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6 20:04:41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一万多年前金华浦江上山的一粒稻米,连同和它一起出土的彩陶共同印证了该地(  )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 B.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C.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2.八千多年前杭州跨湖桥的一叶独木扁舟,用它5.6米长的残躯告诉我们该地当时最有可能的景象是(  )
①沟壑纵横 ②草原连绵 ③水域宽广 ④植被茂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七千多年前余姚河姆渡的一根榫卯,穿越时光与北京故宫惊艳世界的榫卯结构遥相呼应,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 B.浩如烟海 C.兼容并包 D.多元一体
4.一千多年前绍兴古纤道上的块块青石,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  )
古纤道始建于815年
A.勾践的卧薪尝胆 B.秦始皇东巡会稽
C.隋朝大运河开凿 D.经济重心南移
5.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桨声欸乃里记录下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时刻,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诞生,这一精神之源是指(  )
A.建党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6.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说:“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这五十年”政治方面进化的是(  )
A.握手取代跪拜 B.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总统取代皇帝 D.新学堂取代旧私塾
7.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在不断地交流,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与汉朝相互往来的是(  )
A.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8.理论指导实践。巴黎公社的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这些伟大实践都源于某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马克思、恩格斯 D.列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9小题11分,第10小题14分,第11小题15分,共40分)
9.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某校项目组为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策划推出系列专栏,邀你参与。(11分)
前期成果 同学们通过投票选出了一组不同时期的绍兴英雄。
治水英雄 马臻 辛亥英烈 秋瑾 抗疫英雄
任务一 提炼英雄标准。要求:从上述绍兴英雄人物中提炼出两个共同的优秀品质。(2分)
任务二 策划英雄专栏。要求:推介符合下面所给主题及时期的英雄人物一位,并围绕主题说明理由。(6分)
英雄专栏 主题: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影响时代 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英雄: 推介理由:
任务三 跟上英雄脚步。要求:对照英雄事迹,寻找自己的一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3分)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数据来源:瑞·达利欧《秩序将变》
(1)在如图①②③所示曲线中,选出代表美国的曲线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2)图中代表中英两国的曲线有两次彼此超越的交汇,请说明英国能赶上中国并持续拉开差距的自身历史原因。(6分)
(3)图中五国国力的变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启示?(4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明朝形势图)1433年
(1)长城是一条农牧文化分界线。根据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长城以北地区大多不适宜农耕的自然原因。(4分)
(2)长城是一条军事防卫线。请列举相关史实两例加以佐证。(4分)
(3)长城更是一条__________线,综合资料卡片,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填空并阐释理由。(7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资料卡片一 匈奴“乐关市,嗜汉财物”,往往“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刺激了本身畜牧经济的发展。互市交往也使中原地区受益匪浅,“骡驴骆驼,衔尾入塞”。大批畜力投入农耕、交通运输,提高了中原地区社会生产力。
资料卡片二 明代戚继光说,汉族“边人大都五分类夷,五分有京师气习”。蒙古族亦渐习华风,“喜见车书同”。以至有人“每于佛前忏悔,求再生当居中华”。
——(卡片一、二摘编自《中国长城志》陈海燕等编)
资料卡片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3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一万多年前金华浦江上山的一粒稻米,连同和它一起出土的彩陶共同印证了该地(  )
A.正处于旧石器时代 B.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C.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B
【解析】据“稻米”“彩陶”可知,该地当时已开始种植水稻,制作陶器,反映了该地原始农业的兴起,故选B项;“稻米”“彩陶“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夏商周时期属于青铜器时代,排除C项;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阶段,排除D项。
2.八千多年前杭州跨湖桥的一叶独木扁舟,用它5.6米长的残躯告诉我们该地当时最有可能的景象是(  )
①沟壑纵横 ②草原连绵 ③水域宽广 ④植被茂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据“八千多年前”可知,题干背景属于新石器时代。“沟壑纵横”不方便船只穿行,与“5.6米长的残躯”不符,故①错误;草原连绵,与独木扁舟没有关系,故②错误;据“用它5.6米长的残躯”可知,该地当时水域宽广,故③正确;据“一叶独木扁舟”可知,当时植被茂盛,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3.七千多年前余姚河姆渡的一根榫卯,穿越时光与北京故宫惊艳世界的榫卯结构遥相呼应,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 B.浩如烟海 C.兼容并包 D.多元一体
【答案】A
【解析】据“余姚河姆渡”“北京故宫”“榫卯结构遥相呼应”可知,其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余姚河姆渡”“北京故宫”,无法体现数量庞大,未能表现中华文化的浩如烟海,排除B项:据“余姚河姆渡”“北京故宫”可知,材料未提及国外文化的内容,无法体现中华文化兼容并包,排除C项;“多元”指中国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各成一“元”;“一体”指各民族因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排除D项。
4.一千多年前绍兴古纤道上的块块青石,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  )
古纤道始建于815年
A.勾践的卧薪尝胆 B.秦始皇东巡会稽
C.隋朝大运河开凿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D
【解析】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据“古纤道始建于815年”可知,块块青石见证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D项;“勾践的卧薪尝胆”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排除A项;“秦始皇东巡会稽“发生在秦朝,排除B项:“隋朝大运河开凿”是在隋炀帝时期,排除C项。
5.一百多年前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桨声欸乃里记录下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时刻,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诞生,这一精神之源是指(  )
A.建党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答案】A
【解析】据“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可知,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故选A项;井冈山精神指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据地井冈山地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排除B项;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排除C项;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形式,排除D项。
6.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说:“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下列现象中最能体现“这五十年”政治方面进化的是(  )
A.握手取代跪拜 B.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总统取代皇帝 D.新学堂取代旧私塾
【答案】C
【解析】据“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此可知,最能体现这五十年政治方面进化的是总统制取代了皇帝制,故选C项;“握手取代跪拜”属于社会习俗的变化,排除A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属于思想文化变化的内容,排除B项;“新学堂取代旧私塾”属于近代教育的变化,排除D项。
7.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在不断地交流,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与汉朝相互往来的是(  )
A.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答案】A
【解析】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时间处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罗马帝国是在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故选A项;法兰克王国是在公元481年—公元843年,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是在632年—1258年,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是在395—1453年,排除D项。
8.理论指导实践。巴黎公社的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这些伟大实践都源于某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马克思、恩格斯 D.列宁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伟大实践都属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其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C项;牛顿是近代物理学之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排除A项;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著有《物种起源》,排除B项;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9小题11分,第10小题14分,第11小题15分,共40分)
9.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某校项目组为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策划推出系列专栏,邀你参与。(11分)
前期成果 同学们通过投票选出了一组不同时期的绍兴英雄。
治水英雄 马臻 辛亥英烈 秋瑾 抗疫英雄
任务一 提炼英雄标准。要求:从上述绍兴英雄人物中提炼出两个共同的优秀品质。(2分)
任务二 策划英雄专栏。要求:推介符合下面所给主题及时期的英雄人物一位,并围绕主题说明理由。(6分)
英雄专栏 主题: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影响时代 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英雄: 推介理由:
任务三 跟上英雄脚步。要求:对照英雄事迹,寻找自己的一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3分)
【答案】
任务一:爱国为民、勇担责任。
任务二:英雄:毛泽东。
推介理由: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尖锐。毛泽东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投身革命。他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任务三:不足:缺乏奉献精神。
措施:要以真诚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做一个有益社会的人。
【解析】
任务一:马臻是东汉水利专家,历史治水名人,马臻参与泗涌湖的施工,为永建四年会稽郡移治山阴县提供了前提条件,该湖为保护富中大塘、庆湖等越国时的生产基地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马臻创立镜湖淹没了上述富裕地区,引起富户不满,富户诬陷马臻得以成功,致马臻于死地。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她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抗疫英雄们勇担使命,冲锋在前,舍小家为大家,不怕牺牲。由此可见,其都具有的优秀品质是爱国为民、勇担责任。 任务二:据“时代造就英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可知,其可选择处于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人物,如毛泽东、孙中山、梁启超、李大钊等,理由可从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功绩、作用意义等角度进行阐述。如选择毛泽东,理由是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尖锐,毛泽东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投身革命,他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井冈山革命据地,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任务三:可从韧性、坚持、积极、奉献等角度进行阐述,如要以真诚的态度,积极的行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做一个有益社会的人。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数据来源:瑞·达利欧《秩序将变》
(1)在如图①②③所示曲线中,选出代表美国的曲线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2)图中代表中英两国的曲线有两次彼此超越的交汇,请说明英国能赶上中国并持续拉开差距的自身历史原因。(6分)
(3)图中五国国力的变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启示?(4分)
【答案】
(1)曲线③;
理由: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美国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积极开展海外贸易,成为“日不落帝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3)要和平,反对战争;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兼容并包,文明互鉴。
【解析】
(1)曲线及理由:据图示“1500—2020年”“中、美、日、英、德变迁示意图”可知,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美国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因此,曲线3代表美国。
(2)交汇:据“1500—2020年”“中、美、日、英、德变迁示意图”可知,中英两国的曲线有两次彼此超越的交汇,分别是1750年左右,2000年左右。
原因:结合题干时间段,可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等角度进行阐述。如新航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积极开展海外贸易,成为“日不落帝国“;
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3)启示:据“国力的变迁”可知,其可从和平发展、与时俱进、文明交流等角度进行阐述,如要和平,反对战争;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兼容并包,文明互鉴等。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明朝形势图)1433年
(1)长城是一条农牧文化分界线。根据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长城以北地区大多不适宜农耕的自然原因。(4分)
(2)长城是一条军事防卫线。请列举相关史实两例加以佐证。(4分)
(3)长城更是一条__________线,综合资料卡片,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填空并阐释理由。(7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资料卡片一 匈奴“乐关市,嗜汉财物”,往往“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刺激了本身畜牧经济的发展。互市交往也使中原地区受益匪浅,“骡驴骆驼,衔尾入塞”。大批畜力投入农耕、交通运输,提高了中原地区社会生产力。
资料卡片二 明代戚继光说,汉族“边人大都五分类夷,五分有京师气习”。蒙古族亦渐习华风,“喜见车书同”。以至有人“每于佛前忏悔,求再生当居中华”。
(卡片一、二摘编自《中国长城志》陈海燕等编)
资料卡片三
【答案】
(1)长城以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或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较低。
(2)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的侵扰;明朝修筑长城抵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3)主题:长城是一条民族团结线。
阐述:战国、秦、明等时期为防御外敌的侵扰先后修筑了长城,有利于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长城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了的活力;全民族抗战中,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它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更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奋斗的象征。
【解析】
(1)自然原因:据“农牧文化分界线”可知,长城以北地区大多不适宜农耕,可从地形、气候等角度进行阐述,如长城以北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或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温较低。
(2)史实:据“军事防卫线”可知,可结合秦朝、明朝等时期修筑长城的目的进行回答,如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的侵扰;明朝修筑长城抵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3)主题:据“提高中原地区社会生产力”“求再生当居中华”“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可知,其主要围绕民族团结的主题。论述可从长城在防御外敌侵扰带来的作用,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民族交流交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角度进行回答。结论再回应主题内容即可。
如主题:长城是一条民族团结线。
论述:战国、秦、明等时期为防御外敌的侵扰先后修筑了长城,有利于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长城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了的活力:全民族抗战中,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进程,它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更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奋斗的象征。
结论:长城是一条民族团结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