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哈姆莱特》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哈姆莱特》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16 18:5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哈姆莱特
(节选)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
创作生涯
历史剧、喜剧时期。
剧作整体基调昂扬,对生活充满乐观情绪。
早期创作阶段
(1590—1600)
悲剧时期。
作品主要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乱象及道德堕落,表现出作家对社会及人性透彻深入的了解。
中期创作阶段
(1601—1607)
传奇剧时期。
主要宣扬仁爱、宽恕与和解,代表作是《暴风雨》。
晚期创作阶段
(1608—1612)
生平及作品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莎士比亚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他的四大悲剧《奥赛罗》《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
《哈姆莱特》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
Hamlet
《奥赛罗》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
Othello
《李尔王》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
King Lear
《麦克白》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
Macbeth
戏剧成就
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 、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剧中人物
哈姆莱特 王子
克劳狄斯 王子的叔父,
弑君篡位者
乔特鲁德 王后
波洛涅斯 大臣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剧中人物
奥菲利亚 波洛涅斯之女
罗森格兰兹 王子同学,背叛王子
吉尔登斯吞 王子同学,背叛王子
节选之前的剧情梗概
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的大学读书时,突然接到父亲猝死的消息,他匆匆赶回王宫又目睹了丧夫不到两个月的母亲乔特鲁德改嫁叔父克劳狄斯,而奸王也借机夺走了本应属于他的王位。遭遇多重打击的王子得到父亲亡灵的昭示——他是被兄弟克劳狄斯毒死的,并从父亲那里接受了复仇的重任。由于宫廷里到处都是奸王的耳目,哈姆莱特不得不用疯癫掩饰自己……
戏剧矛盾冲突
戏剧冲突
(戏剧矛盾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人与人的冲突
人与非人(他者)的冲突
人与自我的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表现手段
戏剧动作:是戏剧人物的活动形式。
戏剧语言:动作化、个性化
抓住矛盾冲突
课文节选自剧本的第三幕,第一场。国王和波洛涅斯想通过奥菲利亚来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的疯癫。阅读全文,节选部分有哪些矛盾冲突
1.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
2.奥菲利亚与哈姆莱特之间无法沟通产生冲突
3.哈姆莱特内心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冲突
“人文主义者”——哈姆莱特
“人文主义”的特征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肯定现世生活,歌颂爱情和个性解放;提倡理性,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应该有权追求知识,探索自然,研究科学;鼓吹仁慈、博爱,歌颂友谊和个人品德,提倡平等和冒险精神。
——《欧洲文学史》(李赋宁)
矛盾冲突作用
这些矛盾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之间的冲突表面看是恋人之间感情的冲突,但包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展开
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
播放哈姆莱特内心独白“生存还是毁灭”的混剪片段。
思考:这段独白表现了哈姆莱特对哪些问题的思考?透过这段独白,体现哈姆莱特怎样的内心变化
内心独白
表现了对两个问题的思考:
一是生死问题;
二是思想和行动的关系问题。
哈姆莱特已经决定复仇,但他势单力薄,而且处于种种矛盾的漩涡之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的思考,反映出他内心激烈的矛盾斗争。
内心独白
清醒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疑问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坚定
犹豫
(矛盾挣扎)
内心独白
2.反思挺身反抗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1.批判默默忍受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3.无情解剖自己
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高贵的理想
——改变世界,完成灵魂救赎。
内心独白
哈姆莱特 哈哈!你贞洁吗
奥菲利娅 殿下!
哈姆莱特 你美丽吗
奥菲利娅 殿下是什么意思
哈姆莱特 要是你既贞洁又美丽,那么你的贞洁应该断绝跟你的美丽来往。
奥菲利娅 殿下,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
哈姆莱特 嗯,真的,因为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这句话从前像是怪诞之谈,可是现在的时世已经把它证实了。我的确曾经爱过你。
奥菲利娅 真的,殿下,您曾经使我相信您爱我。
哈姆莱特 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我没有爱过你。
奥菲利娅 那么我真是受了骗了。
母亲美丽
背叛堕落
爱人纯真
受人利用
黑暗堕落的现实世界
痛苦挣扎
延宕的王子
有人将哈姆莱特的性格概括为忧郁延宕,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延宕意为拖延。在戏剧中,它指在尖锐的冲突和紧张的剧情进展中,作者利用矛盾诸方各种条件和因素,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和戏剧情势受到抑制或干扰,出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实际上却更加强了冲突的尖锐性和情节的紧张性,加强了观众的期待心理。
从根本上说,哈姆莱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面对父王死后的种种怪象,他深感自己人文理想的破灭,于是他感到非常痛苦。但凭一己之力改变乾坤非常难,因为他不仅面对着强大的恶势力,敌众我寡,而且他一直希望用理性的、符合上帝意旨和心中道德律令的手段恢复颠倒的乾坤。一旦在复仇时有一点不符合他的理性精神,他就会犹豫。
他想通过复仇重新建立理性、善良的世界,他想让所有污染的灵魂重新回归。但实现的途径却是哈姆菜特根本找不到的,而现在的复仇途径却可能根本破坏了他本来的理想。于是他痛苦、犹豫,发出生存还是毁灭这个疑问。事实上,对哈姆莱特来说,生存灵魂不能安宁,毁灭同样灵魂不能安宁,这道难题,是无解的;甚至可以说,对当时所有人文主义者来说,都是无解的。
哈姆莱特性格中的延宕
忧郁不是他的天性,是他在人生理想破灭之后一种正常的精神反应;优柔寡断,也不是哈姆莱特的本来面目。
在忧郁彷徨的表象下,是一个智者和勇者的神圣,是一个仁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