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报纸的故事导学案(无答案 )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报纸的故事导学案(无答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30 21:3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报纸的故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文中的好词,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生词。
2. 学习领会文中的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
3. 通过对《报纸的故事》一文的学习,自觉培养渴求知识、渴求文化的意识和心态,进而促进自己学习的内动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的线索,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设置悬念和对事件思想深度的挖掘。
难点:两种描写方法。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导学流程:
(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链接
孙犁:河北人,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朴实、清新、如诗如画。他是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荷花淀派”的领袖人物。
二、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掌握文中的好词,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生词
1.生字:钧jūn古代重量单位,今三十斤 粜tiào卖 裱biǎo
髦máo 菲fěi菲礼 叩kòu叩门
2.多音字(自己归纳):
3.形似字(自己归纳):
4.正音字:
即jí即位,不读jì 啧zé形容咂嘴或说话声,不读zā
5.词语理解:
幻想:对没有实现或不能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本文是形容订报的难度。
沉吟: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头自语。
裱糊:用纸糊房间的顶棚或墙壁等。
不屑一顾:不值得一看。形容对某一事物极端轻视。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这里是反语,指出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全面侵略中国。
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它事物入时。
莫名:没能说出。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样子。形容名声很大。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三、我的疑问有(和同桌交流):
(探究案)
一、梳理叙事线索
本文的叙事线索比较清晰,按 、 和 情节构成文章。
(导析:文题中的“故事”二字已经明确地告诉了读者:本文的事件的发展变化是比较曲折的。但是全文线索很清晰,这也反映出大家小文的精致。)
二、本文以报纸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就转身骑上车走了),写了“ ”。在这部分里,作者首先写了“想订《大公报》”的原因:(1) 。(2) 。(3) 。其次写筹订报钱。先向妻子借,不成。后向父亲要,总算成了。可见,当时现实的贫穷的生活给一个文化人带来的压力,订份报纸有多困难。
在这部分里,有两点请同学们重视,要认真思考和揣摩:
一是“我们的对话实录”这段人物语言描写。这10句两人的对话简单、明了,不加任何修饰,属于白描式的对话描写,但是把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表现得准确、全面、鲜明而又赋有个性。例如妻子的语言:
“订那个干什么?”表面看,说明她对报纸的用途不明白,实际是表现了 的心理。
一个“啊”字表现了 的心理。接下去的一句话就是明确地表示了 的态度和心理。
二是大段的“我”的 描写,表现了 。这段文字写得低沉、抑郁,读起来很沉重,但是又写得非常得体,对妻子的理解合情合理。
第二部分(我坐在柴草上——证实她的想法),写了 。从读的顺序和细致程度,表现了我对《大公报》的 之情,对文化的 之情。
第三部分(这一年夏天雨水大——结尾),写 。这一部分写得非常幽默,是文人的一种自我解嘲。既表现了一种满足愉悦的心理,又反映出“我”苦中求乐的心理,同时也表现了 。
(训练案)
1.尝试概括中心思想:全文记叙了 ,表现 。
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1)张师傅试制和设计了这种新型的自动控制器。
2)雷锋叔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3)爸爸从市场上买回茄子、苹果、豆角、西红柿等蔬菜。
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