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故乡 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故乡 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12: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什么是故乡?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相逢。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5 故乡
学习目标
01
知识备查
02
字词清单
03
初读课文
04
精读课文
05
教学目录
07 拓展延伸
06 课堂小结
1. 了解时代背景,分析闰土、杨二嫂和“我”的人物形象,掌握对比手法的妙用。(重点、难点)
2.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及作用。(重点)
3.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体会社会变更以及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双重因素所带来的对人性的影响以及扭曲。(素养)
学习目标
知识备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呐喊》《彷徨》《野草》等。他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知识备查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他目睹了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30,已是满脸皱纹,形容樵悴,向鲁迅讲述了农村人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1.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
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6.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两方面: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基本常识
知识备查
阴晦( ) 萧索 祭祀( )
伶俐( ) 愕然( ) 鄙夷( )
嗤笑( ) 应酬( ) 世面
惘然( ) 隔膜( ) 恣睢( )
心绪( ) 瓦楞( ) 寓所( )
猹( ) 五行( ) 弶( )
huì
读读写写


è
bǐ yí
chī
yìnɡ
wǎnɡ
zì suī

lénɡ

chá
xínɡ
jiànɡ
“祀”左边是“礻”旁,右边是“巳”,注意要封口。
字词清单

秕谷( ) 鹁鸪( ) 獾猪( )
潮汛( ) 颧骨( ) 髀间( )
伶仃( ) 瑟索( ) 寒噤( )
障壁( ) 廿( ) 折了本( )
深黛( ) 栅栏( ) 潺潺( )

bó ɡū
huān
xùn
quán

dīnɡ

jìn
niàn
shé
dài
zhà
chán
zhànɡ
( )横竖
( )蛮横

hénɡ
hènɡ
多音字
( )吓唬
( )恐吓

xià

( )项圈
( )羊圈

quān
juàn
【记少余多法】“模”,意为“模子;形状,样子”时,读mú;其他时候读mó。
意为“使害怕”时,读“xià”;
其他时候读hè。
以义辨音
形近字
睢( )恣睢
雎( )雎鸠
suī

晦( )阴晦
诲( )教诲
huì
huì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獾( )獾猪
颧( )颧骨
灌( )灌木
huān
quán
ɡuàn
廿( )廿日
甘( )甘甜
niàn
ɡān
恣( )恣睢
姿( )姿态


数词,是“二十”的意思。
【串句记忆法】在这秋风渐起的黄昏里,听着凄清的箫( )声,使人更觉萧( )索。
xiāo
xiāo
【形旁辨字法】“阴晦”与天气有关,故“晦”的形旁为“ ”;“教诲”需用语言。故“诲”的形旁为“讠” 。
形容轻松畅快。
松松爽爽
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聚族而居
阴沉,昏暗。
一望无际
一眼看不到边,形容辽阔。
阴晦
词语集注
惘然
隔膜
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
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惘然:侧重于失意,精神恍惚,多形
容人的神态、心情。
怅然:侧重于形容不如意,心中不愉
快,多用于形容心情。
隔膜:使用范围较窄,一般只指人与人之间情意
不通的障碍。
隔阂:使用范围较广,不仅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情
意不通的障碍,还可以指其他方面的,如
民族之间的、地方之间的、语言之间的。
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农历每月初一。望:月圆,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
出自秦观《蝶恋花》:“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波一望空无际。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分析人物特征,感受文章风格,思考这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划分文章层次。
2.列出文中出现的人物。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5)
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原因及心情。
第二部分(6-77)
写“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
第三部分(78-88)
写“我”离开故乡时的种种感触,表达了“我”对追求新生活的执着信念。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线索、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小说按时间顺序,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即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主要人物有闰土、杨二嫂、“我”。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读第一部分
第二段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写出了故乡的沉寂与凄凉,渲染了凝重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情,从侧面交代了小说的社会背景,为全文奠定了黯淡的基调。
1.找出描写少年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外貌:“紫色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动作:“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语言:“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
品读第二部分
阅读第二部分有关对闰土的描写,回答下列问题。
2.少年闰土对“我”的态度如何?对生活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对“我”的态度:不怕“我”,不到半日,便和“我”熟识了,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分别时对“我”依依不舍。
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农村生活知识丰富。
3.怎样理解“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厚障壁”是借喻,指人与人之间因身份、地位、境遇差异而造成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在于这样的隔膜在生活中是普遍而合理的存在,难以打破。这反映出封建礼教的传统等级观念对闰土的毒害和摧残之深。
4.分析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形象?中年闰土又是怎样样的形象?
少年闰土是一个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勇敢可爱的农村小英雄的形象。
中年闰土是一个苍老贫困、麻木迟钝、勤劳质朴、痛苦挣扎,但并无觉悟的农民形象。
5.结合课文,分析闰土变化巨大的原因。
表面原因: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深层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社会制度落后。
6.作者写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外貌、动作、对话以及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下,遭受着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和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悲惨命运的深刻社会根源,即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
7.“我”对闰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当年,“我”对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而羡慕不已;
现在,“我”为闰土与“我”之间的隔膜感到悲哀。
闰土这个形象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民众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
阅读第二部分有关对杨二嫂的描写,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杨二嫂的?杨二嫂是个什么样的人?
(1)语言描写
①“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泼悍
②“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势利、尖刻
贪婪、爱占便宜
③“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2)外貌描写
①“终日坐着”“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
尖酸自私、粗俗、瘦长
年轻漂亮,安分守己
②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3)动作描写
①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贪婪
2.杨二嫂由一个年轻漂亮、端庄文静、安分守己的“豆腐西施”变成一个尖刻泼辣、贪婪自私、势利、爱搬弄是非的“圆规”,原因是什么?
农村经济衰败、生活的贫困、小市民势利贪婪的恶习使她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3.既然闰土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呢?
这是一种对比手法,小说以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来对比衬托闰土的淳朴诚实,从更广泛意义上展示人与人关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会落后观念对他们精神的毒害与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创造新生活的炽热感情。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读第三部分
1.“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一句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我”为什么感到“悲哀”?
“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我”对美丽故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的未来是渺茫的,正因为这些,所以“我”感到“悲哀”。
2.“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中“路”的含义是什么?
“路”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离开故乡的路;二是指人生的路。
3.怎样理解“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的含义?
“我”和闰土由无拘无束的兄弟关系变成了“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的“老爷”与“奴才”的关系。而宏儿与水生的关系还是“一气”。小说通过“我”
和中年闰土的隔膜与宏儿和水生的“一气”的对比,表达了“我”的希望:希望新一代不再像老一代那样又彼此隔膜起来,不希望他们像老一代那样过着“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的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整体归纳探究
1.如何理解小说中“我”这个形象
小说中的“我”漂泊异乡,在异地谋食,属于“辛苦展转而生活”的知识分子。“我”心存对故乡的美好回忆,面对故乡每况愈下、经济凋敝的现状感到痛心;面对故乡人与“我”之间的隔膜感到悲哀。
面对故乡的未来陷入思索,有时会感到迷茫彷徨,但仍对未来充满希望。
由此可见,文中的“我”是一个不满黑暗现实、追求新生活,但又时时因失落而动摇的启蒙者、批判者、孤独者。
2.浏览课文,结合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总结出“我”的心情变化脉络。
“我”
心情变化
急切
悲凉
沉重、忧愤
高兴、佩服、依依不舍
惊讶、困窘
兴奋、惊异
茫然、气闷、悲哀、希望
回故乡
忆故乡
忆闰土
见杨二嫂
见闰土
见故乡
离故乡
3.分析本文写作特色。
(1)在对比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突出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如作者通过故乡二十余年前后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对比,揭示了中国农村经济破产的悲惨现实。“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鲜明对比,写出了旧中国善良的人民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变成“木偶人”的痛苦遭遇。
(2)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勾勒出一个健康、活泼的农村少年形象;而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则展现出一个受尽折磨和压榨的旧中国农民的形象;对杨二嫂素描式的勾勒及对其势利、尖刻、咄咄逼人的语言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泼辣粗俗、尖酸刻薄的城镇小市民的形象。
(3)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反映出农村的衰败和“我”悲凉的心情;作为少年闰土活动背景的“神异”图画,有种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出“我”对闰土的喜爱和对少年生活的怀念;离开故乡时的景物描写,创造了静谧的气氛,形成情景交融的深远意境。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杨二嫂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运用对比,突出主题。
“萧索”的“荒村”与海边沙地“神异的图画”,是景物的对比;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豆腐西施”与“圆规”,是人物今昔的对比;闰土与杨二嫂是典型人物的对比。各方面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旧中国农村生活日益贫困,人与人之间感情日趋冷漠”这一主题,也抒发了“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写作特色

景物描写,烘托人物。
开头的景物描写,反映了农村的衰败和“我”悲凉的心情;作为少年闰土活动背景的“神异”图画,创造了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喜爱。离开故乡时的景物描写,创造了静谧的气氛,形成情景交融的深远意境。
塑造人物,手法多样。
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如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真实地刻画了一个饱受艰辛、磨难的下层贫苦农民的形象。对杨二嫂的语言描写:“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这里的尖刻犀利的语言,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性格扭曲的小市民的形象。再如文中对闰土、杨二嫂的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也很精彩。
故 乡
故乡之变:萧条景况 悲凉心情
人物之变
“我”的期望:打破隔膜 探求新路
闰土:小英雄 木偶人
杨二嫂:豆腐西施 圆规
“我”:急切回乡 失望
改造旧社会
创造新生活
板书设计
鲁迅小说《社戏》《故乡》的不同
拓展延伸
《社戏》 《故乡》
感情基调 是暖色调,对故乡景美、人情美的眷念。 是冷色调,对故乡的变化感到悲凉,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底层人民的压迫而无声呐喊。
人物形象 双喜、阿发、六一公公等人物是纯朴、善良、友爱的农民。 闰土由活泼、开朗变为麻木不仁,杨二嫂由端庄文静变得贪婪、尖酸。
社会背景 文中的农村是“我” 儿时未经历多重压迫的农村。 文中的农村是“我”人到中年后的,经历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后,破败的农村。
(一)鲁迅名句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