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6 12:2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七课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隋唐制度为什么变?变的又是什么?
目录
第一章|选官制度
第二章|三省六部制
第三章|赋税制度
01·
选官制度
应对——选官制度之变
选官制度 时间 选官标准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魏晋南北朝
隋唐—1905
门第
才学
依据教材,完成下表:
察举制
汉朝
品行
谢生,出身名门王族,父亲在朝中担任大官。
欧阳生,出身寒微,高大俊朗,才学渊博,能言善辩,高中榜眼。
陈生,儒生,为人正直,是当地有名的孝子。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当堂练习1
谢生,出身名门王族,父亲在朝中担任大官。
欧阳生,出身寒微,高大俊朗,才学渊博,能言善辩,高中榜眼。
陈生,儒生,为人正直,是当地有名的孝子。
汉朝
魏晋南北朝

当堂练习1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思考: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统治乃至世界有什么影响?(课本P40-41)
学思之窗
材料一: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材料三:(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①择优录取,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
②把选官大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③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重学、好学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④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⑤为西方国家形成现代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
①科举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浪费读书人的青春,
②用儒家经义作为考试内容,忽视实用性学问,阻碍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禁锢人民的思想。
消极
02·
中央官制
秦朝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
三省制
三省六部制
(汉承秦制)
图示解史
政事堂(议政)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皇帝
三 省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六 部
起草诏令
封驳审议
负责执行
当堂练习2
学校得知有同学反映学校宿舍四人间不足的情况,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官制下将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此种运作方式有何意义?
中书省(起草) 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执行)
兵部 吏部 礼部 工部 户部 刑部
皇帝
最近有同学反映,学校四人间不够啊!
没毛病
欧了
干就完了
增加四人间
皇帝
三 省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六 部
深化理解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分散
分工明确,便于提高行政效率。
三省最高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都是宰相,形成中央决策层,便于集思广益相权分散。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
03·
赋税制度
1.魏晋时期:租调制
(一)唐之前的赋税制度的变革
(1)实施基础: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
国家分配无主荒地
(2)主要内容:
以户(一夫一妻)为单位,进行征收
租——田亩税
调——人头税(户税)
成年男子需负担一定的徭役。
2.唐初:租庸调制
(一)唐代赋税制度的变革
(1)内容
征收对象:21—59岁的成年男子
征税类目:租——田亩税
庸——男子不去服役的纳绢/布代役
调——人头税
(2)特点
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
可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
贵族官僚享有免交租庸调的特权
(3)影响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唐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手里无地可分,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土地平均
税收平均
土地兼并
税收平均
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
(二)两税法
租庸调制被取代
史料阅读:国家要收多少税?依据什么来收?什么时候收?
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年龄差异) ,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 。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人丁与资产并重”
(二)两税法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均田制、账籍制 政策基础
国家授田的成年男丁 征税对象
按人丁纳税 征税依据
租、庸、调 征收名目
对人身控制较严 人身依附情况
土地自由买卖
以土地、财产为主
户税交钱、地税交粮
除王公外一切家户都要承担
减轻人身控制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国家对土地兼并开始采取放任态度
思考:根据下列表格和课本内容,说说唐代赋税制度变化所呈现的特征和趋势。
唐朝中后期,实行两税法的主要意图是( )
A.改变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B.放松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
C.解决财政困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抑制土地兼并
C
当堂练习3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变化:两汉察举——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创新:权力集中中央、考试衡量才学、方式公开公正。
中央官制
选官制度
赋税制度
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变化:秦汉三公九卿制—汉武帝设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
创新: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节制君权。
影响: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是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变化:魏晋租调制和北魏均田制——唐前期租庸调制,后期两税法。
创新:从人丁到财产的流变
影响:租庸调制以庸代役,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和政府的赋税收入。
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保证国家收入,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历代基本沿用。
课堂小结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制度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