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速度,在前一节课的实验中又认识了v-t图像。但学生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较弱。因此我讲通过知识的归纳,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加以培养和教育。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观看博尔特的100米决赛,提出问题,博尔特的速度有变化么 请同学描述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请同学提出身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有哪些
进而提出上一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了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否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小车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活动2【讲授】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同学做实验得到一条纸带,分析纸带,算出纸带上五个点的速度。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变化。
为了更直观的观察,做出一条V-t图像,发现规律。
提问1: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作出的小车运动的v-t图象。那么,小车速度的增加有什么特点或规律呢
我们要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有什么规律,那么,我们就取几段相等的时间间隔,看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图来试一试。
用课件投影,进一步加以阐述。现在我们先不给图中的交点表示什么下结论,我们一起来对图象进行分析。在v-t图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条直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和速度都是相同的。我们就说在这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v-t图线的交点仅表示物体的速度相等,并不表示相遇,同学们不要v-t把图象与x-t图象相混淆。
活动3【讲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应用
例1: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5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的速度能达到多少
例题2:某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练习1: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4.0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则刹车后3s末和6s末的速度各是多少
练习2:汽车以v=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前面有紧急情况,司机紧急刹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求从发现情况开始,汽车在7S末的速度。
合作探究:通过做题让学生总结速度-时间公式的应用注意事项。
活动4【活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指导生活
通过视频和数据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其他可能,想一下如何避免车祸的发生。
活动5【练习】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例1: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5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的速度能达到多少
例2:某汽车在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例3:汽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4.0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则刹车后3s末和6s末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4:汽车以v=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前面有紧急情况,司机紧急刹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S。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求从发现情况开始,汽车在7S末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