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16:2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重点中学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谪守zhé 伛偻nǔ 淫雨yín 浩浩汤汤tāng
B. 野蔌sù 琅琊yá 婵娟chán 岸芷汀兰dīng
C. 潇湘xiāo 绮户yǐ 毳衣cuī 日星隐曜yào
D. 觥筹gōng 阴翳yì 怒号háo 雾凇沆砀hàng
2. 下列括号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增其旧制(规模) 南极潇湘(尽头) 沙鸥翔集(停息)
B. 醉翁之意(情趣) 野芳发而幽香(芬芳) 颓然乎其间(倒下的样子)
C. 人鸟声俱绝(消失) 拥毳衣炉火(裹,围) 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D. 至若春和景明(美景) 微斯人(如果没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探索事物本质的过程就是刨根问底的过程,遇到疑难问题不要轻易放弃,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B. 只有真正经历过艰难岁月的人,才能波澜不惊地说起那段日子的点点滴滴,对未来充满期待。
C. 峨眉山景色秀丽,群峰竞秀,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
D. 物理老师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之所以连下雨天都要求同学们坚持做室内操的原因,是因为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更能磨炼意志。
B. 同学们,我们写作文时,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C.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并不断升温,使得学校的课后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D. 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 ______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1) 《行路难》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希望得到统治者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2) 读诗文,就是读美景,读自然。《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醉翁亭记》中,描绘春天和夏天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小石潭记》中描绘出鱼儿欢快的游动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3) 古代诗歌常常用典抒情。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内心的无比辛酸,流露出老友四散、恍如隔世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6.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 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乙)雨还在不停地下着。
保尔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的一只脚从泥里拔出来。他觉得脚底下冷得刺骨,这下才明白,是他的一只靴子的烂底子已经完全掉下来了。自从来到这里以后,他就为了这双烂皮靴吃了很多……他拿着靴底跑到厨房里去,坐在行军灶旁边,打开沾满泥浆的包脚布,把那只冻得麻木的脚伸到炉子旁边。
养路工的妻子奥达尔卡在这儿当厨子的助手。
她轻蔑地看了保尔一眼,挖苦他说:
“你到这儿来干什么,等着吃饭吗?还太早点。小伙子,谁都可以看出你是开小差。你把脚伸到哪儿去了?这儿是厨房不是澡堂呀!”她教训柯察金说。
一个上年纪的厨子走了进来。
“我的一只靴子完全烂掉了。”保尔解释他为什么到厨房里。
厨子看了看那只破得不成样子的靴子,对奥达尔卡点了点头,然后对保尔说:
“她的男人会一点靴匠手艺,他会替你缝起来。没有靴子可真要命!”
奥达尔卡听到这话。同情地看一看保尔,开始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我还把您当作一条懒虫哩。”她道歉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分第2节)
(1) 甲文选自《 ______ 》,作者所谈到的“赤子”是 ______ 的人。
(2) 乙文出自《 ______ 》,作者借助保尔的一只破靴子,写出了筑路环境的艰苦,展示了保尔 ______ 的顽强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7. 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观秦兵马俑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 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 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测、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 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注】①冕旒(mian liu):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1) 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踪 所见(所想) 所感
① ______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秦兵马俑馆小厅 ② ______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秦兵马俑馆大厅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 ③ ______
(2) 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 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
(4) 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作简要阐释。
(5)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蓝莓不是“莓”
①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蓝莓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如果把草莓、蓝莓和杜鹃花的花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清楚地分清它们的亲疏关系了。并且,从蓝莓植株的个头(小灌木)来看,也显然跟长着草质茎蔓的草莓不是一家子。
②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③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明目”的功效。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在农作物歉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种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④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成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⑤采摘如此简单,您是不是也想种点蓝莓了呢?不过,种蓝莓可没有那么简单。
⑥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通常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⑦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⑧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介绍了蓝莓哪些方面的知识?请简要归纳。
(4)选文第⑥段中加点的“通常”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B.策之不以其道(道路)
C.是子不欲吾善也(好)
D.因下彭氏之子(于是)
(2)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
B.执策而临之 令彭氏之子御
C.其真无马邪 既出,得其船
D.骈死于槽枥之间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君将何之?
(4) (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 ______ ,“食马者”喻指 ______ 。(甲)文中的“食马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 ______ 。(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的态度是: ______ 。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石壕吏
杜甫
幕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邱城成。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 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老妇一家的遭遇,这个字是: ______ 。
(2) 《春望》与《石壕吏》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战争背景下创作的,但两首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春望》抒发的是 ______ ;而《石壕吏》则表达出作者的矛盾心理:既 ______ ,又 ______ 。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1. 按要求写作。
人生是一场或负重或轻盈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是一遍又一遍自我刷新的过程。一次选择,不言后悔;千帆阅尽,独留风景!
请以《无悔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有误,“伛偻”的“偻”应读作“lǚ”,“浩浩汤汤”的“汤”应读作“shāng”;
B.有误,“岸芷汀兰”的“汀”应读作“tīng”;
C.有误,“绮户”的“绮”应读作“qǐ”;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C
【解析】A.有误,极,到达。
B.有误,芳,香花。
C.正确。
D.有误,景,日光。
故选:C。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积累。注意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理解古今异义词的意思,准确识记通假字及其解释,准确判断词类活用等。
3.【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是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有时也比喻别有用心。本句是表达老师用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该词使用与语境不符。
故选:D。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B
【解析】A.有误,句式杂糅,应改为:学校之所以连下雨天都要求同学们坚持做室内操,是因为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更能磨炼意志。
B.正确。
C.有误,缺少主语,应改为:“双减”政策落地并不断升温,使得学校的课后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D.有误,两面对一面,应改为: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是否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答案】【小题1】长风破浪会有时,雾凇沆砀
【小题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解析】(1)长风破浪会有时
(2)雾凇沆砀
(3)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4)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5)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古诗文的积累,注意识记正确,不要出现错别字。
6.【答案】【小题1】傅雷家书,怀着赤诚执着之心
【小题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困难作斗争
【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根据选文“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可知,“赤子”是指怀着赤诚执着之心。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根据“保尔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的一只脚从泥里拔出来。他觉得脚底下冷得刺骨,这下才明白,是他的一只靴子的烂底子已经完全掉下来了”可以看出筑路环境的艰苦。筑路环境这么艰苦恶劣,保尔“自从来到这里以后,他就为了这双烂皮靴吃了很多苦”,但他从没想过放弃,也没想过偷懒,由此可以看出他与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
答案:
(1)傅雷家书 怀着赤诚执着之心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与困难作斗争(意对即可)
本题考查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即可。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答案】【小题1】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
【小题2】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
【小题3】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
【小题4】C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表格中的提示确定相应的段落,即可从中筛选出词或句子作答。①处应为地点,结合所见、所感得出。②为作者在小厅的所见,结合第⑤段可以得出。③为作者在大厅的所感,结合前两空和第⑥段可以得出。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理解。由于是出现在文章中间,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应写清承接上文什么,引出下文什么。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赏析。要求从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角度赏析。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首先判断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描写等手法;而表达效果就是结合上面的修辞、描写等手法,并再结合文章主旨体会其表达作用。
(4)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安排的理解。答题时,先分析文章主旨,再分析这样写的好处。作者在未见之前先表达内心的激动与崇敬,都是为下文的抒情与赞美作铺垫。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涉及到景物描写、省略号以及句子意思的理解,要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做出最终的选择。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C项,因为画线句强调的是兵马俑给人的震撼,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答案:
(1)①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 ②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 ③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强烈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3)该句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同时从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期待和即将见到它的激动和兴奋。
(4)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由所见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5)C
本文按“我”的行踪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③),写我们乘车驶向秦俑馆路上的所见所感;第二部分(④~⑧),写我参观了秦后马俑馆后,心中涌起的骄傲感、幸福感;第三部分(⑨),写我离开秦俑馆,难以平静的内心。
本阅读第(2)题是阅读的典型题,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8.【答案】(1)本题考查说明文题目的作用。说明文的题目常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的题目点出说明对象:蓝莓,同时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划线句可知,这句话有准确的数字,并把越橘属比作一个大家庭,可知这是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结合此处语境可知,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是为了准确且生动的说明了越橘家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这一特点。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细读文本可知,第二段介绍了蓝莓得名的原因,第三段介绍了蓝莓种植的历史,第四段介绍了蓝莓的采摘,第五段到第八段介绍了蓝莓种植的注意事项。
(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里的通常表示在一般情况下,不排除特殊的情况,如果去掉,则成了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这样,明显与事实不相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划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列举了越橘家族有400多位兄弟的事实,具体准确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越橘家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这一特点。
(3)得名的原因,种植的历史,采摘,种植的注意事项。
(4)不能。“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是从满园上进行限制,说明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一般情况下需要在低于7.2度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去掉“通常”后改变了句子的原意,不符合客观实际。“通常”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蓝莓。首段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依次介绍了蓝莓得名的原因,种植的历史,蓝莓的采摘和种植的一些注意事项。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9.【答案】【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略
【小题4】人才,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CD.正确。
B.有误,道:正确的方法。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但是;
B.不同,代词,他/的;
C.不同,难道/代词,他;
D.不同,在/对于。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安,怎么。其,它。句意: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将,将要。何,哪里。之,去,到。句意:您这是要去哪里?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封建统治者;结合【甲】文内容,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和“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中可以看出,“食马者”对待人才是:不识人才,埋没人才,大加抱怨。结合【乙】文文内容,从“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可见,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①B
(2)A
(3)①怎么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②您这是要去哪里?
(4)人才;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参考译文:
(甲)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乙)从前商汤将要前往去见伊尹,让彭家的儿子来驾车。彭家的儿子半路上问道:“您这是要去哪里?”商汤答道:“我将要去见伊尹。”彭家的儿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全天下中的一位普通的百姓。如果您想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来问他,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受到赏赐了!”商汤说:“这不像你知道的那样。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变得)更加灵敏,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很高兴并努力吃(这个)药。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
(商汤)于是叫彭家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答案】【小题1】苦
【小题2】忧国思亲的情怀,赞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痛惜老妇一家因战争而陷入了巨大的灾难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诗歌内容,从“妇啼一何苦”及哭诉的内容可知,“苦”字概括了老妇一家艰难的生存状况。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春望》这首诗描写了都城沦陷后春日远眺中见到的荒凉冷败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石壕吏》反映了作者当时思想上的矛盾:既赞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又痛惜老妇一家因战争而陷入了巨大的灾难。
答案:
(1)苦
(2)忧国思亲的情怀;赞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痛惜老妇一家因战争而陷入了巨大的灾难。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1.【答案】选择
军训是很辛苦的,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坚强面对?我是选择了坚强面对炎炎烈日,笔直地站在那里。
刚开学,同学们的心仿佛还是那挣脱了缰绳的野马,无法收回。校长看到此景,可能想收回我们这些小野马暑假跑野了的心,于是就向全体师生宣布军训三天。
军训首先学习的就是站军姿。整个身体只能有两个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而对如此严格的要求,我有些担忧。因为我最受不了太阳的烘烤。每天我们都必须得站两个小时的军姿。时值夏末,太阳光极强。因此我刚站不一会儿,脸上那不争气的小水珠就受不了了,一个个都溜了出来,在我脸上爬来爬去。而教官,他冷酷的表情时而在我的面前闪过,我连手指都不敢动一下,又岂敢用手去擦小汗珠呢。小汗珠就更是肆无忌惮地在脸上爬了,我咬牙坚持着。时间过了快一半了,其他班的个别同学有的实在受不了,就出列休息,休息一会后入列。
看到此情此景,谁能不为这心动呢。是选择打报告休息一会儿,还是选择坚强地坚持下去?此时,我已大汗淋漓,于是就想打报告,但是当我看到同样烈日炎炎下的同学们纹丝不动,老师和教官也站在阳光下注视着我们,这种想法又收回了。我选择了坚强,我忍耐着、坚持着、等待着,等待着时间快快流逝。终于教官吹了一下哨子,并示意我们可以活动一会儿了。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我想只要自己肯坚强地去面对,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哨声过后,同学们又是揉胳膊又是捏腿的,老师见状也会来安慰我们。事后想一想,只要坚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都迎刃而解。
汗擦净了,我们依然是往日那种英姿飒爽,只不过是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我坚信,我的选择是对的。我绝不后悔我的选择。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联系材料可知,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选择,联系生活实际,长于记叙、抒情的同学可以就平日学习生活中某一件面临选择的事情展开来叙述自己的选择。记叙时,一定要把你面临选择时矛盾的心理状态渲染出来。语言要生动、形象,另外要挖掘出选择背后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要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设置悬念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叙述事件要完整、情节要有曲折性,心理描写要细腻、丰富。
本文写了“我”在一次军训时矛盾的心理状态,军训艰苦,是选择坚持还是选择放弃,“我”在纠结,在思考。最终还是强大的意志力战胜了自我,“我”选择了坚持。文章叙述事件完整,心理描写丰富、细腻,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开篇点题,文末扣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