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检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检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17 09:4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检测题
一、单选题
1.2015年 5月29日,中国广东惠州出现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而成的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中东呼吸综合征的(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2.艾滋病(AIDS)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由艾滋病(AIDS)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请问该对策的目的是(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探究病毒结构
3.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
B.一只水蚤可做两次实验,先酒精后清水
C.水蚤在每种溶液中放置的时间应相同
D.实验分析时需要对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4.狂犬病、狂犬、狂犬病病毒分别属于
①传染病②易感人群③病原体④传播途径⑤传染源(  )
A.①③⑤ B.①⑤③ C.③④⑤ D.②③⑤
5.用人工呼吸的方式抢救溺水者是帮助溺水人完成 (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6.购买药品时无需特别关注的是药品的(  )
A.有效期 B.适应症 C.生产日期 D.包装
7.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下列免疫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B.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不会患乙肝
C.肾脏移植后,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D.人的唾液中有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
8.下列各项,不属于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的是(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9.安全用药是关人体健康,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B.越贵的药药效越好
C.服用药量越大功效越快
D.处方药可以在药店随意购买
10.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劳逸结合,愉快学习 B.合理营养,均衡膳食
C.加班熬夜,努力学习 D.尊敬师长,为人和善
11.如图分別表示人体免疫的两种免疫过程。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幅图均表示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图一中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图二中的溶菌酶能使病毒失活,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两幅图均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2.国家规定每年的12月4日,4周岁下的儿童必须服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  )
A.抗体 B.抗原 C.病毒 D.杀菌物质
1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感染天花 B.胃酸具有杀菌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白细胞能吞噬病菌
14.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毒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C.目前预防艾滋病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D.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损
15.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
A.流行性感冒、缺铁性贫血 B.蛔虫病、手足口病
C.乙型肝炎、侏儒症 D.夜盲症、肺结核
16.下列关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中,错误的是(  )
A.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B.搞好环境卫生
C.足不出户,不与他人接触 D.搞好个人卫生
17.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其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是皮肤与黏膜
B.某同学患甲流后,体内的抗体是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刺激下产生的
C.如果某同学在透明纸上写一个“b”,则在显微镜下的视野看到的应是“p”
D.在生产实践中,香蕉用组织培养繁殖及豌豆用种子繁殖,都属于无性繁殖
18.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最初的含义是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B.过敏是免疫过强的一种表现
C.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某些疾病
D.自身的物质也会引起免疫反应,而疫苗不会引起
19.某健康人感染了某种病以后,该病人可称为(  )
A.传染源 B.易感人群
C.身体瘦弱,体质较差的人 D.不具免疫力的人
20.健康人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对新冠肺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曲线是(①表示首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②表示再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  )
A. B.
C. D.
二、实验探究题
21.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电脑辐射对   的身体有没有伤害?
(2)实验设置的变量是____
A.电脑游戏种类 B.大鼠的身体状况 C.电脑是否开机
(3)在此对照试验中,   组是作为对照组。
(4)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   。
从图的可以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乙组大鼠的体重的正常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5)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三、综合题
22.去年至今在非洲发生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种由埃博拉病毒(EBOV)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该病有很高的死亡率.而我国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发病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
(1)埃博拉出血热和肺结核均是传染病,具有    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埃博拉病毒、结核杆菌分别是引起这两种传染病的    .
(2)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遗传物质内核构成.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    .
(3)在肺结核的治疗中,要做到早发现、早治愈,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    ,接种卡介苗则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    .
(4)接种卡介苗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    ,获得    免疫.
四、资料分析题
23.分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2015年春季,手足口病卷土重来,该病是近几年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而且易感人群不再局限为幼儿,已成年患者的不断出现,使得手足口病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资料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我市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专
家提醒:如被宠物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患手足口病的儿童属于   ,幼儿园里的其他儿童属于   .学校会劝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回家治疗,这在染病的防措施上属于   .发生该传染病后,学校立即对所有教室、宿舍等进行消毒,这是预防传染病流行措施中的   .
(2)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入人体的狂犬病疫苗属于   ;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   .接种疫苗的人获得的免疫是   免疫.
(3)使用抗生素治疗手足口病、狂犬病效果不显著,主要是因为引发此类传染病的病原体是   .
五、读图理解题
24.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人体血液流经心脏和某器官示意图,A表示器官,a、b、c、d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中d是   。血液从右心室经b到达A处的毛细血管网,再经c流回左心房的过程,称为   。
(2)若发现有人因溺水而停止呼吸,首先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再将溺水者置于安全环境,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后实施心肺复苏。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心肺复苏除了进行图2操作外,还需要进行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答案】B
【解析】【解答】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使其具备抗病能力。所以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答案】B
【解析】【解答】A、本实验是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跳的影响”所以,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A说法正确。
B、一只水蚤可做两次实验,先酒精后清水,用一只水蚤具有偶然性,B说法错误。
C、水蚤在每种溶液中放置的时间应相同,保证变量唯一,C说法正确。
D、实验分析时需要对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增加实验的准确性,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和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唯一变量,提高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
4.【答案】B
【解析】【解答】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畜急性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可见其病原体是狂犬病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病的人群。因此,狂犬病属于传染病;狂犬属于传染源;狂犬病毒属于病原体。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5.【答案】C
6.【答案】D
【解析】【解答】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的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服用药品前要仔细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可见购买药品时无需特别关注的是药品的包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规定药品的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其中生产企业和批准文号等信息,可以证明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可以让我们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病症和自身的实际情况.
7.【答案】D
【解析】【解答】ABC.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不会患乙肝,肾脏移植后,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都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ABC不符合题意。
D.人体的唾液中有溶菌酶,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8.【答案】A
【解析】【解答】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可见病原体不是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9.【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对人都有一定的副作用.A正确.
B、无论是进口药还是国产药,只是产地的差别.只有对症,才能起到治疗作用.B错误;
C、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多吃会危害人体健康,不可随意加倍服用.C错误;
D、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D错误.
故选:A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10.【答案】C
【解析】【解答】A、劳逸结合,愉快学习有利于身体健康,A不符合题意。
B、合理营养,均衡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B不符合题意。
C、加班熬夜,努力学习,导致作息没规律,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属于不健康得生活习惯,C符合题意。
D、尊敬师长,为人和善属于很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健康的生活方式,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包括: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图一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第一道防线;图二表示体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图一、图二两幅图所示的均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如下: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 阻挡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和杀死病原体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异性免疫
12.【答案】A
【解析】【解答】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因此 4周岁下的儿童必须服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抗体;服用的糖丸是抗原.
故选:A.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1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感染天花,因为体内有了抗体,人体就不会再得天花,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
B、胃液的杀菌作用,这种免疫功能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皮肤的屏障作用,这种免疫功能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白细胞吞食病菌,从而防御疾病,这种免疫功能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A
【分析】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14.【答案】D
【解析】【分析】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其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损,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目前预防艾滋病要解决的问题是研制艾滋病疫苗,故D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艾滋病属于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无传染性,不符合题意.
B、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儿童感染率高.传染源为肠道蛔虫感染者及病人.手足口病患者感染的肠道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传播快、易流行.符合题意.
C、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过多会得巨人症,所以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不符合题意.
D、夜盲症就是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我们了解了暗适应的生理过程,对夜盲也就不难理解了.造成夜盲的根本原因是视网膜杆状细胞缺乏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或杆状细胞本身的病变.夜盲症俗称“雀蒙眼”,在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行动困难,称为夜盲症,无传染性.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复杂慢性肉芽肿性传染病.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由于病原体的分布比较广和散播能力比较强,所以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容易流行也很难治愈.
16.【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它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故答案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7.【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淋巴结、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故错
B、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于人体来说是抗原,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某同学患甲流后,“非典”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非典病毒的抗体.正确
C、由于显微镜所呈现的是一个上下左右的倒像.如果某同学在透明纸上写一个“b”,则在显微镜下的视野看到的应是“q”.故错
D、香蕉用组织培养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是无性繁殖,但是豌豆用种子繁殖,首先种子是经过传粉与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受精卵发育为种子的主要部分胚.所以用种子繁殖新个体仍然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错误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人体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抗体和抗原、显微镜的使用及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从这些概念入手解题.
18.【答案】D
【解析】【解答】A、免疫具有防御功能,能够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A正确;
B、防御功能过强,会出现过敏现象, 过敏是免疫过强的一种表现 ,B正确;
C、防御功能过强,会出现过敏,自我稳定功能过强会患类风湿关节炎,免疫监视功能过弱可能患肿瘤 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某些疾病,C正确;
D、免疫是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自身的物质不会引起免疫反应,疫苗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能够引起免疫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免疫是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的功能是防御、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
19.【答案】A
【解析】【解答】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健康人感染了某种传染病后,也具备的传染性,因此也称为传染源。故答案选: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分传染源与易感人群的区别。
20.【答案】B
【解析】【解答】 疫苗相当于抗原,疫苗接种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人体产生的免疫力可以维持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免疫力也将逐渐降低以至消失,同种疫苗再次接种后,人体免疫再次产生的抗体会大量增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原被清除后,人体在一定时间内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时,人体就会产生大量相应的抗体,将病原体清除,从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21.【答案】(1)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
(2)C
(3)甲
(4)排除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5)电脑辐射对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的身体有伤害
【解析】【解答】(1)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题中材料可知本实验要探究电脑辐射对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是否有伤害?从作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
(2)甲组大鼠和乙组大鼠的饲养条件相同,只是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这一点不同,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电脑是否开机。
故答案为:C。
(3)通过(2)分析可知,在此对照试验中,甲组是作为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
(4)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由图A数据可知乙组大鼠体重增长量少,由图B数据可知乙组大鼠的精子畸形率高,可见电脑辐射影响了乙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5)实验得出的结论:电脑辐射对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的身体有伤害。
【分析】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2.【答案】(1)传染性;病原体
(2)蛋白质;细胞核
(3)传染源;易感人群
(4)抗体;特异性
【解析】【解答】:(1)埃博拉出血热和肺结核均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
埃博拉病毒可使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等)患上埃博拉病毒出血热,因此埃博拉病毒属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这一传染病的病原体.同时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结核杆菌是引起肺结核的病原体.
(2)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内核构成.结合杆菌属于细菌,其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在肺结核的治疗中,要做到早发现、早治愈,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接种卡介苗则属于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4)接种卡介苗后,能有效的预防结核病.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结核杆菌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传染性;病原体;
(2)蛋白质;细胞核;
(3)传染源;易感人群;
(4)抗体;特异性.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3.【答案】(1)传染源;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2)抗原;抗体;特异性
(3)病毒
【解析】【解答】(1)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此题中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属于传染源。学校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就属于控制传染源。发生该传染病后,学校立即对所有教室、宿舍等进行消毒,这是预防传染病流行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2)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疫苗是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造的,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入人体的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注射到人体内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3)抗生素是由真菌分泌的能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对病毒无效。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所以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
故答案为:(1)传染源;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2)抗原;抗体;特异性;(3)病毒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4.【答案】(1)主动脉;肺循环
(2)人工呼吸
【解析】【解答】(1)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中d与左心室相连,是主动脉。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是肺循环。(2)对溺水或触电等暂时休克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图2为胸外心脏按压,还需进行人工呼吸。
【分析】(1)心脏具有四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途径如图所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