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嘉善中学高二数学(文)月考卷(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文档属性

名称 2007年12月嘉善中学高二数学(文)月考卷(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8-01-06 18: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嘉善中学高二数学(文)月考卷2007.12

本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公式和数表:

0.50
0.40
0.25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0.455
0.708
1.323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
1、在回归直线方程中,回归系数表示: ( ▲ ).
A、当,的平均值 B、当变动一个单位时,的实际变动量
C、当变动一个单位时,的平均变动量D、当变动一个单位时,的平均变动量
2、复数的共轭复数是 ( ▲ ).
A、 B、 C、 D、
3、一同学在电脑中打出如下若干个圈: ○●○○●○○○●○○○○●○○○○○●…,若将此若干个圈依此规律继续下去,得到一系列的圈,那么在前120个圈中的●有( ▲ )个.
A、12 B、13 C、14 D、15
4、两个变量与的回归模型中,分别选择了4个不同模型,它们的相关指数如下 ,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是 ( ▲ ).
A、模型1的相关指数为0.98 B、模型2的相关指数为0.80
C、模型3的相关指数为0.50 D、模型4的相关指数为0.25
5、类比平面内正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内角相等”的性质,可推出正四面体的下列哪些性质:①各棱长相等,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②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相邻两个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③各个面都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同一顶点上的任两条棱的夹角都相等。你认为比较恰当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6、若对应的点在y轴(原点除外)上,则实数的值为( ▲ ).
A、1 B、1或2 C、0 D、-1, 1, 2
7、已知,且,则不能等于( ▲ ).
A、 B、
C、 D、
8、为研究变量和的线性相关性,甲、乙二人分别作了研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到回归直线方程和,两人计算知相同,也相同,下列正确的是:( ▲ ).
A. 与重合 B. 与一定平行
C .与相交于点 D. 无法判断和是否相交
9、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方程有有理根,那么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下列假设中正确的是( ▲ ).
A、假设都是偶数 B、假设都不是偶数
C、假设中至多有一个偶数 D、假设中至多有两个偶数
10、已知复数z满足则=( ▲ ).
A、1 B、0 C、 D、2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题4分)
11、设,则__▲__.
12、已知方程是根据大学生的身高(单位:cm)预报其体重(单位:kg)的回归方程,则该方程在样本处的残差为__▲__.
13、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贫穷,教育也许是其中之一,在研究这两个因素的关系时收集了美国50个州的成年人受过9年或更少教育的百分比()和收入低于官方规定的贫困线的人数占本州人数的百分比()的数据,建立的回归直线方程如下,成年人受过9年或更少教育的百分比()和收入低于官方的贫困线的人数占本州人数的百分比()之间的相关系数__▲_ 0. (填 “”或“”).
14、如下图,第n个图形是由正n+2边形“扩展”而来,(n=1、2、3、…)则在第n个图形中共有__▲_ 个顶点。
15、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记,试通过计算的值,推测出__▲__.
16、设,,则的最大值为__▲__.
三.解答题(共6小题,6+7+7+8+8+10=46)
17、求证:
18、在对人们休闲的一次调查中,共调查了124人,其中女性70人,男性54人,女性中有43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另外27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运动;男性中有21人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另外33主要的休闲方式是运动。①根据以上数据建立一个2×2的列联表;②通过计算说明能否有95%的把握说性别与休闲方式有关系。
19、设大于0,用反证法证明3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20、关于某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所支出的维修费用(万元),有如下的统计资料:
x
2
3
4
5
6
y
2.2
3.8
5.5
6.5
7.0
如由资料可知对呈线形相关关系. 试求:①线形回归方程;②估计使用第10年时维修费用是多少?
21、在复平面上,设点A、B、C ,对应的复数分别为,,.过A、B、C 做平行四边形ABCD。 求点D的坐标及此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BD的长.
22、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底面ABCD,PA=AB=1,AD=,点F是PB的中点,点E在边BC上移动.
(1)求三棱锥E-PAD的体积;
(2)点E为BC的中点时,试判断EF与平面P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证明:无论点E在BC边的何处,都有PE⊥AF.
DBCAB CDCBC
-1-i 2.45 > (n+2)(n+3)
(n+2)/(2n+2) 3

k≈6.20,能有95%的把握

y=1.23x+0.08 12.38
D(3,3) 13^(1/2)
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