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植物生长 B.经济危机 C.台风 D.火山爆发
2.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人的体积约为 350 米 3
B.七上科学课本的质量为 350 克
C.课桌距地面高度为 75 毫米
D.冬天早晨大气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
3.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14 页)
A.
C.
B.
D.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 12.33cm、12.36m、
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5.有四个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块大衣柜玻璃, 他们所测量的结果中正确的是
( )
A.118.7 cm B.118.75 cm C.118.753 cm D.1187.5 cm
6.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不能用的是(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 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
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之间的距
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 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7.PM2.5 表示空气中细小的悬浮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粒径小,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
直径的二十分之一。则这种颗粒物的直径最接近( )
A.2.5 微米 B.2.5 毫米 C.2.5 厘米 D.2.5 分米
8. “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节告诉我们很多仪器的正确操作使用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在老师的
指导下学会了很多, 这是一项基本操作技能。你认为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第 2 页(共 14 页)
A.
B.
C.
D.
9.有甲、乙、丙三种量筒,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为甲:500 毫升,10 毫升;乙:100 毫
升, 1 毫升;丙:50 毫升,1 毫升。现要量取 42mL 水,应选择上述哪一种量筒进行测量( )
A.甲 B.乙 C.丙 D.都可以
10.小金同学很喜欢上科学课。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只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 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
11.用最小刻度为 cm 的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得练习本的长度为 21.0cm,21.1cm,21.2cm,21.3cm,
则( )
A.练习本的长度最接近于 21.1cm B.练习本的长度最接近于 21.15cm
C.练习本的长度最接近于 21.2cm D.练习本的长度最接近于 21.3cm
12.原来在量筒中盛有 60 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 15 毫升的酒精, 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
完后俯视量筒读数, 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A.大于 15 毫升 B.等于 15 毫升 C.小于 15 毫升 D.无法确定
13.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 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怀疑“蜜蜂是色肓 ”这一说法,他认为蜜蜂
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表达交流
14.当你肚子疼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 是否感觉疲劳; 然后用手
去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直接目的是为了( )
A.建立假设 B.获取事实和证据
C.提出问题 D.制定计划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下列仪器中,作为热源用来加热的是 ;用于观察较小物体的是 ;
用作少量物质反应容器的是 。 (填写序号及对应的仪器名称)
16.如图所示为用 A.B 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 (A/B) 精密一些;就测量的方法而言,刻度尺 的放置不正确。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得木块边长是 cm。
第 3 页(共 14 页)
17.要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小石块的体积,应使用 法。步骤:①取适: 量水,用量 筒测出水的体积为 V1 ;②用细线拴住小石块, 缓缓浸没于量筒的水中, 测出体积为 V2 ,则 V 石
= ;③整理仪器 。
18.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 4℃, 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
水中读数为 96℃。若用此温度计测量某杯液体的温度是 22.4℃, 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
是 。
19.
(1)某同学测一本书的厚度, 五次测量的长度分别为:2.12 厘米、 2.14 厘米、2.13 厘米、 2.15
厘米、 2.23 厘米, 则测量结果应取 。
A.2.1 厘米 B.2.13 厘米 C.2.135 厘米 D.2.14 厘米
(2)小明想测量大米的体积,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 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 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中的方式
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 (填“偏大 ”“偏小 ”或“无影
响”)
(3)小亮在“长度的测量 ”实验中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 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
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 n 圈,则纸带厚度
是 。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警察常常利用罪犯遗留下来的脚印, 来得出罪犯所穿鞋的尺码,从而推算出罪犯的身高。人
的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
第 4 页(共 14 页)
小金大胆猜测: 人的脚印长度和身高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金测量了家中部分成员的脚印长和身高, 并记录在下表中。
成员 爸爸 妈妈 爷爷 奶奶 自己 弟弟
脚印长(cm) 26.5 24.5 26.0 23.5 24.5 19.5
身高(cm) 172.0 162.5 168.5 155.0 164.5 126.0
6.5 6.6 6.5 6.6 6.6 6.5
(1) 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码数来表示鞋子大小, 其关系可大致表示为:鞋码号(尺码)=脚印长
(cm)×2-10。请算出小金同学鞋子大小为 码。
(2)请将表格 处用相应文字填写完整。
(3)从上述数据是否支持小金的猜想?答: (选填“支持 ”或“不支持”)。表中可得
出的实验结论是 。
21.学生为测定科学书的纸张厚度, 采取如下步骤:
(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 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了零刻度是否磨损;
(c)计算每页纸的厚度 d= ;
(d)取得科学书内 100 页叠齐压紧.
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 上述步骤中 步骤是错误的,
应改为 。 ·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第 5 页(共 14 页)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烧烤深受大家喜爱, 烤制中会产生一定量的致癌物苯并芘,我国限定食物中苯并芘含量不超 过 5μg/kg。某实验人员从市场上购买了鲜猪肉,切取猪肉绞碎均匀,称取每份 10g,分别在 200℃、
280℃温度下烤制一段时间。测定烧烤制品中苯并芘含量, 记录数据绘制右图:
(1)该实验研究烧烤制品中影响产生苯并芘含量的因素是 。
(2)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的起 作用。
(3)小金根据上图得出结论: 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烤制时间越久, 烤制品中产生的苯
并芘含量都越高。有同学认为如此实验得出结论不够可靠,理由
是 。
(4)根据实验结果,给烧烤制品在烤制过程的科学建议
是 。 (两点及
两点以上)
23.现有一个墨水瓶、一个瓶塞、 一把刻度尺和一些水,请设计实验步骤, 粗略测量出墨水瓶的
容积。
第 6 页(共 14 页)
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B
【解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
能动性因素影响。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A.植物生长, 属于生命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 A 错误;
B、经济危机,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 B 正确;
C、台风, 是大气运动形成的,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的,属于自然现象, C 错误;
D、火山爆发, 是地热能的剧烈释放, 属于自然现象,D 错误。
故选 B
2.B
【解析】根据对体积、质量、长度和温度的认识判断。
A.一般情况下,人的体重大约为 50kg,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 那么人的体积大约为:
V = p (m) = 103 (5)kg (0k)/ (g)m3 = 0.05m3 ,故 A 错误;
B.科学课本的质量大约 350g,在正常范围内, 故 B 正确;
C.同学的升高大约 160cm,课桌面在同学的腰间, 即高度为: 160cm×=80cm,故 C 错误;
D.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为 37℃, 而冬天早晨的气温大约在-15℃,故 D 错误。
故选 B。
3.D
【解析】此题考查了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及刻度尺的使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若没有磨损,就应
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
第 7 页(共 14 页)
:A.刻度尺未从零刻度开始,所测长度会偏大,故 A 错误;
B.刻度尺与桌面不垂直, 不能保证保所测长度即为直径, 故 B 错误。
C.温度计测量时,下端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D.此方法中的三角板和桌面均与刻度尺垂直,这就确保了刻度尺所测长度就是圆锥体的高,且刻
度
尺是从零刻度开始的,故 D 正确;
故选 D。
4.C
【解析】数据往往会多次测量, 求平均值,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第 4 次测量结果中的 12.75cm 与其他的数据相差太多,是数值不正确。所以该物体的长度应记
为12.33cm+12.36cm+12.35cm=12.35cm
3
故答案为:C
5.B
【解析】记录长度的测量结果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据此判断。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那么记录结果必须精确到毫米的下一位。如果用厘米作单位,小数部分
应该有两位,故 B 正确。
故选 B。
6.D
【解析】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有很多种,像 A.B、C 这三种办法都能用,只是有误差,可以采 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D 这种办法不能用,因为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松开后 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测量结果要比真实值小很多。通过绳子等物体测量圆柱体周长时,要特别注
意,绳子不能有弹性。
A.用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 然后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量出
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故该选项正确;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处
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故该选项正确;
第 8 页(共 14 页)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故该选项正确;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 量出绕过圆柱体橡皮筋的长即是圆柱体的周
长。错误, 因为橡皮筋有弹性, 所以,测量结果是错误的,这个办法不能用。
故答案为: D
7.A
【解析】长度是指将实际的量与真实值进行比较的过程,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为:米、分米、厘
米、毫米、微米和纳米;
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 50μm, PM2.5 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直径的二十分之一 ,则 PM2.5 的直径
接近 2.5 微米;
故答案为: A.
8.D
【解析】1、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正确操作: 试剂瓶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试管略倾斜, 瓶口与
试管口紧挨;
2、闻气味的正确操作: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
3、正确引燃酒精灯:用点燃的火柴去引燃酒精灯;
A.图中试剂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正确, A 错误;
B、图中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腔闻气味的方法正确, B 错误;
C、图中用点燃的火柴去引燃酒精灯操作正确, C 错误;
D、图中用已点燃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操作错误, D 正确。
故选 D
9.C
【解析】选择测量工具时,要求量程要大于被测的物理量,但是稍大即可, 这样分度值会更小,
测量会更精确, 据此分析判断。
三个量筒的量程都大于 45mL,但是 50 毫升最小, 且分度值也最小,所以测量最精确, 故 C 正
确, 而 A.B、D 错误。
故选 C。
第 9 页(共 14 页)
10.D
【解析】根据科学研究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正确。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正确。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正确。
D: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 但不是盲目地崇拜, 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
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 不正确。
故选 D。
11.C
【解析】在测量长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将四次测得的长度相加后,再除
以次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即可。
练习本的长度为: ≈ 21.2cm。
故答案为: C。
12.A
【解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 ”的规律分析解答。
倒完后俯视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比实际体积大,即量筒中实际剩余的将小于 45mL;根据 V=V1-V2
可知, 当 V1=60mL 不变时,V2 偏小,那么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大于 15mL。
故选 A.
13.B
【解析】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 质疑 和研究。
奥地利动物学家费里施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作出假设;
故答案为: B。
14.B
【解析】科学探究包括: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当你肚子疼到医院里看病时, 通常医生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也会用手挤
第 10 页(共 14 页)
压你的肚子,还会让你去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这些行为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事实与论证,
然后得出结论。
故选 B。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②酒精灯; ⑤放大镜;①试管
【解析】根据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用途分析解答。
作为热源用来加热的是酒精灯,故选②; 用于观察较小物体的是放大镜,故选⑤; 用作少量物质
反应容器的是试管, 故选①。
16.A;B;2.20
【解析】该题主要涉及长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选择和使用。(1)刻度尺的分刻度越小,刻 度尺越精密;(2)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 物体紧靠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侧;(3)刻度尺的
最小刻度为 1 厘米或 1 毫米时, 先读出刻度尺上的读数, 然后往后估读一位;
(1)A 尺的最小刻度为 1 毫米, B 尺最小刻度为 1 厘米, A 尺的最小刻度更小一些,故 A 尺更为
精密一些;
(2)A 刻度尺有刻度一侧紧靠物体, 而 B 刻度尺无刻度一侧紧靠物体, 故 B 刻度尺的放置不正
确;
(3)B 刻度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读数无效;A 的测量结果有效,从图中可知 A 尺的最小刻度为
1 毫米,且物体刚好为 2.2 厘米,往后估读一位, 即 2.20 厘米;
故答案为: A;B;2.20
17.排水; V2-V1
【解析】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无法通过测量长、宽、高, 利用已知的体积公式计算出体积,但是利
用水的流动性, 将其浸没再水中时, 用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就是它的体积, 据此分析解答。
(1)要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小石块的体积,应使用排水法。
(2)步骤:
①取适量水,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为 V1 ;
②用细线拴住小石块,缓缓浸没于量筒的水中,测出体积为 V2 ,则 V 石=V2-V1;
第 11 页(共 14 页)
③整理仪器 。
18.20℃
【解析】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液柱长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
为 t,显示温度为 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 ,据此计算即可。
根据 = 得到: = ;
解得: t=20℃。
19.(1)D
(2)偏大
(3)(D2—D1 )/2n
【解析】(1)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 结果略有不同,但是差异不大,据此去掉
错误的数据,然后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数即可;
(2)用量筒测出的体积=大米的体积+空隙的体积,据此判断;
(3)根据图片可知,大圆的半径=小圆的半径+纸带的总厚度, 据此分析计算。
(1)比较可知,2.23cm 明显偏大, 所以为错误数据,将其去掉。
那么这本书的厚度为:2. 12 厘米+2. 14 厘米4 (+)2. 13 厘米+2. 15 厘米 = 2.14 厘米,故选 D。
(2)于是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 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中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
体积, 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大;
(3)根据图片可知,大圆的半径=小圆的半径+纸带的总厚度, 即 = n ;
解得: = 。
三 、实验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1)39
(2)身高与脚印长之比(或者身高/脚印长)
(3)支持;身高与脚印长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其比值大约为 6.5 左右(合理即可)
【解析】(1)从表格做中找到小金的脚长,代入公式计算;
(2)根据表格中第三行数据和前两行数据的关系解答;
第 12 页(共 14 页)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小金的猜想是否正确, 并描述身高与脚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可。
(1)小金的脚印长为 24.5cm,则它的鞋子的大小为:24.5×2-10=39。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第三行的数值等于身高与脚印长的比值, 因此空白处填写:身高与脚
印长之比(或者身高/脚印长)。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小金选取了 6 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比值都接近一个定值, 因此支 持他的猜想。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身高与脚印长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 其比值大约为 6.5 左右。
21.dbac 或 bdac;c;计算每页纸的厚度 d= ; (其他合理也可)
【解析】(1)根据“累积法 ”测微小的长度的步骤进行解答;
(2)课本的每张纸上印有 2 页内容,因此 100 页纸的张数为:100÷2=50(张);
(1)测得科学书的纸张厚度,正确的步骤为:
(d)取得科学书内 100 页叠齐压紧.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了零刻度是否磨损;
(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 L;
(c)计算每页纸的厚度 d= ;
那么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dbac 或 bdac ;
(2)课本的每张纸上印有 2 页内容,因此 100 页纸的张数为:100÷2=50(张),因此计算每页
纸的厚度公式为: d= ,因此步骤 c 是错误的。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1)电烤温度、电烤时间
(2)对照
(3)应该增加其他食物重新实验:没有用更多的样品实验,存在偶然性。
(4)温度低烧烤时间可适当延长:温度高烧烤时间适当缩短: 不食用未烤熟的食物,不食用烤
焦的食物, 尽量切掉烤糊发黑的部位:烤制时间过长,苯并芘含量过高,可能致癌
【解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
第 13 页(共 14 页)
死亡。
2.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 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
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1)该实验研究烧烤制品中影响产生苯并芘含量的因素是电烤温度、电烤时间。
(2)测定烤制前生猪肉中苯并芘含量的起对照作用。
(3)小金根据上图得出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烤制时间越久, 烤制品中产生的苯 并芘含量都越高。有同学认为如此实验得出结论不够可靠,理由是应该增加其他食物重新实验:
没有用更多的样品实验, 存在偶然性。.
(4)根据实验结果,给烧烤制品在烤制过程的科学建议是:温度低烧烤时间可适当延长:温度高
烧烤时间适当缩短:不食用未烤熱的食物,不食用烤焦的食物,尽量切掉烤糊发黑的部位:烤制
时间过长, 苯并芘含量过高,可能致癌。
23.解:实验步骤:
⑴用刻度尺测出墨水瓶的底面直径 d;
⑵在墨水瓶中倒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深度 h1;
⑶塞紧瓶塞,将墨水瓶倒置,用刻度尺测出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高度 h2。
第 14 页(共 14 页)
墨水瓶的容积为 V=Sh=π( )2 ×(h1+h2)=
πd2 ×(h1+h2)。
【解析】墨水瓶上口小,下口大,不是规则的柱体,因此不能简单的使用 V=Sh 计算出它的容积。 我们可以在瓶内加入适量的水(水面不能超过变径的地方),这时有水部分的形状就是上下粗细 一致的柱体。然后再将瓶子倒置,此时无水部分也是上下粗细一致的柱体。只要用刻度尺分别测
出瓶底的直径和两个高度,根据 V=Sh 分别计算出两个体积,最后相加即可。
(1)用刻度尺测出墨水瓶的底面直径 d;
(2)在墨水瓶中倒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深度 h1;
(3)塞紧瓶塞,将墨水瓶倒置, 用刻度尺测出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高度 h2。
墨水瓶的容积为 V=Sh=π( )2 ×(h1+h2)= π d2 ×(h1+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