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认识地球面貌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7 01: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认识地球面貌
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 七年级 课时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提出证明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了解地球的形状,并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例子,会使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认识到探索真理的艰难和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地理新教材晋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本节是人类认识地球,学习地理的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学习其他各章的基础。其中“认识地球面貌”是从静态的角度研究地球,从地球的形状入手,引出地球的大小。本节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和记住地球大小的数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理念。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在小学课程中学习过地球的形状,但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我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多媒体把相关文字、图片、图像、资料等适时展现给学生,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既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又思维活跃,乐于参与,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寓教于乐,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的学习显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材给的资料较少,鉴于此本环节内容设计有收集资料、师生合作演示、分组讨论、小实验、谈感悟、链接生活等等。“地球的大小”突破教材安排,增加学生体验。整个教学设计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知识研究。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讲述法为指导,运用读图析图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方法。活动策略: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具,灵活多样的手段进行教学,如多媒体、地图、照片、小实验等。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会描述地球的形状和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提出证明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的录像(娓娓道来)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有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转。在这颗蓝色星球中,有着广阔的海洋、雄伟的高山,有着滚滚的江河、茂密的森林,还有着奔跑的动物、智慧的人类……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蓝色星球是…?对,这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板书标题] 第一章 地球——我们的家园认识地球面貌(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同学们,这是人类进入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照片,你们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很好!对于我们来说,地球的形状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古人来说,要从整体上认识地球的形状是非常困难的,让我们一起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吧![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页到第2页,并读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认真观看录像片)。(全体齐声回答)地球。(观看图片后,很容易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学生阅读、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创设课堂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尽快投入学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图片,并结合文字,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的能力。]
将课本上图1.1的内容用多媒体按照顺序展示出来,请各组同学选出代表演示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大家鼓掌欢迎!)(补充)古代的人由于活动范围太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看到的天像一个盖子,大地是平的。例如:北京的天坛,它表现的就是“天圆地方”。注意是月食,可不是日食哟!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提出地球是球体的人,了不起!可惜,当时没有提出证据,他也只是推测,不能让人们信服。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行动第一次证实了我们的家园是个球体!我是杨利伟,你说得对!我看到的地球和你看到的一样。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月食”,再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学们,你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中感悟到了什么?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我们要学习先辈,学习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科学,都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当堂达标检测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1.3积极参与第1题 :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呢?插入:(小实验) 展示道具:足球一个、请学生叠一只纸帆船。假设桌面是地面,我们将小帆船在桌面上慢慢后移,请A和B两位同学眼睛保持与桌面等高仔细观察。假设足球是地面,我们在球面慢慢移动小帆船,这次再观察小帆船的变化。说一说通过桌面和球面看到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生甲:我是古代中国人,我认为天是圆的,像一口倒扣的大锅,而地是方的,像棋盘一样。(惊讶、点头)生乙:我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我发现月食时,月球上的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所以我认为地球是圆形的!生丙:我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我一直坚信:如果地球是圆的,我的船队一直向西航行,最后一定能返回原地。所以1519年—1522年,我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生丁:我是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我在太空中透过飞船的舷窗,看到了地球,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教室里传来了一片掌声和笑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再一次掀起高潮)请学生叠一只纸帆船学生仔细观察。生A:不同,在桌面上始终能看到小帆船全身。在足球上看小帆船总是先看到船桅,后看到船身。生B:因为地球是个球体。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并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品质。][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学习。][设计意图:通过小实验得出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收获知识。]
[学习地理,链接生活](多媒体课件展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颧雀楼》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意思是说登高才能望远,站得越高,看得越远。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多媒体课件展示)判断下面两位同学谁说得对,为什么?女生:地球的边缘就是人们所说的“天涯海角”,我想到那里看一看。男生:“天涯海角”是不存在的,地球是没有边际的,人们永远不可能到达那里。回答得太好啦!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例子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让我们学好地理,将来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一起回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男生说得对!因为地球是个球体,没有边缘,地平线是圆弧形的,无论你走多远,一直走下去,就会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生1:海边看船的靠岸或离港的情况生2:登高望远生3:卫星照片生4:月食生5: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课后作业] 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 [设计意图:把地理知识的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案 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等级 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A、真正理解并掌握的B、初步掌握C、参与有关的活动善于与学生合作 A、能B、一般C、很好认真的学习态度 A、认真B一般C、不认真积极思考问题 A、积极有创造性B一般C、不积极当堂检测 A、优秀B良C差总评
八、板书设计
1.1 认识地球面貌
1, 地球的
形状
天圆地方(直觉)
月 食
(推测)
麦哲伦船队
环球航行
(证明)
蓝色球体
(亲眼目睹)
平均半径
(学生填写)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学生填写)
4万千米
表面积
(学生填写)
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