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文字是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金文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刻写在龟早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是我国文字成熟的标志,故选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商周的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制的文字,排除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朝甲骨文,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商朝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2.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3.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 ”处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于魏蜀吴三国之后,说明?结束了三国分立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 ”处的朝代是应是西晋,故选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合春秋战国分裂局面,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结合南北朝分裂局面,排除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结合西夏、金、南宋对峙局面,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点是西晋的统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晋统治的相关史实。
4.与成语“金榜题名”、“名落孙山”、“连中三元”相关联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金榜题名”“名落孙山”“连中三元”“古代选官制度”,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的传承制度,以传贤为标准,排除B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以举孝廉为主要标准,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以高第为标准,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榜题名”“连中三元”体现的是科举考试,成绩优异,科举得中,“名落孙山”指的是科举落榜,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
5.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要购进500匹上等绸缎,使用最便捷的货币是( )
A.刀币 B.五铢钱 C.“交子” D.“会子”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北宋中期四川”“使用最便捷的货币”,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使用刀币,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武帝时期,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中期,商品经济繁荣,四川地区出现了使用便捷的纸币“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政府发行纸币“会子”,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交子”,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相关史实。
6.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元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加强有效统治,在地方实施分封制,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为加强有效统治,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为加强有效统治,在地方实施刺史制,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有效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行省制度,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行省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
7.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这些措施均出现在(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为加强专制统治,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分割相权,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为加强专制皇权,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三分相权,实施重文轻武政策,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为加强皇权专制,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机构,强化特务统治,推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为强化专制统治,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明朝强化专制集权统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明朝强化专制集权统治于的相关史实。
8.某校准备创办一期以“民族英雄”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可以选择的内容是( )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行天竺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D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民族英雄”,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体现对外交往,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体现对外交往,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推动中外交流发展,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
9.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C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成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二次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革命实践活动,故选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推动戊戌变法,不合题意,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法图存,不合题意,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提倡民主科学,推动成立共产党,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相关史实。
10.设置纪念日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我国的青年节是为了纪念(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一二 九运动 D.新中国成立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青年节”,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年节是为了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五四精神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其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军节是为了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9日,为反抗日本侵略华北,发起了一二 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月1日确立为国庆节,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五四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11.为迎接建党102周年,某校准备开展红色之旅,若前往上海实地参观,其主题可为(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反抗,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D.七大召开,指明方向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建党102周年”“上海实地参观”,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纠正了“左”倾路线在军事上的错误,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为抗战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12.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
A.武昌起义、秋收起义
B.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C.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
【答案】C
【知识点】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共产党组织“武昌起义、秋收起义”,开展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独立武装斗争,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三大确立合作方针,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合作实现,不属于合作成果,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合作实现,国共两党建立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人才,开展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
13.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这两项成就的取得是在( )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不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是“一五”计划时期,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体现了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不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不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
14.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象征是( )
A.金字塔 B.青铜器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词“古代印度文明的象征”,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三代时期的文明代表是青铜器,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一种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印度种姓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
15.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下列属于古代雅典成就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奴隶制民主政治
C.元首制 D.《罗马民法大全》
【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标志,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故选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屋大维开创罗马元首制,建立起罗马帝国,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的成熟,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
16.下列表述与“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是( )
A.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嫡长子继承王位,封地可再次分封
D.大封同姓王,据守州郡重镇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封君封臣制度”,所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封君封臣制的重要特点是依次隶从关系,流传“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故选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刘邦实行封国制,大封同姓王,据守州郡重镇,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欧洲封君封臣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相关史实。
17.“部民”变“公民”,“大和”变“日本”,“奴隶制”变“封建制”,这些变化源于(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部民”变“公民”,“大和”变“日本”,“奴隶制”变“封建制”,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大和国改为日本国,解放了生产力,将日本由奴隶社会推进到封建社会,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促使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18.文艺复兴时期,以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的名画是( )
A.《蒙娜丽莎》 B.《向日葵》
C.《最后的晚餐》 D.《夜间的咖啡馆》
【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文艺复兴时期”“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的名画”,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梵高的《向日葵》是19世纪后期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之一,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梵高《夜间的咖啡馆》,描绘的是一间咖啡厅的夜景,基调温和,但充满了感情与活力,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达·芬奇与《蒙娜丽莎》,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相关史实。
19.见图: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他的航行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的航行路线是③,故选C项。
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迪亚士航行路线,排除A项。
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是达·伽马航行路线,排除B项。
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是麦哲伦航行路线,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点是新航路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亲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20.1848年伴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而诞生的科学理论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理论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848年”“《共产党宣言》”,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不合题干信息,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共指导思想,不合题干信息,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不合题干信息,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史实。
21.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和圣马丁一同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甘地 D.扎格鲁尔
【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南美解放者”,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与圣马丁为南美独立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南美解放者”,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章西女王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时期的民族女英雄,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地领导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扎格鲁尔是是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
2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分别是( )
A.萨拉热窝事件,诺曼底登陆
B.凡尔登战役,珍珠港事件
C.凡尔登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萨拉热窝事件,德国闪击波兰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故选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不合题意,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两次世界大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3.下列有关时代特征排序正确的是( )
A.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B.电气时代——蒸汽时代——信息时代
C.信息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D.蒸汽时代——信息时代——电气时代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发明与使用,把人类带入电报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深入发展,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故选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排序错误,应将蒸汽时代排在电气时代前面,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排序错误,应将信息时代排在最后面,排除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排序错误,应将电气时代排在信息时代前面,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三次科技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世界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
24.美国政府“1933-1937年,拨款120亿美元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吸收了几百万失业大军,新建了740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这一系列的做法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美国政府”“1933-1937年”“进行公共工程建设…新建了740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整顿金融体系”,主要措施是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主要措施是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提供就业机会,刺激国内消费,促进经济恢复,符合题意,故选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25.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对美国的“单级世界”造成重大冲击,由此可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方向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对美国的“单级世界”造成重大冲击”,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的利益,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华盛顿体系,协调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利益的两极冷战格局,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社会力量不断变化,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故致治平。
——摘自《旧唐书》
材料二: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遵义的那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
材料四:中华民族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以后又进一步提出“联蒋抗日”,是抗战前夜中国共产党战略决策的重大转变,从而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而今,又一座全新、庄严的“风雨同舟”主题的雕塑在重庆和大家见面。雕塑以20世纪40年代重庆“特园”的史实为背景,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与各民主党派领袖、知名人士等聚会重庆,共商国是的情景。
——摘自《重庆日报》
(1)材料一中的“书同文字”指什么措施 “治平”是唐朝哪一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是在中国近代哪一运动中创办的
(3)材料三中俄国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指哪条道路 “遵义的那次会议”发生在哪个历史事件过程中
(4)材料四中“逼蒋抗日”是什么事件 “聚会重庆,共商国是”是什么事件
【答案】(1)统一文字;开元盛世
(2)洋务运动
(3)俄国十月革命;井冈山革命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长征;
(4)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知识点】“开元盛世”;洋务运动;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1)措施:根据材料一中“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以秦小篆为全国统一标准文字。
局面:根据材料一中“玄宗少历民间……知人疾苦,躬勤庶政。……故致治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前期,勤于政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2)运动:根据材料二“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
(3)革命:根据材料三中“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俄国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十月革命。
道路:根据材料三中“……毛泽东号召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指井冈山革命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
事件:根据材料三中“遵义的那次会议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中党中央的统治地位。
(4)事件:根据材料四中“中华民族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材料四中“逼蒋抗日”是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事件:根据材料四中“……雕塑以20世纪40年代重庆“特园”的史实为背景,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与各民主党派领袖、知名人士等聚会重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年代,“聚会重庆,共商国是”指的是重庆谈判。
故答案为:
(1)统一文字;开元盛世。
(2)洋务运动。
(3)俄国十月革命;井冈山革命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长征;
(4) 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朝统一文字、唐朝开元盛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秦朝与唐朝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革命道路探索,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国共关系变化的相关史实。
2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隐蔽设伏,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死伤惨重。八路军继续冲杀,同日军展开肉搏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摘自毛泽东《我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贫民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每年只收谷350千克。到1952年底,情况发生巨大变化,土地增加到15亩多,收谷1600千克,地租也被免除了。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演讲
材料四:下图为“导弹部队”知识构建图
(1)材料一中的三场战例各是什么 请你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
(2)材料二中“陈友汉家”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使哪一责任制得以推广和实施
(3)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邓小平在中国建设道路中的地位。
(4)补全材料四中“ ”处的内容。
【答案】(1)平型关大捷;莫斯科保卫战;抗美援朝;
特点:都粉粹了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或都是反侵略的战争;
或都取得了胜利;
(2)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火箭军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平型关大捷;土地改革的意义;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战例:根据材料一是“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隐蔽设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根据材料一中“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根据材料一中“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反映的三场战例都粉粹了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都是反侵略的战争;都取得了胜利;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贫民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到1952年底,情况发生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陈友汉家”生活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制度:根据材料二中“……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岗村农民”实行生产责任制,取得了成功经验,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实施。
(3)地位:根据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能够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体现,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内容:根据材料四中“导弹部队”“1966年,第二炮兵部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炮兵是我国的核战略部队,2015年,中央军委将第二炮兵改名为“火箭军”,是我国国防重器。
故答案为:
(1)平型关大捷;莫斯科保卫战;抗美援朝;
特点:都粉粹了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或都是反侵略的战争;或都取得了胜利;
(2)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火箭军。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与抗美援朝战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邓小平,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邓小平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我国的国防建设,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我国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2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听,一声来克星顿的枪响,一位卓著的军事统帅为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赢得了一个国家的独立;一声荒野雄狮的怒吼,一位军事奇才为法国巴黎凯旋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的军队。
——摘自《一生要读知的100位世界名人》
材料二: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
——摘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西欧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创建共同市场开始,经历了60年代的合并,90年代的发展,使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奋起反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五: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摘编自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1)请写出材料一中涉及到的两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的变化,说明英国发生了什么
(3)二战后,美国为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对苏联实行了什么政策 说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组织名称。
(4)请分别举出“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的史实,各一例即可。
(5)材料五中的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什么 你如何理解“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这句话。
【答案】(1)华盛顿;拿破仑
(2)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英国工业革命
(3)冷战政策;欧盟或欧共体
(4)屈辱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侵华战争以及签订的屈辱条约;
抗争史: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打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史实
(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理解:有利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时也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美国的冷战政策;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1)人物:根据材料一中“一声来克星顿的枪响……赢得了一个国家的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华盛顿;根据材料一中“一声荒野雄狮的怒吼……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的军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拿破仑。
(2)变化:根据材料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变化,说明英国正在进行着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英国工业革命)。
(3)政策:根据材料三中“……二战后,美国……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对苏联实行了冷战政策。
名称:根据材料三“西欧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创建共同市场开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联合加强,成立了欧洲联盟。
(4)屈辱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列强不断加剧侵略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被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所以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抗争史: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抗争,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打击外国侵略,捍卫了国家尊严。
(5)事件:根据材料五“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摘编自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使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
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利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时也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故答案为:
(1)华盛顿;拿破仑.
(2)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英国工业革命。
(3)冷战政策;欧盟或欧共体。
(4)屈辱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侵华战争以及签订的屈辱条约;
抗争史: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打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史实。
(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理解:有利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时也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运动与法国大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美国独立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欧洲一体化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
(5)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新中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1 / 1辽宁省阜新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文字是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甲骨文 C.楔形文字 D.金文
2.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 ”处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4.与成语“金榜题名”、“名落孙山”、“连中三元”相关联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
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要购进500匹上等绸缎,使用最便捷的货币是( )
A.刀币 B.五铢钱 C.“交子” D.“会子”
6.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7.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这些措施均出现在(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8.某校准备创办一期以“民族英雄”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可以选择的内容是( )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行天竺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9.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10.设置纪念日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我国的青年节是为了纪念(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一二 九运动 D.新中国成立
11.为迎接建党102周年,某校准备开展红色之旅,若前往上海实地参观,其主题可为(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武装反抗,军旗升起
C.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D.七大召开,指明方向
12.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
A.武昌起义、秋收起义
B.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C.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
13.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这两项成就的取得是在( )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象征是( )
A.金字塔 B.青铜器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15.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下列属于古代雅典成就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奴隶制民主政治
C.元首制 D.《罗马民法大全》
16.下列表述与“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是( )
A.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嫡长子继承王位,封地可再次分封
D.大封同姓王,据守州郡重镇
17.“部民”变“公民”,“大和”变“日本”,“奴隶制”变“封建制”,这些变化源于(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18.文艺复兴时期,以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的名画是( )
A.《蒙娜丽莎》 B.《向日葵》
C.《最后的晚餐》 D.《夜间的咖啡馆》
19.见图: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他的航行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848年伴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而诞生的科学理论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理论
21.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和圣马丁一同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甘地 D.扎格鲁尔
2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分别是( )
A.萨拉热窝事件,诺曼底登陆
B.凡尔登战役,珍珠港事件
C.凡尔登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萨拉热窝事件,德国闪击波兰
23.下列有关时代特征排序正确的是( )
A.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B.电气时代——蒸汽时代——信息时代
C.信息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D.蒸汽时代——信息时代——电气时代
24.美国政府“1933-1937年,拨款120亿美元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吸收了几百万失业大军,新建了740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这一系列的做法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5.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对美国的“单级世界”造成重大冲击,由此可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方向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26.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故致治平。
——摘自《旧唐书》
材料二: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遵义的那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
材料四:中华民族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以后又进一步提出“联蒋抗日”,是抗战前夜中国共产党战略决策的重大转变,从而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而今,又一座全新、庄严的“风雨同舟”主题的雕塑在重庆和大家见面。雕塑以20世纪40年代重庆“特园”的史实为背景,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与各民主党派领袖、知名人士等聚会重庆,共商国是的情景。
——摘自《重庆日报》
(1)材料一中的“书同文字”指什么措施 “治平”是唐朝哪一盛世局面
(2)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是在中国近代哪一运动中创办的
(3)材料三中俄国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指哪条道路 “遵义的那次会议”发生在哪个历史事件过程中
(4)材料四中“逼蒋抗日”是什么事件 “聚会重庆,共商国是”是什么事件
2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隐蔽设伏,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死伤惨重。八路军继续冲杀,同日军展开肉搏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摘自毛泽东《我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贫民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每年只收谷350千克。到1952年底,情况发生巨大变化,土地增加到15亩多,收谷1600千克,地租也被免除了。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演讲
材料四:下图为“导弹部队”知识构建图
(1)材料一中的三场战例各是什么 请你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
(2)材料二中“陈友汉家”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使哪一责任制得以推广和实施
(3)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邓小平在中国建设道路中的地位。
(4)补全材料四中“ ”处的内容。
2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听,一声来克星顿的枪响,一位卓著的军事统帅为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赢得了一个国家的独立;一声荒野雄狮的怒吼,一位军事奇才为法国巴黎凯旋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的军队。
——摘自《一生要读知的100位世界名人》
材料二: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
——摘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西欧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创建共同市场开始,经历了60年代的合并,90年代的发展,使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奋起反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五: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摘编自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1)请写出材料一中涉及到的两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的变化,说明英国发生了什么
(3)二战后,美国为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对苏联实行了什么政策 说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组织名称。
(4)请分别举出“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的史实,各一例即可。
(5)材料五中的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什么 你如何理解“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这句话。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刻写在龟早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是我国文字成熟的标志,故选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商周的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制的文字,排除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朝甲骨文,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商朝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3.【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于魏蜀吴三国之后,说明?结束了三国分立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 ”处的朝代是应是西晋,故选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结合春秋战国分裂局面,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结合南北朝分裂局面,排除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结合西夏、金、南宋对峙局面,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点是西晋的统一。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晋统治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金榜题名”“名落孙山”“连中三元”“古代选官制度”,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的传承制度,以传贤为标准,排除B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以举孝廉为主要标准,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以高第为标准,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榜题名”“连中三元”体现的是科举考试,成绩优异,科举得中,“名落孙山”指的是科举落榜,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北宋中期四川”“使用最便捷的货币”,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使用刀币,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武帝时期,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中期,商品经济繁荣,四川地区出现了使用便捷的纸币“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政府发行纸币“会子”,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交子”,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相关史实。
6.【答案】D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元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加强有效统治,在地方实施分封制,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为加强有效统治,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为加强有效统治,在地方实施刺史制,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有效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行省制度,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行省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为加强专制统治,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分割相权,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为加强专制皇权,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度,三分相权,实施重文轻武政策,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为加强皇权专制,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机构,强化特务统治,推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为强化专制统治,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明朝强化专制集权统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明朝强化专制集权统治于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民族英雄”,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体现对外交往,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体现对外交往,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推动中外交流发展,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成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二次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革命实践活动,故选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推动戊戌变法,不合题意,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法图存,不合题意,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提倡民主科学,推动成立共产党,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青年节”,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年节是为了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五四精神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其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军节是为了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9日,为反抗日本侵略华北,发起了一二 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 ,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月1日确立为国庆节,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五四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建党102周年”“上海实地参观”,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纠正了“左”倾路线在军事上的错误,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为抗战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知识点】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共产党组织“武昌起义、秋收起义”,开展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独立武装斗争,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三大确立合作方针,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合作实现,不属于合作成果,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合作实现,国共两党建立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人才,开展北伐战争,打击北洋军阀,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不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是“一五”计划时期,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体现了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不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不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词“古代印度文明的象征”,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三代时期的文明代表是青铜器,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一种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故选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印度种姓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标志,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故选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屋大维开创罗马元首制,建立起罗马帝国,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的成熟,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封君封臣制度”,所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封君封臣制的重要特点是依次隶从关系,流传“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故选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刘邦实行封国制,大封同姓王,据守州郡重镇,不合题意,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欧洲封君封臣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相关史实。
17.【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部民”变“公民”,“大和”变“日本”,“奴隶制”变“封建制”,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大和国改为日本国,解放了生产力,将日本由奴隶社会推进到封建社会,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促使日本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18.【答案】A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文艺复兴时期”“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的名画”,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梵高的《向日葵》是19世纪后期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之一,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梵高《夜间的咖啡馆》,描绘的是一间咖啡厅的夜景,基调温和,但充满了感情与活力,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达·芬奇与《蒙娜丽莎》,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相关史实。
19.【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的航行路线是③,故选C项。
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迪亚士航行路线,排除A项。
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是达·伽马航行路线,排除B项。
根据“新航路开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是麦哲伦航行路线,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点是新航路开辟。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亲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848年”“《共产党宣言》”,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不合题干信息,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中共指导思想,不合题干信息,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不合题干信息,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史实。
21.【答案】A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南美解放者”,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与圣马丁为南美独立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南美解放者”,故选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章西女王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时期的民族女英雄,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地领导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扎格鲁尔是是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史实。
22.【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故选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不合题意,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标志,排除D项。
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两次世界大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3.【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发明与使用,把人类带入电报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深入发展,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故选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排序错误,应将蒸汽时代排在电气时代前面,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排序错误,应将信息时代排在最后面,排除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排序错误,应将电气时代排在信息时代前面,排除D项。
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三次科技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世界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
24.【答案】B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美国政府”“1933-1937年”“进行公共工程建设…新建了740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整顿金融体系”,主要措施是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主要措施是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提供就业机会,刺激国内消费,促进经济恢复,符合题意,故选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排除D项。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
25.【答案】D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新秩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对美国的“单级世界”造成重大冲击”,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的利益,不合题意,排除A项。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华盛顿体系,协调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不合题意,排除B项。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核心利益的两极冷战格局,不合题意,排除C项。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社会力量不断变化,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故选D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多极化趋势,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相关史实。
26.【答案】(1)统一文字;开元盛世
(2)洋务运动
(3)俄国十月革命;井冈山革命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长征;
(4)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知识点】“开元盛世”;洋务运动;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1)措施:根据材料一中“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以秦小篆为全国统一标准文字。
局面:根据材料一中“玄宗少历民间……知人疾苦,躬勤庶政。……故致治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前期,勤于政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2)运动:根据材料二“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
(3)革命:根据材料三中“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俄国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十月革命。
道路:根据材料三中“……毛泽东号召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指井冈山革命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
事件:根据材料三中“遵义的那次会议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中党中央的统治地位。
(4)事件:根据材料四中“中华民族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材料四中“逼蒋抗日”是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事件:根据材料四中“……雕塑以20世纪40年代重庆“特园”的史实为背景,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与各民主党派领袖、知名人士等聚会重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年代,“聚会重庆,共商国是”指的是重庆谈判。
故答案为:
(1)统一文字;开元盛世。
(2)洋务运动。
(3)俄国十月革命;井冈山革命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长征;
(4) 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朝统一文字、唐朝开元盛世,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秦朝与唐朝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革命道路探索,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国共关系变化的相关史实。
27.【答案】(1)平型关大捷;莫斯科保卫战;抗美援朝;
特点:都粉粹了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
或都是反侵略的战争;
或都取得了胜利;
(2)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火箭军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平型关大捷;土地改革的意义;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1)战例:根据材料一是“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隐蔽设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根据材料一中“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根据材料一中“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反映的三场战例都粉粹了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都是反侵略的战争;都取得了胜利;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贫民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到1952年底,情况发生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陈友汉家”生活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制度:根据材料二中“……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岗村农民”实行生产责任制,取得了成功经验,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实施。
(3)地位:根据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能够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体现,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内容:根据材料四中“导弹部队”“1966年,第二炮兵部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炮兵是我国的核战略部队,2015年,中央军委将第二炮兵改名为“火箭军”,是我国国防重器。
故答案为:
(1)平型关大捷;莫斯科保卫战;抗美援朝;
特点:都粉粹了敌人“不可战胜的神话”;或都是反侵略的战争;或都取得了胜利;
(2)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火箭军。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与抗美援朝战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土地改革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邓小平,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邓小平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我国的国防建设,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我国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28.【答案】(1)华盛顿;拿破仑
(2)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英国工业革命
(3)冷战政策;欧盟或欧共体
(4)屈辱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侵华战争以及签订的屈辱条约;
抗争史: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打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史实
(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理解:有利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时也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美国的冷战政策;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1)人物:根据材料一中“一声来克星顿的枪响……赢得了一个国家的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华盛顿;根据材料一中“一声荒野雄狮的怒吼……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的军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拿破仑。
(2)变化:根据材料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变化,说明英国正在进行着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英国工业革命)。
(3)政策:根据材料三中“……二战后,美国……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战略,对苏联实行了冷战政策。
名称:根据材料三“西欧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创建共同市场开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联合加强,成立了欧洲联盟。
(4)屈辱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列强不断加剧侵略中国,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被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所以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抗争史: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抗争,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打击外国侵略,捍卫了国家尊严。
(5)事件:根据材料五“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摘编自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使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
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利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时也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故答案为:
(1)华盛顿;拿破仑.
(2)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英国工业革命。
(3)冷战政策;欧盟或欧共体。
(4)屈辱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四次侵华战争以及签订的屈辱条约;
抗争史: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黄海大战、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打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史实。
(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理解:有利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同时也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独立运动与法国大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美国独立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欧洲一体化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
(5)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新中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