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12:3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琵 琶 行
白居易
1
2
3
目录
背景知识
前序分析
诗文赏析
背景知识
01
文体知识
歌、行、引:本来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名异而实同。例如:白居易《琵琶行》(长篇叙事诗)。
特点:音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便于长篇叙事或抒情。
作者介绍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其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并且写下了《新乐府》50首、《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另有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
前序分析
02
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小序交代了写作的背景,是全诗内容的概括,同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诗文赏析
03
江头送客闻琵琶(第一段)
江上聆听琵琶曲(第二段)
倾听诉说苦身世(第三段)
自叹谪居江州苦(第四段)
重闻琵琶青衫湿(第五段)
3
2
1
4
5
【思考】概括诗歌各段主要情节
1、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突然出现。 今义:超出一般,冲出。
2.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容颜。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3.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龄大了。 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古今异义
4.秋月春风等闲度
古义:随随便便。 今义:指平常、普通。
5.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理一理。 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6.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
今义:是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一个词,向前方。
1.名词作状语
(1)浔阳江头夜送客 夜:在夜里
(2)梦啼妆泪红阑干 梦:在梦里
2.名词作动词
(1)歌以赠之 歌:作歌。
(2)梦啼妆泪红阑干 泪:流泪。
(3)遂命酒 命:叫,吩咐
词类活用
3.形容词作动词
(1)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看重; 轻:轻视。
(2)江州司马青衫湿 湿:被浸湿。
琵琶女三次演奏
忽闻水上琵琶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主人忘归客不发
移船相近邀相见
技艺了得
暗写
比喻
烘托
却坐促弦弦转急
江州司马青衫湿
烘托
琴艺高超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像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像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像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译文:
(急切愉悦)
珠落玉盘
旋律
(情绪)
幽咽凝绝
(幽愁暗恨)
(激愤难平)
铁骑突出
曲终裂帛
(撕心裂肺)
直接模拟声音,或者使诗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了音乐悦耳动听和韵律节奏。
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点拨】除直接描写琵琶女的演奏外,诗中多处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点拨】景物描写
【解读】描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读】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江月中,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感动。情景交融,有“余音绕梁”之感。
1、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解读】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惆怅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探究】作者的遭遇和琵琶女有什么相似处?
两人都被社会压榨
有着相同的幽愁暗恨
【诗歌主旨】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人物 琵琶女 白居易
遭遇 流落浔阳 被贬江州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作商人妇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主题思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