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课件(共4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课件(共4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12: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第八课
生命的诗意
我校第三届校园文化节系列文化活动之“诗词大会”共有三场,第二场为“大唐男儿:诗体与诗风”。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沉的思考。活动选取了唐朝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三首以思考人生和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在学习的过程中,让诗歌再次走入生活,进入内心,内化为日常思考。
本场专场活动具体包括“走近经典”“浪漫与现实的交汇”等活动。
大唐男儿
任务一
任务二
目录
走进经典
浪漫与现实的交汇
走进经典
任务一
1.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构图补充完整并找出本诗的主旨句。
活动一 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时间 景物 特色(意境) 作者心情
第一天晚 急切兴奋
第二天白天 雄奇壮观,奇幻瑰丽,昏暗恍惚
第二天傍晚 泉林云水
第二天夜晚
主旨句:﹍﹍﹍﹍﹍﹍﹍﹍﹍﹍﹍﹍﹍﹍﹍﹍﹍﹍﹍﹍﹍﹍﹍﹍﹍
时间 景物 特色(意境) 作者心情
第一天晚 湖月清猿 幽静雅致 急切兴奋
第二天白天 半壁海日 迷花曲径 雄奇壮观,奇幻瑰丽,昏暗恍惚 流连忘返
第二天傍晚 泉林云水 迷离恐怖 悚然惊奇
第二天夜晚 洞天仙境 离奇变幻 辉煌富丽 幸福陶醉
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登高》主要写重阳节登高,哪些诗句是写登高所见?哪些诗句是写登高所感?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活动一 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登高
整体感受:悲凉、凄楚、痛苦、孤独。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两联写登高所见
后两联写登高所感
江头送客闻琵琶→﹍﹍﹍﹍﹍﹍﹍﹍﹍﹍﹍﹍→
歌女倾诉身世苦→ ﹍﹍﹍﹍﹍﹍﹍﹍﹍﹍﹍﹍ →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主旨句: ﹍﹍﹍﹍﹍﹍﹍﹍﹍﹍ ﹍﹍﹍﹍﹍﹍﹍﹍﹍﹍
活动一 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3.梳理《琵琶行并序》正文部分的写作思路并找出本诗的主旨句。
琵琶行并序
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活动二 朗读诗歌,体会诗韵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活动三 揣摩语言,领悟诗情
1.《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惝恍的梦境。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仙境”: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天空广袤无垠,碧蓝深邃,日月高照,金银筑成宫阙、楼台辉煌,仙人们以霓霞为衣,以风为马,纷纷飞下。老虎弹瑟,鸾鸟驾车,神仙成排成列,多如密麻。
活动三 揣摩语言,领悟诗情
2.《登高》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评它“把悲秋的情感推向了极致”,宋代罗大经曾说这一联含有八层意思。请写出你的赏析感受。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活动三 揣摩语言,领悟诗情
(3)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地刻画有声的音乐。在《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将琵琶乐曲的效果描绘得精彩而感人。诗人是如何表现琵琶的音乐魅力的,从哪些角度、用哪些方法描写的?
角度 弹奏的动作 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些动作娴熟连贯而有节奏,体现琵琶女技艺之高超。
旋律的变化 嘈嘈、切切、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舒,松弛有度。
听众的反应 “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如痴如醉,进入忘我境界。
方法 贴切的比喻 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冰泉冷涩”等。
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演奏结束后周边环境的寂静,来烘托渲染音乐的强大魅力。
浪漫与现实的交汇
任务二
活动一 知人论世
仔细品味诗歌的不同特点,了解和体会诗人的性格、经历和人生的际遇对诗歌风格的影响,填写下面的任务单。
任务单
诗歌 作者 人生经历 人生态度与诗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诗歌 作者 人生经历 人生态度与诗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李白早年曾做过短期的宫廷诗人,但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变化,他率直的个性很难被朝中的权贵们所容忍。于是李白向唐玄宗上书请求离京。公元745年,他的请求被批准,他离开长安,开始了漫游山水的生活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蔑视权贵,追求理想、自由;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了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诗歌 作者 人生经历 人生态度与诗风
《登高》 杜甫 杜甫35岁以前,读书和漫游;35岁至44岁,困居长安;45至48岁,陷贼和为官;48岁至58岁,漂泊西南,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名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忧国忧民,希冀国泰民安。其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其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沉郁顿挫,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诗歌 作者 人生经历 人生态度与诗风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白居易的一生以44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志在兼济”,对经济、政治、军事、文教各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意见,却以越职言事之罪,出贬为江州司马;后期——自贬江州至死,“独善其身”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诗人,他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他关注民生,其诗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江州之贬对诗人是一个沉重打击,思想较前期有了显著的不同,诗歌也丧失了战斗性和光芒,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代替了前期的“讽喻诗”
活动二 诗句与诗风
诗评家们评论李白诗“豪迈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白居易诗“通俗鲜明”,请广泛阅读并分别举出诗句予以说明。
示例
李白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豪迈的情怀使得诗歌的表达瑰丽无比,奇特俊逸。
示例
杜甫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诗人因国家处于战乱、亲人离散、自身年老多病而愁苦至极,使得写出的诗歌沉郁顿挫。
示例
白居易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通俗字眼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这体现了白居易诗通俗鲜明的特点。
活动三 诗体与诗情
请简要分析诗歌体式(歌行、律诗)的选择和运用与诗人感情表达的关系。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诗采用杂言歌行体,这种诗体不讲求对仗、平仄,押韵较宽,诗句长短不限,体格自由,适合笔随兴致、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梦游天姥吟留别》选择古风,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风格飘逸奔放,并直抒胸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出李白对权贵的蔑视。
登高
杜诗是格律严整的律诗,格律诗结构严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语言精练,讲究对偶,适合表达深沉悲慨之志,杜甫的《登高》就选择了七言格律体。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所写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琵琶行并序
白诗是句式整齐的歌行体,把写景和抒情穿插到叙事中,语言流转自然,通俗易懂,刻画形象生动鲜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把封建社会底层艺伎的痛苦生活与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相提并论共表同情,表现出了极强的人民性。
活动三 风格与地位
李、杜的风格尽管截然不同,但为什么他们同是唐诗的双子星座?
李白与杜甫,唐代最伟大的两个诗人,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李白是浪漫主义的“诗仙”,喜欢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一个奇伟瑰丽的世界,表达自己豪迈旷达的人生追求;杜甫是现实主义的“诗圣”,擅长把现实中的风物纳入诗中,让一个个意象成为承载自己感时伤怀、忧国忧民情怀的载体。两人均在自己所擅领域内达到了巅峰。
课后活动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