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6 18: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7地形和地形图-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一、选择题
1.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的“女王头”,作为台湾旅游业的—张名片,至今已有四千年。如图是“女王头”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有专家推测其恐在5到10年内“断颈”。改变“女王头”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A.风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
2.温州楠溪江的岩石常有凹穴,穴壁光滑如镜,成圆筒状或壶状(如图),多个壶穴贯通后形成狭谷状的“雕岩谷”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风力 B.流水 C.海浪 D.冰川
3.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海岸的“怪石” D.喜马拉雅山
4.杭州有诸多的景点,以下景点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飞来峰 B.南宋皇帝“躬耕”的八卦田遗址公园 C.瑶琳仙境溶洞 D.西溪湿地
A.A B.B C.C D.D
5.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流动的岩浆 B.迷人的溶洞
C.沙漠中的石蘑菇 D.美丽的水库大坝
6.飞云江是温州市的第二大河,江水携带的泥沙在飞云江下游沉积形成温州最大的瑞安平原,形成该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  )
A.风力 B.生物 C.流水 D.冰川
7.下列图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脉 D. 沙漠中的石蘑菇
8.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
A. B. C. D.
9.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
火山湖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
D.沙漠中的石蘑菇
10.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该岩石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11.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根据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点的地形为峭壁
B.若在图上测得CD的长度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50米
C.D点在C点的正东方向
D.分别从A点和B点出发,沿虚线登上山顶C,坡度较缓的路线是BC
12.关于图中① 、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的实地面积比②大 B.①图中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是山谷
C.①图中甲地在乙地的正东方 D.②图中丙处坡度比丁处坡度陡
13.根据下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
B.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C.雨季D处有发生泥石流风险
D.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30千米
二、简答题
14.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地处北纬27°59′、东经86°55′。2020年12月8日,我国与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为8848.86米。
(1)据测量,珠穆朗玛峰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这是因为板块与板块之间发生了 。
(2)下图中“”表示珠穆朗玛峰的位置是 (填字母)。
(3)珠穆朗玛峰顶部角峰、冰斗谷的形成与 (选填“风力”、“流水”或“冰川”)作用有关。
(4)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 8848.86米,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填字母)。
A.测量用的尺子 B.1米 C. 8848.86米 D.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的海拔高度
15.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后,小科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线模型。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 (填字母编号)。
A.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
B.画线时所垫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
C.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个山地地形,从 (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平坦。
(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 。。
16.某中学计划开展野外考察。读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最高山峰的海拔约为 米,甲、乙所示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 。
(2)调查区域内居民点:李庄位于吴庄的 方向。若测得两村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千米。
(3)如图2,当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 (填“①”或“②”)。
17.读地貌景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丁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2)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A.浙江千岛湖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3)如图所示,A.B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m。
三、填空题
18.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有甲、乙、丙三座山峰,其中海拔最高的是山峰 ;若沿着C、D两条登山线路到达乙峰,选择路线 更容易攀登。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
(2)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 。
(3)小河干流的流向是 。
(4)量得C,D两点的距离是2厘米,其实两地距离为 千米。
(5)若在C,D之间修一条公路,应选择 (选填“①”或“②”)线。
20.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小金用半个土豆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制作过程依次为图一中的a、b、c所示,则白纸上绘出的“土豆山”等高线地形图应是如图中的 (选填字母);
A.B.C.D.
(2)“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图三中沿甲、乙两条线路登山,比较容易攀登的是 线路(选填“甲”或“乙”)
(3)若图三中虚线C为泥石流的运动轨迹,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 (选填图中的数字序号)。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女王头”上粗下细,为典型的风蚀地貌——风蚀蘑菇,导致其形状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A正确;流水、生物、冰川都不是导致“女王头”形状变化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所以选A。
2.B
【详解】由于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江水流动时江中间流水的速度大于江边流水的速度,岸边松散的岩石就会被冲到江水中,江岸被流水长年累月的冲刷侵蚀,最终就形成了多个壶穴贯通后形成狭谷状的“雕岩谷”地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3.C
【详解】A.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D.火山湖和喜马拉雅山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形成的,故BD不符合题意。
C.岸边的怪石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飞来峰是板块运动形成的,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八卦田遗址公园、瑶琳仙境溶洞和西溪湿地是来自地球外力的作用形成的。
故选A。
5.C
【详解】A.流动的岩浆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故A错误。
B.迷人的溶洞是流水侵蚀引起的,故B错误。
C.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力侵蚀引起的,故C正确。
D.美丽的水库大坝是人类的活动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瑞安平原是江水携带的泥沙在飞云江下游沉积形成,所以形成该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流水,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C
【分析】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详解】长江三角洲、海岸边的怪石和沙漠中的石头蘑菇都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喜马拉雅山脉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综上所述,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A.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峰,故A不符合题意。
B.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B符合题意。
C.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故C不符合题意。
D.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火山湖是由于内力作用火山活动造成的,海岸边的怪石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喜马拉雅山是地壳运动抬升形成的,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而成的,所以选D。
10.A
【详解】A、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根据题意分析此景观在沙漠中,气候干燥,所以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故正确。
B、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根据题意分析此景观在沙漠中,气候干燥,所以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故不符合题意。
C、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根据题意分析此景观在沙漠中,气候干燥,所以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故不符合题意。
D、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海浪作用一般在石质海岸分布明显)。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根据题意分析此景观在沙漠中,气候干燥,没有海浪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详解】A.F点等高线重合,地形为峭壁,故A正确。
B.图中的比例尺为1:5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0米,若在图上测得CD的长度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是1500米,故B错误。
C.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定向法”可知,D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故C错误。
D.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所以坡度较缓的路线是AC,故D错误。
故选A。
12.D
【分析】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详解】根据比例尺的含义,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以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因此A选项错误。由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故①图中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是山脊,因此B选项错误。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定向法,可知①图中甲地在乙地的东北方,因此C选项错误。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由图可以推断丙处坡度比丁处坡度陡,故选项D正确。故选D。
13.B
【详解】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图中小溪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A错误。读图可知,C处比E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故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B正确。雨季D处没有发生泥石流风险,该处为山脊,C正确。该图比例尺为1:100000,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300000厘米=3千米,D错误。故选B。
14. 碰撞 A 冰川 B
【分析】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据珠穆朗玛峰的位置特点解答。
【详解】(1)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由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成。
(2)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根据题意可知,珠穆朗玛峰地处北纬27°59′、东经86°55′,可知A选项符合题意。
(3)珠穆朗玛峰顶部角峰、冰斗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4)单位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为了测量的需要和方便;为了便于各国间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故测量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1米。
15. B、C 乙 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详解】(1)为了减小误差,应尽量保持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目的是保证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保持一致,故B、C符合题意。
(2)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图中甲地等高线密集,乙地等高线稀疏,所以从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平坦。
(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可以在用小刀沿“线”水平切下“山体”,放在白纸上依次沿“山体”边缘描线。
16. 240~280 甲 东北 2.4 ①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可利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详解】(1)图1中,等高距为40米,可判定,最高山峰的海拔位于240-280米之间;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可判定,甲、乙所示两条山路坡度更缓的是甲,原因在于甲等高线稀疏。
(2)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李庄位于吴庄的东北方向。图示比例尺为1:200000,若测得两村庄图上距离约为1.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2.4千米。
(3)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谷地带,泥石流发生时,应向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逃生。因此,图2中,当泥石流发生时,①、②两种逃生方向正确的是①。
17.(1)D
(2)A
(3)600
【分析】本大题以“读地貌景观图”和“海拔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海拔、相对高度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甲﹣火山喷发,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乙﹣峰林,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丙﹣褶皱,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丁﹣峡谷,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浙江千岛湖是人工修建水库蓄水形成的湖泊,A 正确;杭州西湖、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都是地壳运动形成的。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3)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知,A地的海拔1300米,B地的海拔500+200=700米,A、B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300-700=600米。
18. 甲 D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等高线判读,地势起伏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读图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据图示等高线数值信息可知甲山峰的海拔范围在700米-800米之间,乙山峰的海拔范围在600米-700米之间,丙山峰的海拔范围在300米-400米之间,所以海拔最高的山峰是甲;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地势起伏越大,地势越陡,CD两条线路相比,D线路等高线分布更加稀疏,说明坡度较为平缓,更容易攀登。
19. 山地 山脊 自西向东 6 ②
【详解】(1)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山地,海拔较高,坡度较陡。
(2)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该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3)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可得,图中小河干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
(4)量得C,D两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为2×3千米=6千米。
(5)如果在C,D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为减少工程量,应选择②线,该线沿等高线边缘修建,地面起伏小。
20. A 甲 ②
【详解】(1)读图可知,土豆山由三截组成,截面为闭合的曲线,因此“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应有三条闭合等高线,因此白纸上绘出的“土豆山”等高线地形图应是如图A,A符合题意。故选A。
(2)甲地比乙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攀登,因此比较容易攀登的是线路是甲。
(3)发生泥石流时,人逃生时方向应尽量与泥石流流动方向垂直,逃向地势较高的山坡。根据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的规律,④方向与河流中水流方向一致,①方向与河流中水流方向相反,②、③方向与泥石流发生的山谷走向大致垂直,但③路线要越过河谷,因此在O点的人合理的逃生路线为②。
【点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