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莫怀戚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两个句子:①“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②“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 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准确把握难点字词。
2、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
3、把握作者的情感,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通过读,抓住细节体会人物感情。
2、体会本文巧妙的构思精巧的结构以及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进一步感受家庭亲情的温暖。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从句子的角度入手,品味欣赏文句的用词和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 型】新授课
【预习指导】
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并查字典,分歧(qi2),霎时(sha4)。理解:信服(相信(并)佩服) 霎时(极短的时间;瞬间) 拆散 (使家庭、集体的成员分散) 委屈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水波粼粼 (形容水面明净)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舒适的位置或安排)
【教学步骤】
师:上课
生齐: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1.5分钟)
师: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有了亲情,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亲情,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亲情,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亲情,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让我们给予给了我亲情的父母更多的关怀,让我们对天下父母深情地道一声“一生平安”!母爱如海,父爱如山,海无比广阔,山无比高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人。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6.5分钟)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准确、整齐地朗读课文。
师:(1)散步的季节?
生齐:春季
师:(2)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
生齐: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关键人物是我。我在课文中具有三重身份,即母亲的儿子,儿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
师:(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生齐: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最后母亲说走小路。
师:(4)找出描绘了春天田野景色的句子。
生齐:课文的第四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还有小路上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精读课文,分析理解:(29分钟)
师:请同学们听朗读正音,理清文章结构。
1、师:本文写的是一次散步。散步的起因的······
生齐:我提议去散步,母亲本不愿去,经我一劝,信服地点点头。
2、师:在散步途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生齐:分歧。母亲想走大路 承上 儿子要走小路(板书) 启下
师问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呢?(2分钟)
生1:因为母亲老了,习惯走大路,儿子还小,好玩,小路刺激。
生2: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儿子觉得小路有意思,小路上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说得不错,就是这么回事。
师问2 :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分钟)
生3:因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由我决定。
生4:因为我既爱儿子,又爱母亲,当发生分歧的时候,必须由我来解决。
生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这说明我在家中处于中心地位,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责任的重大。
师:答案大体出来了。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师问3:现在我们来换位思考。设想一下:如果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3分钟)
生6:儿子很高兴,因为他可以走小路了,享受小路的刺激。
生7:母亲有可能心里不舒服,感觉自己的话没有分量。
生8:儿子如愿,自然兴高采烈,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骄纵。母亲呢,老年人有涵养,自然表现出不高兴,但是,心里总不大畅快,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烦恼。年纪大了,自己说话还不及小孙子。“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皇帝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3、师:当我说走大路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生齐:母亲决定改走小路。
师问4:为什么“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2分钟)
生9:因为母亲很疼爱孙子,所以她决定顺从孙子走大路。
生10:因为母亲怕儿子为难,他知道儿子很疼爱孙子,而且有媳妇下场,所以她改了主意。
生11:一方面母亲疼爱孙子,不想委屈孙子,另一方面母亲不想让我为难。所以她只有委屈自己,成全孙子。
师:好。大家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不错啊!生11说得比较全面。
师问4:本文集中赞扬了谁?(2分钟)
生12:我认为是赞扬了“我”。 我集中了尊老爱幼的美德。我既孝敬母亲又爱护儿子。
生13:我认为是集中赞扬了妻子。妻子很贤惠,从不自作主张,总是听从丈夫的意见。
生14:我认为是集中赞扬了母亲。有两处可以看出,第一处是第二段,第二处是倒数第二段。母亲极爱自己的孙子,不想让孙子受委屈,又很体谅自己的儿子,很信服自己的儿子。
4、师:现在我们来看结局。
生齐: 一家人田野温馨散步。
师: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师问6:为什么说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3分钟)
生15:这是形容我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生16:我的背上是母亲,妻子的背上是儿子,这里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生17:我觉得应该是和“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相呼应。这里也是讲我和妻子深感责任的重大。
师:三个同学的组合就是这个题目的标准答案。
师问7:为什么“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个世界”?
生18:“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对于我和妻子而言,母亲和儿子就是我们的世界。
生19: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生20:我觉得是作者夸大的说法。也就是小词大用。
师:生18、19是从内容上分析,而生20是从手法上分析。我们看到了和睦、互敬互爱、互相体贴的家庭。
师问8: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并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其他同学做出评价。
生21: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生22:学生21读得很有感情,读出了作者的情感,声音也很洪亮,但用的都是一个调,还需要改进。
生2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学生24:学生23读得很好,听得出他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儿子说的那句话,读得非常到位。
师:“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也说得很有道理。老师真的很高兴同学能够这么有见地,说明大家都很认真。4分钟
(2)师问9:画出自己认为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分小组加以品析,说说它美在哪里。
生25: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从中读到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不想儿子为难,体现了母亲的谦让。
生2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中我读到了一家人的温馨和睦。
生27: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从中我看到了一家人的和乐融融。
师:谢谢你们,你们说得很正确,很清楚。我从你们的发言中 ,你们对课文的把握已经很到位了。4分钟
师:我突然想写一幅对联 我 爱 我 家 福
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1分钟)
师问10: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下的亲情在字里行间中不经意地流淌着。现在欣赏古诗,说说感受。
游 子 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分钟)
生28: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生29: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30:母亲很思念远方的儿子,希望儿子快些归来。
师:这首诗运用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总结
师: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1分钟)
师: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同学们,我们都是家庭当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使我们快乐的生活。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不够)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就是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
师: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五、分析写作特点,学习写作方法
师: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家庭的温馨,亲情的美好。用小事表现大的道理就是本文运用的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生活小事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一大主题.。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散步是生活小事,本文则通过散步这一生活小事,阐述了一个深刻地主题,那就是尊老爱幼,互相谦让。
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感受了散步的温馨真诚行动,同学回家后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对亲情的感受。
师:下课
生齐:老师休息
七、教学反思
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着重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全文,并对文中一些精彩优美的句子有所体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在讨论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发挥"导"的作用,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上加以点拨,切忌喧宾夺主,使交流活动流于形式。
八、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散步
分歧
儿子 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承上
启下
走小路
以小见大
结果:我和 妻子深感责任重大
母亲 走大路(大路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