉伯半岛相邻的非洲板块朝什么方向运动?
(3)红海是怎样形成的?
印度洋板块
朝西南,远离红海的方向运动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分离而成
红海的形成及扩张
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
构造地貌:
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因受内力作用发生的岩石变位/形,有水平和垂直运动。
是地壳运动的引起的变形和变位,包括褶皱和断层;
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如背斜岭、向斜谷等。
概念辨析
构造地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其中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尤为显著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京沪公路
川藏公路
二者在形态上有何不同?
剑门关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华山长空栈道“自古华山一条道”;
横断山区溜索。
山体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不利于人类通行。
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路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
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自然灾害频发
山地交通的困难
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能够最大限度地
保证交通运输线路和通行的安全
在山地以哪种交通方式为主?
溜索
公路
铁路
交通运输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
1
山区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
2
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
山区交通运输线路优先选择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河谷地带
瑞士
阿尔卑斯山区公路
塔吉克斯坦
喷赤河谷
帕米尔高速公路
贵州
山麓公路
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
3
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延伸的方向
③有效防范自然灾害,
减少对耕、林地的占用
④桥(梁)隧(道)相结合
①呈“之”形弯曲
②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典型案例—桥隧
(2)避免自然灾害威胁
不利:
(1)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
有利:
有利:
建设费用高
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
道路跨越河流
道路连接小居民点
通往大城市的最短路线
道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道路应避开沼泽地
道路通过小村庄
公路选址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
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的选择是否有关?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公路选线时要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公路选址
板块运动与地貌
地质构造与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断层
及应用
褶皱
及应用
山地交通布局原则
山地自然环境特点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地表形态、地形倒置
新老关系
水平
垂直
地垒
地堑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
山地交通典型案例
小结
如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1.【内力作用与地貌】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D
3.【外力作用与地貌】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c
如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4.【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B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5.【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B
下图为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局部)。
7. 图中①所在板块为( )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大西洋板块 D. 美洲板块
D
8. 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②处可能形成( )
A. 海沟 B. 海洋 C. 平原 D. 高原
B
下图为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局部)。
9. 图中③处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 )
喜马拉雅山脉 B. 阿尔卑斯山脉
C. 安第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A
下图为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局部)。
读图及下列材料完成小题。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岛上的河流虽短,但水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台湾的东部是高大的台湾山脉,最高峰玉山的海拔高达3997米。
10.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其最主要的成因是( )
A. 内力作用 B. 外力作用 C. 内外力作用D. 无法判断
A
读图及下列材料完成小题。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岛上的河流虽短,但水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台湾的东部是高大的台湾山脉,最高峰玉山的海拔高达3997米。
1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A. 河流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气候因素D. 矿产因素
B
读某岛屿城市和铁路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该岛的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该岛最主要的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