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精卫填海
谁能来说说动画片讲的是什么故事?
(生:一 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则故事,从中找出答案吧!
情境导入
资料宝袋
神话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它往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有纯朴、天真、幼稚的特点,又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同时又不缺乏历史感。正是这些特点使神话传说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爱不释手,代代相传的读物。
初步感知
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神话传说。炎帝之女儿--女娃因游玩东海而被淹死,变成小鸟,决心口衔高山木石,去填塞大海。
精卫:
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资料库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宗教、医药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共18卷,分为《山经》《海经》《荒经》,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
dì
shào
yuē
nì
fǎn
yīn
帝
炎
少
女
曰
子
溺
水
返
堙
灭
回
多音字
少
shǎo
shào
多少
少女
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炎帝(dì tì)
名曰(rì yuē )
衔着(xán xián )
少女(shào shǎo)
√
√
√
√
选读音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理解第一句意思
原 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意 思: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叫
小女儿
“女娃游于东海”“以堙于东海”这样的句式会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理解。这是因为这些句子的顺序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句子的顺序不一样。
“女娃游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女娃于东海游”;“以堙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于东海堙”。把语序调整过来后,疏通文义就简单多了。
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返,故 为 精 卫,
溺水,淹没
化
成
译文: 女娃去东海
游玩,溺水身亡,
再也没有回来,
因此化为精卫鸟。
因
此
回
来
游玩
精卫怎样填海?
写出了精卫填海的具体做法,再现了精卫填海的情景。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体现了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
填海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译文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可以适当地加以想象。
讲故事
炎帝的小女儿变成精卫鸟之后,做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她的什么精神?
体会精神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的决心非常大,锲而不舍。
本文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
主旨概括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炎帝之女 名叫女娃
溺于东海 化为精卫
街来木石 填塞东海
意志顽强
勇于挑战
人们通常用“精卫填海”来形容那些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锲而不舍的毅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精卫填海》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思考
1.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收集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作业
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移平。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可愚公说:“我死后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这两座山终究会凿平。”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座大山。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