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八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八年级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31 07:06:35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7选择题:ACCDB CB
8.(1)老大徒伤悲(2)山山唯落晖(3)乡泪客中尽(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朝花夕拾》、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10.(1)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2分。若附加其他信息,不超字也可)
(2)示例一:该宣传画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右两部分构成。(1分)左边有图案和文字,图案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图案右下角是“2014向上·向善”几个小字。(1分)右边是“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几个大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1.馨:品德高尚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12.(在陋室)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我的)双耳,没有公事文书使(我的)身体劳累。
13.(1)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4. 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的。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5.承上启下
16. 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17. 神态、心理、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我”听到消息时震惊、惊喜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18.“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19.略
20.略
21.天空
22. 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共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23.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共3分。意近即可)
24.略(言之有理即可)
25.(1)要求:内容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突出“竹”的品质特点,语言上体现例句的基本句式。示例:脱俗的神韵 坚忍的品性 正直的品格 高尚的气节 挺拔的气势 高雅的气质 ……
(2)D
(3) 要求:内容扣住“两岸竹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语规范。 示例:两岸竹缘 闽台竹友 闽台竹缘 闽台竹心 海峡竹缘 ……
26. 黄发: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 要:通“邀”,邀请。
交通:交错相同。 咸:都。
27.(1)(先辈们)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2)桃花源中人问现在外面是什么时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
28.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
29.①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社会相对照的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和压迫,和平安宁,人们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②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否定和批判,对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的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
30. ①作者的这一理想,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幻想,根本无法实现。
②在今天看来,这只是陶渊明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一种否定和批判,在客观上反映了劳动人民渴望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31. 示例:请原谅,能换一组曲目吗?
32. 外貌描写,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33.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渲 ( http: / / www.21cnjy.com )染了一种肃穆,悲壮的气氛。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少年儿童、朱丹)作铺垫。 ③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主人公朱丹纯洁高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写对两条得满分)
34. (1)朱丹是一位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出色音乐才华的人。这主要表现在:他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纪念碑前的吹奏表现出他出色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乐团录取也证明了这一点。
(2)朱丹是一位具有崇高的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的人。这主要表现在:宁可落选也不愿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吹奏欢乐曲;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曲。
35. 既是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也是朱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就自然得出: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
36. ①这种精神指爱国、不忘国耻、 ( http: / / www.21cnjy.com )坚持操守等。(2分)②不多余(1分)。孩子是希望,是未来,孩子哀悼亡灵的方阵又是自发出现的,这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传承,孩子们在雪地里哀悼亡灵、聆听笛声的行为也体现了一种坚忍的精神,这些都深化丰富了这一民族精神的内涵。(2分)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八年级语文
命题人:杨立鹏
亲爱的同学们,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
A卷(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面的答题卡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晨曦(xī) 渴慕(mù) 箱箧(qiè) 飒飒(sà)
B.荒谬(miù) 凹凼(dàng) 仄歪(zè) 泅水(qióu)
C.寒噤(jīn) 溃退(kuì) 疟疾(nüè) 惊骇(hài)
D.诘问(jié) 绥靖(suí) 珐琅(fǎ) 瓦砾(l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荡然无存 臭名昭著 不可明状 富丽堂皇
B.山清水秀 丰功伟绩 亭亭净植 眼花潦乱
C.张皇失措 不蔓不枝 锐不可当 转弯抹角
D.大庭广众 世外桃园 月明风情 指手画脚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已经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D.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试图掩盖战争罪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B.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第一阶段考试马上就要到来了,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信心。
D.和煦的阳光驱散了阴冷的夜雾,草原展现出明媚、柔和、恬静之象。
5.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权、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C.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D.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6.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了美籍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裔作家聂华苓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贫民的罪行。
B.《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与它风格相似的另一篇文章是《荷花淀》。
C.《蜡烛》是南斯拉夫作家西蒙诺夫的一篇小说,表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深厚情谊。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借用书信的形式,表现了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 ,
, , 。
①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
②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③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事
④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是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美食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8.古诗文默写。(7分)
(1)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2)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3)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崔颢在《黄鹤楼》中抒发乡愁的句子是:“ , 。”
(5)《爱莲说》中写莲花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4分)
前天已将《野草》编订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
上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应该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作品名称是 。这部作品是鲁迅唯一一本 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作品有《 》、《 》。
10.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5分)
中国青年报5月15日电 为鼓励广大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年编创、制作、传播优秀微电影作品,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青团中央启动2014“向上·向善”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活动。大赛突出“向上·向善”的活动主题。“向上”即心系祖国、追求梦想,勤奋学习、提高本领,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向善”即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爱岗勤勉、敬业奉献,敬老爱幼、睦亲敦邻,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参赛作品分为微电影成片和微电影项目书两类,获奖者将得到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中央、省市电视台和知名网络媒体进行展播。
(1)给上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2)右边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简要概括该画面的内容。(3分)
二、课内阅读。(20分)
(一)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回答11-14题。(9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 惟吾德馨( ) (2) 何陋之有( )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2分)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1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二)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文,完成15-19题。(11分)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里,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5.选文第二段第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
16.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2分)
17.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8.“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的“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9. 你看过《山海经》吗?为什么童年的鲁迅这么深爱它?(2分)
三、作文。(50分)
20.请以“只是因为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
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等。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B卷(50分)
四、古诗鉴赏。(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3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1分)
22.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分)
2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五、语文综合运用。(12分)
24.2月25日,中国国宝圆明园鼠 ( http: / / www.21cnjy.com )兔首铜像(清朝时,西方列强侵华战争中掠夺流失到海外),在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均以1400万欧元的天价强行拍卖,此事,在中国激起强烈反响,此时,你最想对拍卖方说的话是
你认为中国政府当时是否应该出资竞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说明你的观点及理由
(4分)
25.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4分)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留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爱它那 ;人们爱竹,爱它那 。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2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 )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入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3)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答:
六、文言文阅读(14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
  阡陌交通: 咸来问讯: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8.选文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9.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30.陶渊明的这一社会理想,在当时的乱世条件下能否变为现实?我们今天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2分)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30-35题。(18分)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颗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廉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下,踌躇歉疚地说:
  “ ”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仁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起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31.结合语境,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话写在下面。(2分)
32.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2分)
33.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3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35.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36.你认为大师说的“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中的“民族精神”具体指什么?作者塑造的这群孩子是否多余?谈谈你的认识。(5分)
考场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装--------------------------------------订------------------------------线 ---------------------
考场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装--------------------------------------订------------------------------线 ---------------------
考场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装--------------------------------------订------------------------------线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