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 春
积累运用 向下扎根
1.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春天姗姗来迟,阳光和煦,燕子呢喃,草长莺飞。那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 )的花香;那将窠( )巢安在繁花嫩叶中,唱着liáo liàng( )的歌,hū péng yǐn bàn( )地卖弄清脆hóu lóng( )的鸟儿;那些沉醉在明媚的春光中,精神抖擞( )的人们,无一不展现出春之魅力。
2.(易错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银杏树刚种上时,只有稀稀疏疏的几根枝杈,没有一片叶子。
B.春天如期而至,橘子洲公园被各色花朵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张开臂膀迎接八方游客。
C.《长津湖》的取景地天台寒山湖,碧水蓝天,鱼跃鹜飞,令人心旷神怡。
D.春天到了,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一派美丽的景象。
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默写填空。
(1)闭了眼, 。
(2)“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4)“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阅读理解 向上攀登
课内阅读
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③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请梳理选文的内容。
多彩的春花— —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4)第③段在描写“春风图”时主要调动了哪几种感官?写出了春风和春天的什么特点?
拓展阅读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文/迟子建
①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4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4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来的。它从3月化到4月甚至5月,沉着果,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霜花的变化来写春天来临的过程。请你把第②段中太阳升起后霜花颜色的变化写在下面。
—— —— ——
(2)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3)选文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梅花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理由。
综合探究 重要高峰
实践探究
7.一声春雷,唤醒了万物:草儿绿了,杏花开了,燕子来了……同学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1)【春之诗词】写出下列诗句展现的春日活动。
①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春行。
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 ②
(2)【春之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呼吸,诗意地总结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示例,从春天的节气中任选其一,完成书签内容的填写。
立夏含义:夏之伊始,预示着万物进入旺盛生长的阶段。诗意描绘:立夏时节,满塘含苞待放的荷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写作提升
8.《春》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幅色彩各异的美丽画面。
参照文中对春花、春风等的写作手法,描绘春天中的一种景物,如田野、小河等,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3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 niàng kē 嘹亮 呼朋引伴 喉咙 sǒu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酝酿: yùn niàng,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②窠巢:kē cháo,汉语词语,是指动物栖身的地方,喻指房屋、家庭。
③嘹亮:liáo liàng,意思是声音圆润而响亮。
④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⑤喉咙:hóu lóng,咽部和喉部的统称,也叫嗓子。
⑥抖擞:dǒu sǒu,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
2.B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稀稀疏疏:意思是不稠密、不紧凑。使用正确;
B.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用来形容花朵,使用对象错误;
C.心旷神怡: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使用正确;
D.草长莺飞:花草生长,群莺飞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使用正确;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赋予小草以人的行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赋予桃树、杏树、梨树以人的行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赋予太阳以人的神态,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像眼睛,像星星”,将野花比作眼睛、星星,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4.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吹面不寒杨柳风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一年之计在于春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课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佛、满、桃、寒、柳、脆、喉咙”等字的写法。
5.(1) 柔和的春风 绵绵的春雨
(2)不好。“叫”只写出了声音,而“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还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场景,烘托出春的生意盎然。
(3)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柔的特点。
(4)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的温柔、芳香和春天的勃勃生机。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内容分析,然后结合示例梳理每段内容即可。
第一段写春花,多彩的春花;第二段写春风,结合“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可以写出柔和的春风,可以概括为“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春风”等;第三段写春雨,结合“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可以写出:“温馨的春雨”、“无声的春雨”、“绵绵的春雨”、“温柔的春雨”等。
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
首先明确观点: 不好。因为“叫”只是突出了声音,而“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群蜜蜂像孩子一样欢快地在枝头打闹着,既写出了蜜蜂的多,又表现它们的快乐,而此段写重点描写的对象是春花,可以看出写蜜蜂的“闹”还是为了侧面表现春花的多与味道香甜。而这些都是“叫”字所无法表现的。
据此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表达的感情。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把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句话还分别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喻体来看,这三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细密、绵长、闪亮。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据此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②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可知,从触觉描写的角度写春风,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和;根据“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可知,从嗅觉描写的角度写春风,写了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突出了春风的芳香;根据“鸟儿将案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嚓亮地响”可知,从了听觉描写的角度写春风,写了鸟鸣、轻风流水声、笛声,突出了春风的悦耳。作者从多种感官描写来描写春风,将春风写得形象多样化,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据此回答即可。
6.(1) 嫣红 橘黄 鹅黄 雪白
(2)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粉红的、雪白的梅花”比喻为“一颗颗爆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杭州地区立春时节梅花盛开的热闹景象。
(3)用杭州西湖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热烈与北国立春时的严寒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写北国的春天来得艰难做铺垫。
(4)突出过程漫长(它从3月化到4月甚至5月)、曲折、艰难;突出其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争的精神品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优美。
【详解】(1)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根据本段中的“嫣红变成橘黄”“橘黄变成了鹅黄”“成了雪白了”提炼即可。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本句中的“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把“粉红的、雪白的梅花”比喻为“一颗颗爆竹”,这是比喻的修辞。联系前句“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可知,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杭州地区立春时节梅花盛开的热闹景象。
(3)本题考查对谋篇布局的理解。文章写北国春天之前,先写杭州西子湖畔梅花盛开,杭州西湖的梅花,突出其“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的旺盛,表现南方春天来得急促、迅猛而又热烈。结合第②段“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的描写,可知开头杭州西湖梅花盛开的景象,是为了与下文写极北的春天姗姗来迟,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形成对比,突出北国春天来得迟缓、沉稳,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北国春天“顽强拼争、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精神的赞美之情。这样两厢对比,突出北国春天的美。
(4)本题考查题目赏析。
联系第⑤段中的“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可知,题目中的“一点一点化开”突出了春天到来漫长、曲折、艰难。同样联系本段中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可知,题目突出其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争的精神品质。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春天的到来比作冰一点点地化开,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艺术的美感。
7.(1) 踏青 放风筝
(2)示例:节气:惊蛰
含义: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动物。
诗意描绘:远方传来轰隆隆的雷鸣,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他们睁开惺忪睡眼,敞开胸怀迎接崭新的季节。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春行”是苏辙《踏青》里的一句诗,意思是:江上水还有结冰现象,岸上却已经开始有青草发芽了,人们三五结伴出行去踏青。根据“草青”“踏春行”可以知道,这句诗展现的春日活动是“踏青”。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高鼎《村居》里的一句诗,意思是: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纸鸢”指风筝。根据“放纸鸢”可以知道,这句诗展现的春日活动是“放风筝”。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二十四节气中春天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立春,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从这六个节气中任意选择一个,先说含义,再诗意描绘。诗意描绘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示例:节气:清明
含义:天气晴朗,开始暖和,草木繁茂,处处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诗意描绘: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花朵扭动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小草攒足了精神,争先恐后的拔节、生长,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8.示例:春天里的桃花好比淡妆的美人。那淡淡的粉色,不经意间散发出轻轻的馨香,天然去雕饰间有着它的华贵;那枝头不经意间冒出的骨朵儿,仿若无知的新生儿,贪婪地吸收着春天的雨露。确有一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味道。
【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写作。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示例:春天在那里?春天在绿色的草坪里。在草坪的周围,有着一束束千年矮,有的绿得发光,有的绿得耀眼,有的绿得发黑。千年矮里是一片绿草,瞧!小草悄悄钻出地面,东瞧瞧,西看看,噢,春天来了。春风吹过,小草对着春风连连点头,然后又翩翩起舞,就像一位专业的舞蹈员。草坪又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心想躺在草坪里,沐浴着阳光,吸着新鲜空气,是多么舒服啊!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