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宣言”吗?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宣言》
导入新课
“宣言”是什么意思?
宣言:
一是指(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二是指宣告、声明。
根据“宣言”的义项,大家猜猜陶行知的《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会是什么呢?
21 创造宣言
学习目标
01
知识备查
02
字词清单
03
初读课文
04
精读课文
05
教学目录
07 拓展延伸
06 课堂小结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重点)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难点)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重点)
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素养)
学习目标
陶行知(1891—1946),教育家。安徽歙县人。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思想体系。他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主要作品:《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知识备查
“创造”一词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什么是创造?
一般指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如《共产党宣言》。
这里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坚定信念。
什么是宣言?
知识备查
《创造宣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著。在这篇课文中,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文章虽然写于1943年,但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中伤(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烟囱( ) 塑像( ) 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崇拜 倘使 繁殖
读读写写
zhònɡ
dùn
dùn
nuò
huàn
ɡài
cōnɡ
与水相关,故为“氵”旁。
意为“投奔”,不要写成“头部”的“头”。
sù
字音易错。
字词清单
多音字
zhònɡ
zhōnɡ
( )监护
( )监生
监
jiān
jiàn
【串句记忆法】在辩论赛的辩论过程当中( ),应尊重对手,不可出语中( )伤。
形近字
溉( )灌溉
概( )大概
慨( )慷慨
ɡài
ɡài
豢( )豢养
誊( )誊抄
誉( )美誉
huàn
ténɡ
kǎi
yù
懦( )懦夫
孺( )妇孺皆知
濡( )相濡以沫
nuò
rú
rú
【口诀记忆法】樵( )夫砍木柴,伤心人憔( )悴,坐在礁( )石上。
qiáo
qiáo
jiāo
词语集注
比喻艺术创作在关键处着墨,或写作、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 )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 )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 )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 )
画龙点睛
众叛亲离
自暴自弃
走投无路
出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记张僧繇(yóu)事。
含贬义。
暴,糟蹋。
多用于贬义。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因理亏而无言以对。
( )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 )
哑口无言
山穷水尽
自暴自弃:偏重在自己糟蹋、鄙弃自己,语义较重。
妄自菲薄:偏重在自己小看、轻看自己,语义较轻。
自轻自贱:偏重在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低下。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章语言风格,思考这篇文章带来的启示。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11)
提出总论点:我们要创造
教育者的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批判错误观点:平凡、单调、年幼、无能、绝境不能创造。
第一部分(1)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第四部分(12)
发出呼吁:保护和培养创造力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创造?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创造”一词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2.什么是宣言?
“宣言”一般指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如《共产党宣言》。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创造宣言”的含义?
标题简洁明了,揭示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严肃认真、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对于“创造”问题的主张、意见,情感色彩浓郁,鼓动性强。
4.本文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作者开头提出“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的宣言,在文章结尾,又充满激情地发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宣言。
品味第一部分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1段的作用。
开宗明义,总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总论点。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味第二部分
1.教育者的创造与罗丹的创造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罗丹创造的是石像,教育者创造出的是真善美的人;罗丹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者与被创造者互相欣赏;罗丹的创造只能是个人的创造,教育者可以集体创造。
2.第3、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3段,将教育比喻成雕像,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师生关系是相互合作、相互创造、相互成就的关系,创造的成败就是合作的成败,就是师生的成败。
比喻论证
第4段,“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一句,“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这句话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教育者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教育方法)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
品味第三部分
1.第5—11段立中有驳,立驳结合,作者批驳了哪几种错误观点?又针对性地提出了什么观点?
批驳错误观点:①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②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③年纪太小,不能创造;④太无能了,不能创造;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提出观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作者是如何反驳“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
举例论证,用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批驳了“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3.作者是如何反驳“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
举例论证,采用了大量事例,如列举《易经》、《正气歌》、苏联的国歌、《尼赫鲁自传》等的产生这一系列事例,批驳了“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观点。
4.作者是如何反驳“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的?
举例论证,作者用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在幼年就有创造成果的例子进行反驳,具体有力地批驳了“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5.作者是如何反驳“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的?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作者首先列举慧能、曾参的事例来加以反驳,然后引用慧能的话,具体有力地批驳了“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6.作者是如何反驳“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的?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先列举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的例子,然后引用歌德的名言和古语进行道理论证,有力地批驳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1.第1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通过屋檐水滴穿阶沿石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的观点。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味第四部分
比喻论证
2.第13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以“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喻指有创造之心的学生,生动地论述了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更不能给予他们很好的指导,最后只会毁了学生,突出了创造之心对教师的重要意义。
3.第15段运用第二人称呼唤创造之神,有什么
表达效果
运用第二人称,直接呼告,表达了对创造之神的渴望。
【第二人称作用】运用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与抒情,有呼告效果,能够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地表情达意,更容易打动人心,增强感染力。
4.第16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何作用?
引用罗丹的话,回扣开头罗丹的事例,并生发开来,进一步正面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使本文的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证结构更加严谨。
整体归纳探究
首先,用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的观点;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然后,从外部环境和主观因素两方面批驳了“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最后,引用罗丹的话,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 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2.找出文中的排比修辞,体会其作用?
(1)第⑤⑥⑧⑨⑩段的段首构成排比。
第5段,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第6段,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第8段,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第9段,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第10段,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作用: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增强了语言气势。
(2)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作用:强调在单调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增强了语言气势。
(3)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作用: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就可取得巨大成就,增强了语言气势。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作用: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增强了语言气势。
(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作用: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潜能,增强了语言气势。
(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作用: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增强了语言气势。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作用: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增强了语言气势。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举例论证,说服力强。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服力极强。在举例论证时,事实取自古今中外,涉及绘画、 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各个领域, 例证富有典型性,在驳斥每个错误观点时,都用了两个以上的事例,证据充分。如,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等。
写作特色
破立结合,论证有力。
文章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先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理由,自然引出“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的观点;最后发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叙议结合,层层深入。
本文叙议结合,运用大量排比句,层层深入地剖析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树立自信,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记叙是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用的表达方式;议论是 指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明观点时,所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五个错误观点时,对第二和第五个错误观点的批驳,就是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
创造宣言
什么是创造
美术家—造石像
教育者—创造真善美的人,理论、技术
对创造的看法
不能创造(错误)
环境平凡、生活单调
年纪太小、能力不足
陷入绝境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正确)
如何创造:拥有创造意识,从点滴做起
发出呼吁——勇于创造
板书设计
鼓励教育者学会创造
拓展延伸
创造者素材
孔子:2500多年前,孔子首创私学,兴办教育,打破了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的局面。他所提倡和切身践履的有教无类、终身教育、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等教育思想,在当时领社会风气之先,其巨大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商鞅:战国时期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入秦后,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詹天佑:1905—1909年,詹天佑担起京张铁路的修建重任。在没有外国技术帮助的情况下,詹天佑通过实地勘测与对地质的了解,结合国外所学,创造性地建设出了“人”字形铁路。京张铁路的成功建设,打破了列强对中国铁路的技术垄断,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